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赫是18世紀初德國偉大的演奏家和作曲家,出生在德中部圖林根地區(qū)風景優(yōu)美的愛森納赫的一座紅頂樓房內(nèi)。他的許多名曲,至今仍在世界各地流傳。
巴赫的成功,是和父親的教育分不開的。
巴赫的父親約翰·阿姆布羅休斯是一位小提琴手,很早就成為宮廷樂師和樂隊指揮。當巴赫三四歲時,他就有意把兒子培養(yǎng)成為自己的接班人。通過幾天觀察,他感到巴赫不僅對音樂有很強的興趣,也確實有幾分音樂天賦,是個學音樂的料子。同時,他清醒地知道,要成為一個音樂人才,非一日一年之功,在漫長的學習過程中,除了專心,還要有耐心。于是,他對小巴赫說:“爸爸看到你的條件不錯,很有可能成為一個比爸爸還強的音樂家。不過,要取得成功,就要堅持不懈地練習,這就要有耐心,要耐得住寂寞耐得住困難,耐得住失敗。孩子,你有這個信心嗎?”小巴赫認真地說:“爸爸,我知道了?!备赣H這才放心地點了點頭。
接著,父親把小巴赫帶到房間,教兒子知道什么是弦樂器。他撥了一下小提琴的弦,告訴兒子:“通過弦鳴響的樂器或用弦的樂器,像維奧爾呀、小提琴、豎琴、琉特、吉他等都是弦樂器?!?/p>
小巴赫也學著父親的樣子撥了一下小提琴,聽到彭彭的聲音,他問:“爸爸,小提琴真好聽。它好學嗎?”
“好學是好學,但要學成功,就必須堅持不懈地練習,當然還要抓住要領,掌握正確的方法。這些,爸爸都可以教你,關鍵就要看你是不是有耐心了?!?/p>
在父親的誘導下,小巴赫學的很認真,也很吃苦。首先,他練習手法,握弓、頂弦、平行推拉、懸肘、運力,等等,天天練個不停。時間久了,肩酸了、背痛了、肘也抬不起來,甚至手不斷地抖,使不上勁兒。這時,他就停下來,擦一把手上的汗,捏一捏指頭??粗种付巧媳幌依粘龅囊坏郎顪希飨铝搜蹨I。但是,一想到爸爸的話,他又接著練習。
開始,他拉出的聲音很單調(diào),“吱吱——”“嘎嘎——”地響,令人昏昏入睡。他知道,這是基本功,是繞不過去的。聲音不好聽,正說明自己的工夫不到。每當他拉得又累又苦時,他都會想起父親的話:“要堅持,有耐心?!闭歉赣H的話不斷地在激勵他。
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練習,他漸漸地悟出了門道:拉琴時不能用力過大,得學會控制手中的弦,控制好了,聲音才會變得柔和起來,輕重也可以隨心所欲。這個從實踐中得到的體會,使他有了努力的方向。
由于小巴赫的聰明和用功,他很快學會了父親教的最基本的技巧,能獨立照譜演奏了。他的小提琴拉得不錯,但他更喜歡中提琴,后來在音樂會的弦樂重奏中,他總是拉中提琴,想必就是這時打下的基礎。小巴赫的刻苦勁兒,使父親深受感動,也很欣慰,他認為:照此下去,兒子準行。
弦樂器的基礎打好之后,小巴赫又開始從堂叔那里學管風琴。從此,他的音樂才華一步一步得到了培育和發(fā)揮,終于成為享譽歐洲的大音樂家。
家教點睛:
學習在于循序漸進、一步一個腳印地走下去。做到這一點,就必須持之以恒、堅持不懈。如果缺少勤學苦練的毅力,很可能半途而廢。縱觀中外名家大擘,在他們成長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中,都閃爍著父母的身影,浸透著父母的心血??梢哉f,父母是孩子成長的“拐杖”,無時無刻不在扶持孩子前進。這也是做父母的責任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