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艷 趙連香
摘要:春季正是養(yǎng)蜂繁殖的最佳時期,養(yǎng)蜂場戶抓好早春蜂群的管理,促進其快速發(fā)展,是獲得全年蜂蜜高產、確保全年養(yǎng)蜂經濟效益的關鍵。
關鍵詞:蜂群;蜜蜂管理;繁殖期;蜜粉
養(yǎng)蜂生產隨著一年四季氣候的周期變化,蜜粉源植物的花期和蜂群內部狀況也呈周期性變化,蜂群的四季管理也要相應變化以適應蜜蜂的繁殖、生長、生產的特點。春季管理技術就是處于繁殖期蜂群的管理技術,主要應注意以下幾方面:
一、觀察飛翔
冬蟄后,蜜蜂在早春暖和的晴天,出巢排泄腹中積糞,朝著蜂箱和蜂場上空繞飛,這時要趁機仔細觀察蜜蜂飛翔的情況。越冬順利的蜂群,蜜蜂飛翔特別有勁,蜂群越強飛出的蜂就越多。有的蜂群因某種原因而越冬不順利,蜜蜂的舉動便顯得不同。在它們出巢后,可以看出一些不正常的現(xiàn)象:有的蜜蜂肚子膨脹爬到巢前板上,就在那里排泄,說明這群蜜蜂在越冬中受到不良飼料或潮濕的影響;有的蜂群出箱遲緩,飛翔蜂少,而且飛的無精打采,說明群勢弱、蜂數(shù)少;還有從巢門出來的蜜蜂毫無秩序地在箱上亂爬,像是尋找什么似的,如果把耳朵貼近箱側,就可聽到箱內混亂聲,這些特征說明群內失王。在管理上,要把以上不正常的蜂群作上記號,等到大規(guī)模的飛翔活動結束后,立即檢查不正常的蜂群,尋找病情,采取相應措施進行補救。凡失王的或劣質王的弱群應迅速合并。
二、促蜂排泄
選擇晴暖無風、氣溫在10℃以上的天氣,取下箱外的保溫物及箱蓋,曬暖蜂巢,促蜂出巢飛翔,排除越冬期間積聚在腸內的糞便,恢復其正常的代謝功能,延長壽命,如天氣晴好,可繼續(xù)讓其排泄,待氣溫適宜時,再撤去保溫設施。
三、加強保溫
首先應密集群勢,保持蜂脾相稱,并隨氣溫日漸升高和群勢發(fā)展適當調整,最低每框降至六成蜂。其次是預防潮濕及時更換保溫物。第三是調節(jié)巢門,堵塞箱縫,上午逐漸放大巢門,下午3時后逐漸縮小,以保持工蜂出入不擁擠不扇風為度。第四是循序漸進,遲撤包裝,(華北地區(qū)一般在4月份完成),先撤上面,后撤四周,最后撤箱底,先撤壯群,后撤弱群,寧可遲撤,不可早撤。
四、清理箱底
在良好條件下越冬的蜂群,死蜂不多,不過幾十只。如果越冬不順利,箱底會堆積很多發(fā)霉死蜂,產生惡臭,這種死蜂可能成為傳染病的來源,快速檢查時應結合清掃箱底,避免蜜蜂將死蜂和蠟渣搬出,扔得蜂場到處都是,掃出的死蜂要揀出其中的蠟渣,把死蜂焚掉,蠟渣化蠟。
五、全面檢查
快速檢查后,等到晴天的陰處氣溫不低于14度時,作全面檢查,最好能有一些蜜源,以免發(fā)生盜蜂妨礙工作。在檢查時,根據(jù)群勢把蜂巢縮小,抽出余脾,作好保溫。全面檢查后,選無風晴天,進行換箱和清理蜂巢,把蜂群分批依次換進消毒、干燥、清潔的蜂箱內,同時把巢框刮干凈,除去蜂膠、蜂蠟下痢的斑點和霉跡。
六、獎勵飼養(yǎng)
