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丹鳳
[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對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同時要求也越來越高,而作為基礎教育的中學要想培養(yǎng)出適應社會發(fā)展的合格人才,必須要德、智、體全面發(fā)展,必須要重視體育教學,體育教學既是保證學生有一個良好的身體素質的需要,也是高考所必須。體育教學能促進學生智力的開發(fā),增強學生體質,提高健康水平,培養(yǎng)學生的競爭意識和進取精神。要想取得好的教學效果。體育教學只有排除各種干擾,激發(fā)學生興趣,進行周密部署。本文結合自己的教學方法總結了幾點教學方法。
[關鍵詞]體育;教學方法;興趣
新課程標準要求我們,教學不能停留在知識的層面上,要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給學生一定的自由度,讓其自己去探索、去發(fā)展,突出學生的主體性,發(fā)展其個性,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課堂教學中我嘗試采用不同的學習方法,如自主學習法、合作學習法、創(chuàng)造性學習法、探究式學習法、延伸性學習法等,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引導學生“愛上”體育
實踐證明:只有學生對某項運動感性趣時,他們才會積極主動地去學習,去探求,如上籃球課時我故意少拿出一個球,學生拿到球后發(fā)現(xiàn)還有一位同學沒有球時,“我就問少一個球怎么辦?”于是同學們就提出一起練習或主動讓球的建議。又如上課一開始我拿起跑表說“今天希望同學們在這塊跑表中發(fā)揮出最佳水平。”學生很快明白上課的內容是測驗跑,他們各個躍躍欲試,在教師設計的“導”趣中學生自覺地進入角色,這時我就可以進行教學了。
1.多樣化課堂讓學生體育產生興趣。在教學中應注意培養(yǎng)學生自覺自愿地進行體育活動的興趣、能力和習慣,培養(yǎng)學生學習、參與體育的興趣,讓學生在“參與”中掌握學習、鍛煉的方法。要激發(fā)學生“參與”的興趣。濃厚的興趣能夠使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保持最佳狀態(tài)。它是促使學生自覺探索的一種動力,是成功的誘因。對中學生來說,具體的情節(jié)和生動的形式是誘發(fā)他們上課興趣的引線,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設置一定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生動活潑的教學活動中主動地獲取知識。開展的活動應輕松、有趣味,具有游戲的性質,適合中學生的身心特點,以體驗運動樂趣為主,寓教于趣,以趣激志。還可以有效地利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如電腦錄像等電教媒體,將技術動作分解、減速,進行動作分析、演示,化抽象為具體,激發(fā)興趣,突破時空制約,引導學生充分地觀察和思考,培養(yǎng)學生“參與”欲望。只有讓學生對體育產生濃厚的愛好和強烈的愿望,才能自覺積極地參加體育實踐。
2.互動的課堂培養(yǎng)對體育的學習興趣。 練習是學生各種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徑,優(yōu)化練習設計是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重要一環(huán)。單一的練習乏味,使學生厭學,因此,練習設計要盡量做到多樣化,趣味化。在前滾翻練習時,我安排了自練、互練、小組組合練以及互比、互評的交替練等方法,其間教師則運用精講示范、恰當點拔、分層要求和整體提高等方法進行指導。這樣的練習安排既達到了鞏固知識的目的,又培養(yǎng)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3.開展課外活動提高對體育的興趣。高中體育教學一般都是依據(jù)單一的教學方式來進行。在教學過程中,由于教學內容比較枯燥,教學方式比較單一,使學生對體育課失去興趣,造成體育教師無法將教學內容順利進行下去。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jù)學生的心理特點對教學方式做出一定的調整,消除教學內容枯燥、教學方式單一的不良影響,提高學生上體育課的積極性。
因此,適時開展課外體育活動,進行小型比賽如:小型球類比賽、田徑賽、守擂賽等。趣味性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與依據(jù),適時的展開比賽不僅能提高學生積極性,還能豐富校園文化生活。使學生在競賽的同時也達到以比賽促教育的目的,從而調動學生自主積極鍛煉的意識,提高學生對體育課的學習興趣。
4.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F(xiàn)行的教學模式仍擺脫不了“教師教,學生學”的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學生在課堂上更多的是接受教師的教授和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這對他們將來要獨立去從事體育鍛煉是不利的。為了能讓學生在脫離教師指導自覺自主地參與到體育鍛煉中,在教學中我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鍛能力。如在準備活動中,我經(jīng)常有意識地讓學生自編準備操進行帶操,在游戲活動中讓學生自行設計游戲來參與,在課的結束部分安排十分鐘讓學生自行選擇喜愛的項目自練,放手讓學生去操作、參與,我則在學生練習的過程中加強指導和分析:每一次自鍛結束我都會進行評價和分析,既有效的掌握他們自煉的情況,不把自鍛放任為單一的自由活動,同時也協(xié)助他們達到一定的鍛煉效果,提高學生自鍛的自信心。對一些能較好完成自鍛的學生不斷修正和提高自鍛的要求,如幫助他們建立階段性的自鍛計劃和制定科學合理的運動處方等,達到這一學習的效果后,大多數(shù)學生都會在課余有能力自行參與到體育活動中去。
二、注重學生心理品質,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yǎng),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
即將到來的知識經(jīng)濟社會是一個尊重個人創(chuàng)造與自我發(fā)展的社會,更是一個強調合作,強調溝通,互通有無的社會。人與人,個體與群體、個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越來越復雜。高中學生通過三年的高中教育,有的進入高一級學校,有的就要踏出校門,走上社會,就要面對就業(yè)的壓力,面對生存與競爭的壓力。為此,高中體育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參與意識,合作與競爭意識。在體育教學中,體育教師應充分發(fā)揮主導作用,充分挖掘體育特有的教育功能,加強合作學習方法的指導,在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選擇教學內容,確定教法手段時,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增強合作學習的體驗,提高學生合作與競爭意識,在合作中競爭,在競爭中合作,在參與中提高社會適應能力。課外活動是體育教學的延續(xù),職校體育應充分利用好課外活動時間,開展一系列體育競賽活動,引導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體育活動,通過開展各類體育競賽活動,不但為學生交往能力的提高和協(xié)作精神的培養(yǎng)提供了良好的途徑,還能夠發(fā)展學生個性與特長,增強集體合作意識,為其將來適應不同的人際組合,更好地參與社會競爭,奠定了基礎。
三、結語
要想提高體育教學效果,體育教師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即要充分了解現(xiàn)在中學生的個性特點,又要轉變教學觀念、與時俱進,不斷自我學習總結,不斷提高自身奉獻教育事業(yè)的思想覺悟。
參考文獻:
[1]艾安麗,李彬昌.高中體育課程選項教學的研究[J].教師,2009,(23).
[2]黃曉波.提高體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體育師友,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