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時,他喜歡赤腳行走于街市和田疇,一道沅水,流淌過他生命的最初。若干年后,這個孩子成為了一位行走大地的歌者?!俺嗄_”的表象背后,是對自然的親近、對生活的熱愛、對人事的關切,是一顆可貴的赤子之心,躍躍不息。他外表似乎膽怯脆弱,實則骨子里天真倔強。也因了這份天真,他被時代消磨,但經(jīng)歷時光的洗滌,他的才華終于被長久保存,流傳至今。
他就是沈從文,20世紀最優(yōu)秀的文學家之一?!安徽鄄粡模嵌菲湮?,亦慈亦讓,赤子其人”是沈先生逝世后,傅漢斯、張充和從美國電傳來的挽辭。采用嵌字格,尾字連起來是“從文讓人”,巧妙且貼切地概括了沈從文的一生。
【人物細描】
不折不從:
沈從文的自信與堅持
1923年,21歲的沈從文懷揣著青春的夢想以及對文學的滿腔熱忱,從遙遠的邊城投奔京城而來,加入到“北漂”的行列。當時他一下火車立刻就被眼前城市的景象所吸引。于是他站在月臺上自負地說了一句話:“我是來征服你的?!?/p>
京城米貴,居之不易。沈從文是個名毫無經(jīng)濟基礎的文學青年,為了應付經(jīng)濟危機,他只得租一間由儲煤室改成的小屋,名之曰:“窄而霉小齋?!钡撕笊驈奈挠彩菓{借著自身的努力,不但站穩(wěn)了腳跟,而且成為京城大腕,實現(xiàn)了自己的誓言。
1934年1月18日,沈從文在致張兆和的一封信中寫道:“我看了一下自己的文章,說句公平話,我實在是比某些時下的所謂的作家高一籌的。我的工作行將超越一切而上。我的作品會比這些人的作品更傳得久,播得遠。我沒有辦法拒絕?!?/p>
備考提點:沈從文信中流露出的滿滿的自信,正是支撐他度過艱苦北漂歲月、經(jīng)受磨礪仍不改熱愛文學之初心的力量源泉。他不但認為自己的作品比別人強,而且天才般地預見了自己的作品會長存甚至不朽。沈從文作為20世紀中國最優(yōu)秀的文學家之一,曾兩度被提名為諾貝爾文學獎評選候選人,他的作品《邊城》《湘西》等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
適用話題:自信;自我肯定;在困境中堅持自我……
星斗其文:
沈從文的《邊城》與愛情
沈從文一生創(chuàng)作頗豐,最有影響力的是小說《邊城》。對沈從文創(chuàng)作影響最大的人,莫過于他的妻子張兆和?!拔倚羞^許多地方的橋,看過許多次的云,喝過許多種類的酒,卻只愛過一個正當最好年齡的人。”這是沈從文新婚后,在行船上寫給張兆和的一段話。張兆和相貌清秀、膚色微黑,這種體貌特征被沈從文在他的文學創(chuàng)作中一再地使用。《邊城》里面的翠翠,她的皮膚就是黑黑的。
帶著對湘西故土的濃重感情,沈從文在《邊城》中對故土的石頭、水草、船夫、少女,一一描摹。雖然筆法清淡,近乎白描,但細讀就能感受到作者對湘西生活發(fā)自內(nèi)心的愛?!哆叧恰分v述的不僅僅是生于斯、長于斯的少男少女的生活,更是一種優(yōu)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這也是沈從文畢生創(chuàng)作所要負載的內(nèi)容。
備考提點:沈從文的《邊城》能打動一代代讀者,正是內(nèi)里閃爍著誠摯感情的光澤。沈從文對鄉(xiāng)土的熱愛,對淳樸、自然生活的熱愛,促使他創(chuàng)作了《邊城》。而里面善良清麗的翠翠,又帶著妻子張兆和的影子。愛情不僅滋潤了沈從文,還激發(fā)了他的創(chuàng)作靈感。他用一支筆,寫出了湘江的景色、風土人情,以及底層的艱辛生活;寫出了愛情的古典、悠長、真摯,并讓愛在文字中永生。
適用話題:熱愛生活;心中充滿愛;純潔的愛情……
亦慈亦讓:
沈從文與汪曾祺的莫逆之交
著名作家汪曾祺在回顧自身的成長經(jīng)歷時,曾不無自豪地說:“沈先生很欣賞我,我不但是他的入室弟子,可以說是得意高足?!倍淮蠹疑驈奈脑谙蛭乃嚱缤扑]這位學生的作品時,也總是說:“他的小說寫得比我好?!痹谖覈F(xiàn)當代文壇上相映生輝的這兩顆雙子星,亦師亦友的情誼,穿越了百年的歷史風云。
1939年夏,年僅19歲的汪曾祺懷揣著已讀了多遍的《沈從文小說選》等書籍,告別故鄉(xiāng)江蘇高郵,千里迢迢輾轉(zhuǎn)來到昆明,順利考入心儀已久的西南聯(lián)大中文系。他后來曾不止一次地說過:“我好像命中注定要當沈從文先生的學生……”
