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璐
摘要:“想象”是視覺傳達設計中充當消費者與設計師溝通橋梁的重要角色。通過補充式想象和突破式想象的方式可以讓設計作品充滿想象空間,而通過形象的再現(xiàn)和創(chuàng)造練習,可有效改變設計人才的想象力。
關鍵詞:想象力 設計學 教學
圖1所示某音樂播放器的廣告,沒有任何文字的渲染,但模特身上播放器留下的曬痕卻讓我們浮想聯(lián)翩:“是音質(zhì)太好,讓人游泳也要樂享其中?”“防水性能超棒,泡在泳池里也ok!”“一定很輕薄,游泳帶著都很方便?!薄粡埧此啤盁o語”的廣告,卻“此時無聲勝有聲”,給消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同時,以無限的想象空間向消費者傳遞了更多的產(chǎn)品信息,這不僅僅是一則富有創(chuàng)意的廣告,更是一則有效而有力的廣告。
“想象力”便是此類廣告中充當消費者與設計師溝通橋梁的重要角色。在當今競爭激烈的環(huán)境中,富有想象空間的設計可以讓作品異軍突起,而具備豐富想象力的設計人才也是高校和社會培育及期待的目標。
一、想象的含義
想象,亦稱想象力,是利用頭腦倉庫中所存儲的已有信息,構筑新形象的心理活動或思維方式。它是人類對客觀世界的一種反映形式,由個體的需要所推動,并能預見未來。
二、想象的重要性
2009年教育進展國際評估組織對21個國家進行調(diào)查,在受訪國家中,中國孩子的想象力排名倒數(shù)第一,創(chuàng)造力排名倒數(shù)第五。此外,中國的中小學生中認為自己有想象力的只有4.7%,而希望培養(yǎng)想象力的只有14.9%。這個結果讓聞者唏噓,令社會反思。改變孩子、改變承擔未來的年輕一代設計師被人們越來越關注。
從前教育一直強調(diào)“知識”,但當下人們似乎認識到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包括世界上的一切,是知識進化的源泉。有人曾力證“只有想不到的,沒有做不到的”:1949年,喬治·奧維爾在他的科幻小說《1984年》中,曾預測了137項發(fā)明,30年后,其中的80項已成為現(xiàn)實。
三、想象的條件
在設計學領域中,思考如何提高設計人才的想象力,我們需要從“想象”本身的產(chǎn)生過程入手,了解“想象”產(chǎn)生的條件,從而通過對應的訓練,輔以提高想象力的基礎。這其中其一為:“突破常規(guī)的勇氣”,即“敢想”,為新形象的產(chǎn)生打開大門;其二為:“豐富的知識和形象積累”,為新形象的產(chǎn)生提供立足的基本。
四、想象的方式
1、補充式想象
即受眾憑借想象力去完成作品以外殘缺的部分,根據(jù)設計所營造的創(chuàng)意背景進行補充想象。圖2所示某殺蟲劑的雜志封底廣告,廣告語的前半部分讓讀者好奇心大增,也不由自主地想象并實踐操作著,完成了設計師預先設定的心理和行為過程,成功地實現(xiàn)了信息的傳遞。
2、突破式想象
即設計師構筑未曾真實存在的事物。如設計中創(chuàng)造的各種虛擬形象,借此來奪人眼球,并有效傳達信息。圖3所示廣告,借助一顆能擠奶的草莓,生動地傳達了產(chǎn)品的特征:“真實草莓果汁的美味牛奶”,令人印象深刻且極具說服力。
五、想象力的練習
創(chuàng)作出富有想象力的設計作品,離不開日常有針對性的想象力訓練。針對“想象”產(chǎn)生的必要條件,提高想象力的教學練習主要集中為:
1、形象的再現(xiàn)練習
①謎語。字謎利用對文字的描述,幫助受訓者不斷在腦海中再現(xiàn)各種形象,并完成比對,獲得答案,是提高想象力的一種有效方式。如“千里相逢(打一字)”(答案:重)。
②列舉與下列圖形相似的東西:“○”“丫”等。通過不斷的形象再現(xiàn)得以找到生活中與“○”“丫”形似的事物,借以提高想象力。
2、形象的創(chuàng)造練習
如:試想金星上的地貌,試想自己在大海中暢游時的奇遇等。不設定既定答案,讓受訓者挑戰(zhàn)自我極限,突破常識,試想匪夷所思的新形象、怪事件。
參考文獻
[1]陸小彪,錢安明.設計思維[M].合肥:合肥工業(yè)大學出版社, 2006.110-113.
[2]古彥彬.設計思維與造型[M].長沙:湖南大學出版社,2006.128-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