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昌旭
這輛手推車我家用了10年,
是它,為我們
載回了幸福的生活,
載回了美好的希望。
手推車也叫小拉車。是林區(qū)每家每戶必備的運輸工具。它的車轅子是用樺木做成的,兩個車轅子一組合,就成了車篷子,再上好兩個轱轆,就是一輛手推車了。
做車篷子,需要比較直溜的、有二個大碗口粗的樺木,先用彎把子把樺木鋸成兩半,再用斧子砍成手能攥住的大小。然后用刨子刨好,拿來砂紙打磨光滑。這時候樺木的中間和后邊是四方形的。接著在樺木上方用鑿子鑿好四方孔,在四方孔上豎起立柱,立柱在車篷子兩邊,能起到欄桿的作用,但一邊得有兩根立柱穿透四方孔,穿到車轅子下面的一根方子上,家人說這樣才能更牢固。有的家里能弄到螺絲,那就不用穿透了,用螺絲把下邊的方子擰上就可以了。方子上還要有兩個角鐵是安裝車轱轆的。這種手推車叫短軸車,后來人們又把它改為長軸的手推車了。
春天用它拉糞給地上肥,夏天用它拉回山野菜喂豬,秋天運輸土豆白菜大頭菜等的重任也交給了它,冬天它還能上山拉柈子回家燒火。就這樣,它伴隨著我走過30多年的歷程。
小時候母親和院里的嬸子大娘成立了家屬隊,負(fù)責(zé)用手推車?yán)?、拉磚、拉各種材料和石頭。她們往往兩個人一輛手推車,一個負(fù)責(zé)架轅,另一個拉幫套。休息時,為了防止手推車跑了,就把帶的磚頭或木頭塊塞在車轱轆下面。
后來,我和妻子開商店拉貨也用手推車。最初用的是樺木制作的手推車,裝上啤酒箱子和各種貨物后,拉起來很是費勁兒,多虧不久后哥哥給我焊了一個鐵車篷。
這輛手推車我家用了10年,是它,為我家載回了幸福的生活,載回了美好的希望。
再后來,我家從大興安嶺林區(qū)搬到了城市。那會兒,手推車車篷鐵管上的藍(lán)色油漆已經(jīng)脫落了,車把被磨得溜光錚亮,連車輪胎的印痕也磨光了……但是它依然那樣輕巧,滑潤自如。只是不知它是否已喪失那曾經(jīng)在風(fēng)雨交加、風(fēng)雪嚴(yán)寒中的威力?如果有一天能再用它裝上貨,裝上糞,裝上幾麻袋土豆、大頭菜和長白菜,它會作何反應(yīng)呢?而今,它靜靜地立在院子的倉房邊上,默默緬懷著往日的輝煌。等待它的命運也許只能是送到廢品收購站了。相信那一天,當(dāng)收廢品的人開著小型貨車來到家門口,瞄準(zhǔn)角落處的它時,我和妻子的眼中必定會含滿淚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