首次聽沈從文講課,汪曾祺激動萬分。不過,沈從文操一口濃重的湘西口音,加之講課時不用手勢,缺乏舞臺道白式的腔調(diào),且聲音又低,因此,有不少同學對沈從文的課熱情日減,唯獨汪曾祺越聽越有味。
1943年,汪曾祺因兩門功課考試不及格而從西南聯(lián)大肄業(yè)。后離開云南,輾轉(zhuǎn)來到上海,原想找一份職業(yè),不料卻連碰釘子,即將落魄街頭,以致他情緒異常低落,甚至想到自殺。
當他把自己的遭遇寫信告訴沈從文之后,老師很快回信責罵他:“為了一時的困難,就這樣哭哭啼啼的,甚至想到要自殺,真是沒出息!你手里有一支筆,怕什么!”信中還舉了自己當年在舉目無親的情況下闖蕩北京、戰(zhàn)勝厄運發(fā)奮創(chuàng)作的例子,使汪曾祺既感動又慚愧。沈從文還致信上海的朋友李健吾,請其對汪多加關照,并讓夫人張兆和從蘇州寫了一封長信安慰汪曾祺,最終幫助汪曾祺走出生活困境。
備考提點:自古有云,文人相輕。但在沈從文和汪曾祺之間,卻是沈從文愛惜后輩,不吝教誨,并幫助汪曾祺走出生活的低谷。沈從文和汪曾祺之間的師生之誼、文人之情,讓人動容;沈從文先生的清明高潔、虛懷若谷,讓人折服。
適用話題:師生情誼;提攜后輩;友情……
赤子其人:
沈從文的善良和真誠
1985年,某雜志社采訪沈從文,當時一起去采訪的,除了雜志社里的攝影記者,還有一個臨時跟去的外文版的專稿編輯,是個相貌清秀的女孩子。
當問起“特殊年代”的情況時,老人講:“說起來,那時我最大的功勞是掃廁所,特別是女廁所,我打掃得可干凈了。”顯然這句話讓女孩子挺感動的,突然就走過去擁著老人的肩膀說了句:“沈老,您真是受苦了!”她的舉動完全是出于自然、真誠而沒有絲毫的矯情。
但更沒想到的是沈老的反應,他一點預兆也沒有地抱著這位女孩子的胳膊,號啕大哭起來!他哭得就像個受了委屈的孩子,什么話都不說,就是不停地哭,鼻涕眼淚滿臉地大哭。這下子所有在場的人都驚呆了,把那位天真的女孩子也弄了個手足無措!最后還是沈從文夫人張兆和出來圓場,她就像哄小孩子一樣又是摩挲又是安慰,這才讓老人慢慢安靜下來。
備考提點:經(jīng)歷了屈辱、不公平的對待,時間在沈從文身上留下了太多的痕跡,但他的心靈,似乎沒有被時光折損,仍然是那顆鮮活、澄澈、熱烈的赤子心。他哭并不是哭自己的遭遇,只是被人性中樸素的閃光的善意打動。他哭被世界污濁玷損的美好、善良,他用大哭的方式向世間的丑惡劃清界限。他心中一直堅守的人生信條是:一、充滿愛去對待人民和土地;二、摔倒了,趕快爬起來往前走,莫在摔倒的地方耽誤事,莫停下來哀嘆;三、永遠地擁抱自己的工作不放。
適用話題:善良;真誠;赤子之心……
模擬金題
泰戈爾說:“世界以痛吻我,我要回報以歌?!鄙钪?,陰風冷雨會不時來襲,常常黯淡了我們天空的色彩。但如果我們拿出勇氣去改變那能改變的,拿出智慧去改變那應該改變的,拿出意志改變那很難改變的,我們的天空就會五彩斑斕。然后我們可以微笑著說,世界以痛吻我,我卻回報以歌。
請以“改變生命的色彩”為題,寫一篇作文。
【立意點撥】
通過閱讀題目,我們知道,生活中并不總是五彩斑斕,需要我們改變生活的色彩,如何改變,需要拿出勇氣、智慧和意志。很明顯,這三層思考是逐步遞進的,是不斷深入的過程。改變生命的色彩就是積極面對生活、迎接生活挑戰(zhàn)。在寫作中,可以寫自己用實際行動改變生活的例子,可以聯(lián)系古今中外,舉出迎接挑戰(zhàn)、改變命運的事例。
【段落示例】
一個人有怎樣的心靈,就擁有怎樣的世界。有一顆頑強堅韌的心靈,就不懼命運的坎坷磨難;有一份從容練達的心境,就不懼生活的陰霾黯淡;有一種樂觀詩意的情懷,平淡的生命也會涂上斑斕的色彩。在民生凋敝、山河破敗的時代,沈從文先生目睹現(xiàn)實的殘酷卻依然將湘西小城寫成了山美、水美、人美的世外桃源?,F(xiàn)實沒有湮沒他對人生的希望,他用一份最原始的情感和一顆赤子之心看待這個社會,看待自己的人生。他既沒有憤世嫉俗,更沒有沉醉于自己的幻想麻木自己的心靈。相反,他以夢為馬,以筆引航,將人們帶入一個恬然安寧的桃花源,將他對生活的熱愛融于筆端,落于紙上。千千萬萬在黑暗中匍匐的人,因了這文字散發(fā)的光和熱,感受到暖意,感受到希望,感受到平靜又長久的愛的力量。他用一顆善良博愛的心改變了生命的色彩,讓原本黯淡的生活變的有詩情、有畫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