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文平 賈林祥
摘 要:目的:研究初中生、高中生和大學生的包容力狀況。方法:采用包容力測試問卷對隨機抽取289名學生進行調查。結果:(1)非獨生子女家庭的學生包容力好于獨生子女家庭的學生;(2)女生的包容力好于男生;(3)初中生、高中生和大學生三個年齡層次樣本在包容力水平上存在顯著差異,初中生的包容力均值最低,大學生次之,高中生的包容力均值最高。結論:青少年的包容力水平受到他們的性別、年齡以及是否是獨生子女等因素的影響。
關鍵詞:青少年;包容力;是否獨生子女;性別;年齡
根據(jù)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數(shù)據(jù),估算出我國現(xiàn)有獨生子女數(shù)量約為9000萬,其中城市獨生子女的數(shù)量遠遠高于農(nóng)村。[1]獨生子女是計劃生政策下產(chǎn)生的群體,他們往往驕縱自私,情感發(fā)展不平衡。[2]大多數(shù)的獨生子女自我中心表現(xiàn)明顯,他們在面對外界事物時通常以自己的想法來推估別人,很少能站在他人的角度為他人著想。[3]獨生子女的包容和接納的意識也在逐漸減少,現(xiàn)在尤其凸顯。已有研究顯示青少年兒童不被同伴群體接納的占一半以上[4],群體的包容性也在逐漸降低[5],所以研究當今青少年學生的包容力是非常有必要的。
什么是包容力?包容力是指一個人能接受不同見解、意見和習慣、道德等方面的能力[6]本研究對包容力水平的界定是根據(jù)包容力測試問卷的得分來確定被試所處的包容力水平。[7]根據(jù)前人的相關論述和小范圍的調查取樣推測學生的包容力受年齡、性別和是否是獨生子女這幾個因素的影響。
此次研究中學生的包容力對家長、對學校、對學生都大有裨益。首先,青少年學生可以了解自身情況,為他們完善自我,提高自我認識能力和改善人際交往提供參考和依據(jù)。其次,有利于班主任加強班級管理,給班級營造一個和諧的氛圍。最后,為父母教養(yǎng)子女提供依據(jù),根據(jù)孩子的測試結果調整教育方法,在孩子不足的方面加以重視,幫助孩子自我成長和形成良好的包容品質。
一、對象與方法
1.對象。
隨機抽取徐州市三所學校300名在校學生為被試進行班級集體實測,本研究涉及三個年齡層次,分別是12~15歲、16~19歲、20~30歲,其中男生109名,女生180名;獨生子女138名,非獨生子女151名;三個年齡層次的樣本容量分別為99、93、97。
2.方法。
(1)工具。包容力測試問卷,是一個測查被試包容力水平的自陳式問卷,信效度良好,采用六級評分且總分越高說明包容力水平越低。
(2)統(tǒng)計分析。采用SPSS17.0統(tǒng)計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和分析,統(tǒng)計方法包括,t檢驗和方差分析。
二、結果
1.青少年包容力基本情況描述。樣本總體的包容力均值為39,標準差為14.766,總體平均值處在普通稍低的包容力水平上。
初中階段(12~15歲)包容力測試均值為41.73,高于總體平均水平,標準差為12.727;高中階段(16~19歲)包容力測試均值為35.15,稍低于總體的平均水平,標準差為15.894;大學階段(20~30歲)包容力測試均值為36.24,也稍低于總體的平均水平,標準差為14.667。三個年齡層次的樣本進行比較時,初中生得分均值高于高中生和大學生,而大學生得分均值高于高中生。
2.包容力測試的獨立樣本t檢驗。
包容力測試的獨立樣本T檢驗
根據(jù)分析結果可以看出,男生的平均分為43.36,女生的平均分為36.36,標準差分別為14.510和14.324,男生的得分均值要高于女生,即從包容力的得分均值來看男生的包容力水平要低于女生。青少年包容力水平在性別差異上有統(tǒng)計學意義(t=4.008,P=0.000),男生和女生的包容力測試總分的平均值存在顯著差異。男生的包容力水平要低于女生。獨生子女的平均分為45.77,非獨生子女的平均分為32.81,標準差分別為11.300和14.874,獨生子女的得分均值要高于非獨生子女,即從包容力的得分均值來看獨生子女的包容力水平要低于非獨生子女。青少年包容力水平在是否是獨生子女上有統(tǒng)計學意義(t=8.282,P=0.000),獨生子女和非獨生子女的包容力測試總分的平均值存在顯著差異,獨生子女的包容力水平要低于非獨生子女。
