“就中國而言,與尼泊爾保持友好合作關系對維護邊疆地區(qū)穩(wěn)定非常重要。修建鐵路,加強尼泊爾與西藏地區(qū)之間的經(jīng)貿(mào)關系其實是對‘一帶一路戰(zhàn)略規(guī)劃的一種補充?!?/p>
就在中國對尼泊爾進行救援的同時,印度也及時對尼國提供各種援助,贏得一籌莫展的尼泊爾人贊賞。有分析人士認為,這背后其實反映了災難政治的義利觀。對此,習近平曾在多個對外場合表述中國的義利觀。4月21日,習近平在巴基斯坦議會演講中,又提出了“弘義融利”之說?!昂肓x融利”的提出,是對中國外交“義利觀”形象的闡述與高度的概括,更是中國外交戰(zhàn)略、思想應時而變的縮影。
被抹黑的救援行為
“美國、中國和印度競爭性的援助外交”。美國《外交政策》網(wǎng)站這樣看待美、中、印三個大國對尼泊爾的救災援助。這篇文章稱,救災外交能夠在外交事務中扮演重要角色,特別在亞洲尤其重要。亞洲各國人口密集,政府能力有限,難以應對地震、臺風和其他大規(guī)模自然災害。美國2005年因參與印尼海嘯救援的規(guī)模和速度而贏得了東南亞人民的心。
美國國防部目前仍在努力提升其提供人道主義救援的能力,特別是在亞太地區(qū)。這也推動了中國近十年來不斷強化其救災援助響應能力,以“擦亮其在亞洲和太平洋地區(qū)的形象”。
美國《時代》周刊網(wǎng)站把中國參與救災稱為“可能影響該地區(qū)地緣政治平衡”。報道稱,這樣說的理由是尼泊爾一直被印度視為勢力范圍。但微妙的是,此次尼泊爾優(yōu)先考慮了中國的要求,迅速允許中國救援隊進入,顯示出尼在外交上明顯親中。近年來中國在南亞加強了外交力度,以推動“一帶一路”。中國在斯里蘭卡、巴基斯坦的投資舉措令印度擔憂,現(xiàn)在“如僅僅是救援當然沒人會抱怨,但有理由懷疑援助背后可能有進一步的企圖”。
美國《國際財經(jīng)時報》稱中國承諾向尼泊爾提供320萬美元援助資金,比美國多220萬美元。今年年初,中國還曾承諾為尼泊爾提供3億美元的經(jīng)濟援助。文章稱,外界將此解讀為“終結印度在加德滿都事務中統(tǒng)治地位的舉措”。
國際救援背后的國際政治
對此,專家表示,把中國及時、積極、快速對尼提供救援歸結為“爭奪影響力”不符合事實,顯失公允。
尼泊爾是中國近鄰,發(fā)生大規(guī)模自然災害,中國實施緊急救援,幫助尼泊爾民眾渡過難關,盡在情理之中。
國際人道主義援助始終是中國對外援助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主張,提供國際救援必須按照《聯(lián)合國憲章》尊重受援國的主權、領土完整和國家統(tǒng)一,防止將人道問題政治化,堅持人道援助非軍事化。這一主張旨在確保人道主義成為國際救援壓倒性的考慮。
不僅如此,中國還在“南南合作”框架下,通過提供不附加任何條件的對外援助,不斷幫助其他發(fā)展中國家建立和完善減災防災救災機制,加強能力建設。這樣做,體現(xiàn)了中國作為一個大國的國際責任和人道主義情懷。
事實上,中國也在國內(nèi)發(fā)生像汶川地震那樣的大災大難的時候,接受過許多國家的人道主義援助。這就是我們常說的“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人道主義精神。
毋庸諱言,國際救援都或多或少地涉及到國際政治,有時國際政治甚至地緣政治的因素還很明顯。2004年印度洋海嘯發(fā)生后,美國軍方派出大批艦機赴災區(qū)參加救援,美方還一再追加援助資金,希望借高調、大規(guī)模的國際救援,改善美國在國際社會包括伊斯蘭世界因伊拉克、阿富汗戰(zhàn)爭而受損的形象。
而在2013年菲律賓“海燕”風災之后,美國更是派出陣容龐大的救援團隊,救災高峰時美軍一度有13艘軍艦、近8000名軍人參加。美國CNN、《華爾街日報》等媒體認為,“美國借救災增強在亞洲的軟實力”;“美國援助菲律賓暗含外交目的”,希望借此援助彌補政府“關門”期間損失的亞洲影響力。日本也緊隨其后,向菲律賓提供了大批援助,包括派遣大型護衛(wèi)艦“伊勢”等3艘海上自衛(wèi)隊艦艇赴菲,成為二戰(zhàn)結束以來日本最大規(guī)模的自衛(wèi)隊海外行動。日本媒體坦承“在風災問題上,連緊急援助都反映國際政治現(xiàn)實”。
