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飛舟
當前,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等現(xiàn)代化教學模式,非但沒降低教師的作用,更是要求教師樹立嶄新的教學理念,注重革新教法,提高教學質(zhì)量。因此,查找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一些不當行為,并及時反思、改進,是提高教學質(zhì)量的保證。下面從初中地理教學的角度,闡述課堂教學中存在哪些不當教學行為,該如何對癥下藥,加以改進。
一、教學目標不合理,課堂教學效率低
在地理課堂教學過程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不當行為,就是要求學生死記硬背地理知識點,這是非常錯誤的。我們知道一些地理信息是需要學生死記硬背的,但把地理學習理解成死記硬背知識點就極為錯誤了。原因是教師對地理課程的性質(zhì)把握不準,沒有樹立地理課程理念,造成教學目標不合理,教法單一,片面抓識記這一層面的教學,其結(jié)果是學生只背得幾個知識點,而理解、運用層面的能力沒有得到訓練,效率低下。
針對這樣的問題:(1)教師要吃透課標和教材,真正認識地理課程是素質(zhì)教育這個系統(tǒng)中重要的一環(huán),地理課堂教學應引導學生同時進行識記、理解、運用三個層面的訓練,這樣就從思想根源上矯正了片面要求學生死記硬背的不當行為;(2)教師要不斷提高專業(yè)素養(yǎng),精心設計教學過程,課堂上突出讀圖分析的引導,培養(yǎng)學生使用地圖的習慣,并掌握使用地圖的方法;(3)在教學評價中對學生識記、理解、應用的情況全面考查,尤其考查讀圖、用圖能力,摒棄死記硬背。
二、重傳授課本知識輕實踐活動,不利于學生能力發(fā)展
有部分地理教師在課堂上一味傳授課本上的知識,也善于總結(jié)知識,將知識系統(tǒng)歸納得很到位,并通過書面練習來促使學生鞏固知識,這樣的教師很受歡迎,因為學生可以在考試中拿到高分,但往往忽視開展地理實踐活動。地理課程注重培養(yǎng)學生從地理視角思考問題,而不僅僅是記住書本上的地理知識去應付中考。要想矯正這樣的課堂教學行為,就要開展好地理實踐活動。如指導學生動手制作、進行地理觀測活動等,確保學生有合理的課堂實踐時間,培養(yǎng)初中學生觀察能力、綜合思維能力、實踐能力。
三、教學語言不規(guī)范,造成學生思維混亂
在地理課堂教學中,有些教師教學語言不規(guī)范,不使用恰當?shù)牡乩韺I(yè)術語,造成學生思維混亂。比如把“氣溫”說成“溫度”;指導學生讀圖時把方向說成“上、下、左、右”;把“降水量”說成“下雨量”等。所以要求地理教師備課時認真嚴謹,教學語言要準確、科學,要列出容易出錯的地理概念,引導學生準確運用地理術語,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嚴密性。
總之,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存在很多不當教學行為,只要教師善于反思,勇于矯正,就會改進教學,提高地理課堂教學質(zh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