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105個聯(lián)合國婦女權益和國際和平日到來之際,本刊先向全天下的女性道一聲節(jié)日快樂!
女人是乖巧的女兒、賢惠的妻子、慈愛的母親,是每一個家庭的靈魂。本期小編和您一道回望,過去的一年國內發(fā)生了哪些有影響力的家庭事件,并和您一起期待,未來政府在制定公共政策時,更多地納入家庭視角。
本刊一直致力于先進家庭文化建設,促進婦女全面發(fā)展。未來,我們一如既往。未來,我們在一起!
政府慶祝國際家庭年
2014年是國際家庭年設立20周年,我國政府在北京召開了紀念大會,啟動了“中國家庭兒童安全計劃”和“新家庭計劃”,首次發(fā)布了《中國家庭發(fā)展報告2014》,等等。彰顯了國家層面對家庭在社會發(fā)展中基礎性作用的重視。我們期待家庭導向的公共政策能更加主流化。
反家庭暴力法征求意見
國務院法制辦公室就《反家庭暴力法(草案送審稿)》征求了66個中央單位以及31個省級人民政府的意見,于2014年11月25日公布了《反家庭暴力法(征求意見稿)》全文,向社會征求意見已于年前結束。征求意見稿作為首部防止家庭暴力的專門法,將反家暴作為全社會的共同責任,尤其是各級政府都要給予經(jīng)費保障,并創(chuàng)新了家暴處置的新機制。
李銀河挑戰(zhàn)傳統(tǒng)性別觀
著名社會學家李銀河公開承認已與一位跨性別者同居17年。該事件沖擊了傳統(tǒng)刻板的性別二元對立論,并挑戰(zhàn)了異性戀霸權,將對社會理性、寬容地接受不同性取向和多元的婚戀模式有推進作用。
各級工會推動在公共場所設母嬰室
為緩解母親們在公共場所哺乳難的問題,各地紛紛開始推動在大型商場、超市、公園、機場、車站和醫(yī)療機構等公共場所設立母嬰室。有關機構還推出了“母愛10平方”移動客戶端APP,媽媽們只要下載APP后就可以用手機登錄移動客戶端,從地圖上找到身邊的母乳喂養(yǎng)室。這表明社會開始重視滿足婦女兒童對公共空間的特殊需求。期盼盡早將設立母嬰室納入公共場所強制標準。
百合網(wǎng)“逼婚”廣告遭抵制
百合網(wǎng)推出的名為 《因為愛,不等待》的廣告,短片中外婆在外孫女畢業(yè)時、工作后,以及自己躺在病榻上時,反復追問:“結婚了吧?”廣告一經(jīng)播出就遭到批判和抵制。該“逼婚”廣告是對青年婚戀觀的誤導。
主流媒體挖掘民間家風
央視對民間家風的實錄采風,形成了熱議家風的公共輿論,不少地方政府開展了優(yōu)良家風和最美家庭的評選活動。家風從家庭私領域進入公共話語平臺,反映了家庭內部的道德勸誡與整個社會文化及其價值取向相關聯(lián)。未來更要探討如何建立具有現(xiàn)代意蘊的家風、家規(guī),以適應家庭與社會的變遷。
“女德班”假弘揚傳統(tǒng)價值之名奴化女性
教現(xiàn)代女性守婦道的“女德班”,鼓吹“女性服從”主義,引起社會各界的強烈批判。在男性的家庭角色相對受漠視的中國,或許需要更多地強調男性的賢夫良父、“暖男”角色。
新司法解釋細化工傷認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工傷保險行政案件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提出職工在合理時間內往返于工作地與配偶、父母、子女居住地的合理路線的上下班途中發(fā)生事故的,以及在合理時間和合理路線的上下班途中從事屬于日常工作生活所需要的活動發(fā)生事故的,都可認定為工傷。該法規(guī)考慮到職工的家庭責任,有助于他們更好地扮演工作和家庭的雙重角色。
“擊退小三”成婚姻家庭咨詢主業(yè)
某些大牌心理咨詢機構專門承接“擊退小三”業(yè)務,且收費不菲。此類業(yè)務阻礙了婚姻家庭咨詢業(yè)的健康發(fā)展,有關職能部門和行業(yè)協(xié)會應加以監(jiān)督和管理。
首項婚姻家庭研究專項基金啟動
中國婚姻家庭研究專項基金,專門支持、資助從事婚姻家庭研究的單位和人員開展婚姻家庭理論、問題和法律政策的研究。該基金的設立,或將填補婚姻家庭領域的理論、實際問題和法律政策研究項目支持的稀缺現(xiàn)狀,促使政府在制定公共政策時更多地納入家庭視角,給予家庭更多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