3.包容力的年齡單因素方差分析。從單因素方差分析兩兩比較的結果可以看出:初中生與高中生的包容力存在顯著的差異(P=0.00),并且初中生的包容力得分高于高中生,即初中生的包容力水平低于高中生;初中生與大學生的包容力存在顯著的差異(P=0.00),并且初中生的包容力得分高于大學生,即初中生的包容力水平低于大學生;而高中生與大學生的包容力兩者并沒有顯著的差異(P=0.595>0.05),但是就描述統(tǒng)計看大學生的包容力得分高于高中生的包容力得分,即大學生的包容力水平低于高中生。
三、討論
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相比,他們擁有學習、生活條件等方面的優(yōu)勢,獨生子女在成長過程中與非獨生子女存在某些差異,但這些差異并非與生俱來,主要源自后天環(huán)境(家庭、學校和社會)的影響。[8]獨生子女包容力較非獨生子女差,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從家庭的影響因素來看,獨生子女從小就處于一種相對獨立的狀態(tài),是整個家庭的核心,很難站在別人的角度思考問題并為他人著想。而非獨生子女從一定的時間開始他/她便不再是家里唯一的孩子,有了比自己更小更需要愛護的弟弟妹妹,父母長輩的疼愛不再是給予他/她一個人,父母不會對他/她過分關注,他/她也不能獨享家庭的資源。[9]這種情況下的非獨生子女的自我中心意識相對較弱一些,分享和包容的意識在思想中根深蒂固,所以,在自我中心等因素的影響下,獨生子女的包容力水平要低于非獨生子女。
從性別差異的角度分析,男生和女生進行對比,男生的包容力水平相對較低。從古至今,重男輕女的思想意識多多少少依然存在。在非獨生子女的家庭特別是在經(jīng)濟較為落后的農(nóng)村,女生在家庭中地位要低于男生,在一些需要抉擇事情上比如讀書,女生往往是被“犧牲”的,機會不多的情況下往往都是男性優(yōu)先,在經(jīng)濟水平較高的地方情況要好一些。在這樣的思想意識影響下女性對自己的信心不足,不管是在家庭中還是在與他人進行人際交往時,為人處世都較為謙和和忍讓,包容力水平較之男性要高。
研究分析結果發(fā)現(xiàn),三個年齡層次的包容力水平存在著顯著的差異,但是并不是像假設那樣年齡大的被試包容力水平要高于年齡小的被試。三個年齡層次的被試分別是初中生、高中生、大學生,并且初中生取初一學生作為樣本,高中生取高一、高二學生作為樣本、大學生取大一學生作為樣本,這樣三個樣本之間的年齡差距較為明顯,做年齡差異對包容力水平的影響較容易觀察。三個年齡層次的樣本在包容力水平上存在顯著的差異,原因在于他們的道德和人格的發(fā)展水平處在不同的發(fā)展水平上,包容力的發(fā)展水平也不相同。[10]
四、結論
(1)非獨生子女家庭的學生包容力好于獨生子女家庭的學生。
(2)女生的包容力好于男生。
(3)初中生、高中生和大學生三個年齡層次樣本在包容力水平上存在顯著的差異,初中生的包容力均值最低,大學生次之,高中生的包容力均值最高。也就是說是否是獨生子女、性別、年齡三個變量對包容力都有影響。
參考文獻:
[1]宋健.中國的獨生子女與獨生子女戶[J].人口研究,2005,29(2):16-24.
[2]閆霞.高中生心理理論及其與同伴關系的研究[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1,30(3):98-101.
[3]姜少凱.青少年兒童同伴接納研究綜述[J].商丘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1,10(52):27-28.
[4]顧蓓曄.獨生子女自我中心問題的異質分析[J].心理科學,1997,20(2):226-234.
[5]信喆.包容是一種境界[J].青春期健康,2009.
[6]張東立.中學生包容精神的思考[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1(14):17-19.
[7]朱建平.論操作定義的方法論性質[J].社會科學戰(zhàn)線,1992(1):49-53.
[8]郝克明,汪明.獨生子女群體與教育改革:我國獨生子女狀況研究報告[J].教育研究,2009(2):42-51.
[9]鹿美麗.初中生自我中心與父母教養(yǎng)方式的相關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8,16(2):199-200.
[10]易法建,黃文勝.皮亞杰的兒童道德發(fā)展理論及其啟示[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41(4):94-97.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