可以看見,提供國際救援的背后往往有國際政治的影子。不僅如此,受災國是否請求和接受國際救援,也有時參雜國際政治的考量,有著復雜的外交等方面的算計,折射出國際政治的復雜性。一些國家可能會由于國內(nèi)或國際的原因而拒絕接受國際救援或婉拒某一特定國家的救援提議。
由此可見,國際救援背后的國際政治是圍繞義、利二字展開的,義利博弈是客觀存在。中國主張要有正確的義利觀,強調在國際關系中,要注重利,更要注重義,只有義利兼顧才能義利兼得,只有義利平衡才能義利共贏。這很好地詮釋了中國對于國際救援背后的國際政治的深刻理解和公正主張。中國此次向尼泊爾提供國際救援,正是這種正確義利觀的體現(xiàn)。
關系“一帶一路”
然而,在美國《外交政策》網(wǎng)站資深記者基思·約翰遜看來,救災不僅體現(xiàn)人道主義的一面,還在彰顯軟實力上發(fā)揮著關鍵作用。
按照一些分析人士的說法,中印兩國都希望在尼泊爾樹立負責任的國際形象,并贏得尼泊爾人民的心。
“這是因為尼泊爾的戰(zhàn)略位置非常重要?!鄙虾H問題研究院亞太研究中心主任趙干城解釋,“就中國而言,與尼泊爾保持友好合作關系對維護邊疆地區(qū)穩(wěn)定非常重要?!?/p>
今年4月初,尼泊爾總統(tǒng)拉姆·亞達夫訪問了中國西藏自治區(qū)?!吨袊請蟆冯S后援引一名西藏官員的話說,中國和尼泊爾將考慮修筑一條穿過珠穆朗瑪峰的“高速”鐵路。盡管中國鐵路專家王夢恕隨后否認會在2020年建成這條鐵路,但雙方一致希望加強互聯(lián)互通。
相關人士此前表示,通過鐵路建設計劃,中國商品和中國游客將通過更加便捷的渠道走進尼泊爾。
“尼泊爾對中國建設鐵路期待是很高的?!壁w干城說,“修建鐵路,加強尼泊爾與西藏地區(qū)之間的經(jīng)貿(mào)關系其實是對‘一帶一路戰(zhàn)略規(guī)劃的一種補充?!?/p>
中國此前已經(jīng)把青藏鐵路向邊境的延伸作為西藏發(fā)展的重要機遇和“任務”,也提高了西藏與南亞國家陸路貿(mào)易的便利性。尼泊爾作為青藏鐵路延長線的重要國家,是中國必須要考慮的友好合作方,因而中尼“一帶一路”建設的重點就包括這條鐵路的延伸。尼泊爾自然而然地成為西藏對外開放以及中國“一帶一路”西南戰(zhàn)略的主要對象國。
根據(jù)不久前西藏媒體公開的說法:西藏與周邊國家正探索多元化的互利合作模式。中國西藏-尼泊爾經(jīng)貿(mào)洽談會升格為國家級;西藏與尼泊爾合作成立喜馬拉雅航空公司,打開西藏航空進入國際市場的窗口。可見尼泊爾始終是西藏地區(qū)合作重點之一,雙方在尼泊爾會有許多重要工程,很多已經(jīng)并且積極準備落地。
如今,尼泊爾突如其來的大地震讓該國的很多公共設施一夜之間成為廢墟,道路、村莊等也損毀嚴重。該國元氣大傷,是否還有與中國進行大項目合作的可能?這是很多媒體關注的話題。
綜合媒體的分析來看,針對地震是否會影響到中國走出去戰(zhàn)略的考量,目前主要有三種不同的態(tài)度。
一是地震讓中國官方和企業(yè)開始警醒,中國與尼泊爾等國在考慮重大基礎設施或者能源合作的大項目時,地震等自然災害的考量今后會更加吃重,抗震條件將作為必須加入的重要因素成為今后在當?shù)赝顿Y的一個重點。
二是正因為尼泊爾遭遇到了地震襲擊,中國與該國加強基礎設施合作的必要性也凸顯,因為尼泊爾震后重建等活動中,相關需求無疑增大,中國公司和項目可以在該國進行更大規(guī)模的合作與開發(fā)。
三是有媒體擔心,尼泊爾今后可能無力與中國進行項目對接與合作,在很長一段時期主要精力是災后重建,特別是民眾生活等基本問題的保障和解決,全國力量會向抗震傾斜,中國之前與其對接與簽約的項目可能會耽擱一段時間,由此對中方而言,比以往增加了不必要的成本。
具體而言,無論是以上那種情況,未來中國青藏鐵路延伸到尼泊爾的計劃,可能是對地震等自然災害影響最為敏感的項目。這一項目今后如何進展值得關注。
除了大項目等工程之外,旅游業(yè)是尼泊爾的支柱產(chǎn)業(yè)之一,一旦大地震的后遺癥久拖不決,或者重要的歷史文化古跡損毀嚴重難以復建的話,尼泊爾對中國游客的吸引力大大降低,中國和尼泊爾之間的旅游合作,或許也會由此放慢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