當產卵圈春季蜜粉源不足時,應勤加獎勵飼喂,刺激產卵,加快春繁。如早春油菜初花期,溫度較低,雖有花粉,但少花蜜,獎勵飼喂很有必要,可以在所加巢脾上噴灌一些糖漿。開始獎飼時兩天一次,以后隨幼蟲增多改為一天一欠。要持續(xù)飼喂,才能夠達到快速繁殖的目的。
七、擴大卵圈
如蜂王所產卵偏于巢脾一端,應選其中的一脾前后對調,使卵圈迅速擴展?jié)M樁。若只有3框子脾,兩大一小,則應將小的脾調入中間,待小脾擴展到全框后再加脾。脾應加在子脾外邊、飼料脾里邊第2脾的位置上,先加的脾最好用育過卵蟲的暗色巢脾,這樣蜂王易接受,產卵較快,保溫性能也好。
八、弱強互補
由于產卵圈擴大范圍有限,產卵能力難以充分發(fā)揮,為此可采用強弱互補的方法,將弱群的卵蟲脾抽給強群,讓強群哺育幼蜂,換空脾給弱群,讓蜂王繼續(xù)產卵。這樣既能發(fā)揮弱群蜂王的產卵能力,又能充分利用強群的哺育能力。待強群的新蜂陸續(xù)出房時,再將帶幼蜂的臨出房封蓋子脾補給弱群,從而使其由弱變強,大大提升全場蜂群復壯的速度,為迎接蜜源期的到來做好充分準備。
九、流蜜管理
主要蜜源植物花期時,一般是蜂群的發(fā)展階段和分蜂階段。流蜜期中如過分限制蜂王產卵,在流蜜后期常造成群勢下降,這是應考慮的問題。
勤采蜜。保持蜜蜂經常處于積極的工作狀態(tài),消除分蜂熱。注意及時采蜜,既能消除分蜂,又增加產量。
1、 組強群
主要流蜜初期,要有足夠青、壯年蜂的強群。如估計群熱不足,應提前20天補充蛹脾,蜂群的強弱和采集力密切相關,強大的蜂群必須在大流蜜期開始時組成。
適群勢。流蜜季節(jié),應掌握流蜜期前發(fā)展群勢。流蜜期中補充蛹脾,延續(xù)群勢;流蜜期后,互相調整蜂群,抓緊恢復和增殖工作。
2、 巧利用
在主要流蜜期中,要充分利用“強群取蜜,弱群繁殖”,“新王群取蜜,老王群繁殖”,“單王群取蜜,雙王群繁殖”等因地因時的措施,以解決采蜜和繁殖的矛盾。
3、 善管理
流蜜時期應根據(jù)花期長短、蜜源相距遠近,采取不同處理方式,在短促而豐富的主要流蜜期,蜂王所產的卵,要經5-6周才能成為采集蜂,對于采此期蜜源的作用很小,而且還要占用哺育蜂,影響采集工作。因此,這時用隔王板限制蜂王產卵或提離蜂王,誘入王臺或處女王,中斷產卵,能提高產蜜量。如流蜜期長,或與下個蜜源相隔很短,就要盡力為蜂王產卵準備條件,或由副群補助蛹脾給采蜜群,使采蜜群長期維持強大的群勢,如作長途轉場,應邊采蜜邊繁殖,才能不斷增強采蜜力量。
春季的蜂群管理,主要是以保證蜂群越冬后能夠順利、快速地恢復群勢為目標,以便能在主要蜜源期到來時,蜂群保持強群態(tài)勢,從而能夠充分利用有效的蜜源,奪取高產,獲得最大的效益。如果蜂群秋季管理像播種,冬季管理像保苗的話,那么蜂群的春季管理就像育苗。只有根強苗狀,才能贏得豐收。因此說蜜蜂的春季管理也是一個養(yǎng)蜂年的重要管理階段。
(作者單位:158200黑龍江省雞東縣蠶蜂技術指導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