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晶
摘要:小學科學實驗教學是以實驗觀察和活動操作為基礎的學科,讓學生通過親自參加實驗活動,獲得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是小學科學實驗教學學的關鍵所在。但是,當前小學科學教學中,普遍存在實驗教學較為低效的現(xiàn)狀。一方面是由于一些學生及家長認為科學課程是副課不重視,另一方面科學實驗課學生探究式往往需要小組合作方式進行,合作低效導致實驗教學效果低效。面對這些情況,我們要找出解決問題的對策,提高實驗教學的課堂效率。
關鍵詞:小學科學 實驗教學 對策
一、當前實驗教學中的低效性問題
三至六年級科學課標準指出:科學探究要通過觀察和實驗制作等活動,而觀察和實驗是人類認識自然的基本途徑,也是科學課教學的特點。因此,教師指導兒童自己進行觀察和實驗,通過觀察和實驗獲得知識能力。因此,我們教師在科學教學過程中,要結(jié)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課程實驗要求進行教學,上好課程。
現(xiàn)在實驗教學中存在許多問題:學生在實驗活動中思維能力欠缺,不能認真對待實驗,仍然停留在看熱鬧的層面;學生的參與率低,相互之間合作不夠。如在小組探討活動中,有些學生只關注自己的事情,不理會教師和同學的講解與幫助,也不愿意參與活動。還有些學生把實驗儀器占為己有,沒有合作意識,這些都影響到實驗教學的開展。另外,有部分科學探究實驗需要家長在課后協(xié)助完成,但這并沒有得到家長的重視與支持,再加上學生在課外實驗中缺乏主動性,勢必造成延伸實驗的效果不理想。如在觀察植物的生長變化時,教師希望學生在家種一些植物的種子,由家長陪同學生每天觀察記錄種子的變化,但是有些家長沒有耐心與毅力,最終沒能幫助學生完成實驗。
二、解決對策
(一)做好課前實驗準備工作,做到有的放矢
成功的實驗課必定建立在教師豐富的經(jīng)驗之上。實驗課前準備工作十分重要,因為它不僅要熟悉教材知識,還要知道學生實驗。教師應充分構(gòu)思每一節(jié)實驗課的總體思路,親自動手熟悉每節(jié)課的實驗程序,找出實驗中容易出現(xiàn)的問題和解決辦法。
(二)演示實驗要起到示范作用,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態(tài)度
演示實驗中,教師的一舉一動都會成為學生獨立操作的依據(jù)和榜樣,對學生的實驗技能起著示范作用。教師操作應按規(guī)定進行,在使用儀器、連接和裝配儀器及演示現(xiàn)象時動作要準確。例如,在使用托盤天平時,移動游碼必須用鑷子而不能用手;點燃酒精燈后火柴簽不能隨手扔在地上,要放在專門的廢物杯中;電路的連接應先接線路后接電源,拆卸時先斷電源,后拆線路;導線兩端接頭不是鉤、叉時要注意導線在接線柱上的繞向應同螺母旋緊的方向一致等。有效的演示實驗教學可以幫助學生提高科學思維能力、學習科學探究的正確方法,并能受到良好的實驗習慣的教育。所以,在課堂實驗教學中,優(yōu)化教師演示實驗,有利于提升科學探究的有效性。
(三)實驗的過程要讓學生充分進行體驗
在實驗過程中讓學生充分進行體驗,提高學生實驗興趣。案例和分析:“空氣中有什么”中有兩個重要的實驗:燃燒消耗一部分空氣,瓶中剩下的空氣不支持燃燒。我在教學的時候發(fā)現(xiàn)學生對這兩個演示實驗每部分步驟為什么這樣做不清楚,導致實驗時學生出錯而實驗低效。而學生對認識空氣中有什么的認識在實驗后并沒有多少提高,于是我開始思考改進實驗的內(nèi)容。我希望能夠提高學生對空氣成分的認識,就要讓學生明確實驗的目的。我放手讓學生來設計實驗,通過設問:你認為空氣中有什么成分?這種成分有什么性質(zhì)?實驗這步驟為什么這樣做?讓學生去思考,然后回答問題,最后讓學生親自實驗,驗證他們的答案。這樣的實驗教學不但會使學生的情緒高漲,也會讓他們在實驗中發(fā)現(xiàn)自己的錯誤并改正。通過學生自己動手得出的實驗結(jié)論,學生更容易掌握。
體驗類的實驗應該利用“童趣”為支撐點?!袄淇諝夂蜔峥諝狻币徽n教學時,問學生空氣受熱會往哪流動。如感覺熱空氣在哪里?一定要讓學生親自在把手放在蠟燭的四周及上方去感受,借助紙蛇來觀察熱空氣,也讓學生做一做,這樣學生觀察就不是局限于眼睛了,在愉快的動手動腦中研究了熱空氣的流動,而為什么空氣受熱會上升的原因也在實驗中解決了。
制作類的實驗應該能“玩的轉(zhuǎn)”。如:《太陽鐘》《探測暗盒里的電路》等這些具有小制作性質(zhì)的實驗課就應該給學生時間。
(四)多媒體對實驗的輔助作用
多媒體投影儀是現(xiàn)代教育技術(shù)飛速發(fā)展下產(chǎn)生的一種很好的的工具。我在教學種子的構(gòu)造一課時,要現(xiàn)場剖開一顆大豆,我在實物投影儀上進行操作,學生清晰地看到了我的操作過程,甚至看到了放大20倍的胚芽。這對學生的獨立操作幫助很大,相對那種教師一桌一桌地演示要大大節(jié)約時間,提高了實驗效率,降低了材料損耗。
電腦動畫的啟發(fā)作用。在啟發(fā)學生設計實驗驗證自己的假設的時候,我有時會選擇現(xiàn)成的電腦動畫來引導學生,減少他們的實驗盲目性。如“熱的傳遞”一課讓學生猜測熱在固體中怎樣傳遞的?學生設計實驗用蠟油固定三支火柴在一條金屬片上,加熱前端,學生的猜測我利用Flash等動畫技術(shù)展現(xiàn),學生一目了然。
(五)訓練學生合作意識和小組合作能力
教師的對學生小組學習的組織策略,對小組學習的認識水平,學生分組合理性,什么是小組內(nèi)分工,怎么分法,什么樣的問題要小組研究,小組內(nèi)怎么合作實驗,把握這些問題,整理這些認識,學生的小組合作就有序。當然對參與差的學生,我們可以讓組長為其開小灶,或是特意為這些學生提出小要求,這樣的參與對其慢慢適應小組活動,參與小組活動有一定的幫助。小組合作有了效率,實驗教學效率也會隨之提高。
提高小學科學實驗教學課堂效率教師要做的事很多,涉及的面很廣,更需充分分挖掘科學教師這一職業(yè)的有效性,在發(fā)展學生中發(fā)展自己,實現(xiàn)自身的價值,也讓學生在高效的探究實驗活動中學習科學,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
參考文獻:
[1]司徒敏.變量控制策略教學例談[J].教育實踐與研究(A),2010(6).
[2]張本英.小學科學教學評價的新理念[J].甘肅教育,2007(5).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