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
現在,睡眠疾病普遍存在。在“春困”人群中,有相當一部人其實是睡眠疾病造成的。下面介紹幾種失眠的經絡按摩保健法,幫您擺脫“春困”的煩惱。
多慮型失眠
以入睡前思緒繁多為主要表現的失眠,平素情緒易緊張、易興奮或用腦過度。
運百會 仰臥于床上,兩手輪流以食、中指指腹按揉百會穴1分鐘。若有家人幫助,也可取坐位用艾條懸灸百會20~30分鐘。百會穴位于頭頂正中線與兩耳尖連線的交點處,為手足三陽、督脈之會,是調節(jié)腦功能的要穴,有安神定志助眠的功效。
揉神門 每晚睡前雙手各揉神門穴3分鐘。神門穴在腕關節(jié)手掌側,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凹陷處,是手少陰心經的原穴,具有清心、除煩、安眠的功效。
按壓合谷、太沖穴 睡前取坐位按揉雙側合谷、太沖穴各3分鐘,若局部有酸脹感(以能忍受為度),此時療效較好。合谷穴在手背第1、2掌骨結合部之間凹陷中,太沖穴在足背側、第一跖骨間隙的后方凹陷處。合谷和太沖合稱四關穴,二穴相配,一陰一陽,一上一下,可調一身之氣血、理陰陽之失調,具有疏肝解郁、行氣活血、和胃降逆、定志安神之效。
梳頭法 如果您擔心穴位找不準,可以用簡單的梳頭法來疏通整個頭部的經絡,達到放松助眠的目的。操作方法:用梳子梳頭,方向為:(1)前發(fā)際、頭頂、后頭、項部,左中右三行。(2)從頭頂中央作為起點,呈放射狀分別向頭角、太陽穴、耳上發(fā)際、耳后發(fā)際梳頭,左右相同。睡前梳頭至少5分鐘。
脾胃不和型失眠
失眠伴平素脾胃不和、消化不良、大便不暢者。
摩腹法 取仰臥位,左右兩手重疊,右手掌心在下,附于臍上,左手掌心放掌背,兩手均勻用力,順時針方向旋轉摩動。由臍部開始,逐漸擴大范圍至全腹。100次為1輪,從少至多,最多能揉30輪。摩腹能增加胃腸蠕動,消除胃中宿食,使胸腹暢快,晨起能早餐多食為效。
推脛骨 睡前取坐位,兩手虎口分別卡在雙膝下,初始按壓陰陵泉(位于小腿內側,脛骨內上髁下緣,脛骨內側緣和腓腸肌之間的凹陷處)和陽陵泉(位于小腿外側,腓骨小頭前下方凹陷處),然后向下用力推動,在過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側外膝眼下3寸,脛骨前嵴外側一橫指處)和三陰交(位于內踝尖直上3寸,脛骨內側緣后方凹陷處)兩穴時加力按壓,這樣一直推到踝部,反復操作10~20次??梢越∵\脾胃,寧心安眠。
夜尿多型失眠
夜尿過頻影響睡眠,平素怕冷、腰膝酸軟者。
推八穴,溫補腎俞 每日臨睡前,兩手摩擦八穴2~3分鐘,若局部有發(fā)熱感并向小腹放射則療效較佳。然后將雙手搓熱,置于雙腎俞穴上2~3分鐘,腎俞有溫熱感、放松感為佳。若有家人幫助則可取俯臥位按摩,或用艾條懸灸腎俞和八穴10~15分鐘。八穴在骶椎兩側的第一、二、三、四骶后孔中,左右共八個穴位,對于下焦虛寒的夜尿頻多有療效。腎俞穴與八穴合用,能起到暖腎縮尿助眠的效果。
睡前浴足,搓涌泉穴 睡前用高桶沐足20~30分鐘,加入川椒粉20克,水要沒過腳踝,最好達小腿位置。燙腳時隨加熱水,先溫后熱,使足部燙得發(fā)紅。隨即搓腳心,足前部凹陷處第2、3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三分之一處為涌泉穴,先左、右足各擦搓100下,再輪換做,3輪左右足共300次即可。涌泉穴是腎經的首穴,是神經的保健要穴,對于神經衰弱、腰膝酸軟有良好的作用。川椒辛、溫,入脾、胃、腎經,沐足可交通陰陽,溫腎助眠。
湯湯水水助你每夜安眠
人參棗仁湯 人參5克,茯神15克,酸棗仁10克,瘦肉100克。前三藥與瘦肉同燉,人參可連用3次。代茶飲。
柏子仁燉豬心 柏子仁15克,豬心1個。將豬心洗凈,用竹片剖開,將柏子仁放入豬心內,入砂鍋,加水適量,隔水燉熟,以豬心透爛為度。
當歸羊肉羹 當歸25克,黃芪25克,黨參25克,羊肉500克。當歸、黃芪、黨參裝入紗布袋內,扎好口,羊肉切小塊,將羊肉、中藥袋、蔥節(jié)6克、姜片6克、食鹽2克、料酒20毫升一起投放砂鍋內,加清水煨燉至羊肉熟爛。
花生葉赤豆湯 鮮花生葉15克,赤豆30克,蜂蜜2湯匙。將花生葉、赤豆洗凈,放入鍋中,加適量水置火上煎湯,調入蜂蜜即成。睡前飲湯,吃赤豆及花生葉。
山藥桂圓粥 鮮生山藥100克,桂圓肉15克,五味子3克,白糖適量,粳米50克。將山藥去皮,切成薄片,與桂圓、五味子同置于鍋內,加入淘洗凈的粳米,加水適量,煮粥,加白糖調味即成。每日1劑,當早飯或晚飯服用。
甘麥大棗粥 小麥50克,大棗10克,炙甘草15克。先煎甘草,去渣,后入小麥及大棗,煮為粥。空腹服用,每日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