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世國
伴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中考思想品德實行開卷考試已經多年。但時至今日,仍有考生對開卷考試存在認識上的誤區(qū),以為開卷考試就是信口開河,隨便怎么答都可以。其實,開卷考試只是考試形式上的“開”以及答題表述多元化的“開”,在答題要點和語言組織上還是“閉”。無論題目多么新穎,評分標準多么寬泛,答案最終還是通過教材的相關原理或學科語言體現(xiàn)出來。如果連最基本的知識及其相互聯(lián)系都不熟悉,要在有限的時間內得高分就很困難了。
很多考生以為開卷考試就是抄現(xiàn)成答案,于是把老師上課講的例題或自己復習時做過的題目和答案密密麻麻地抄到課本的空白處,考試時,就憑著自己的印象在書中照搬照抄,結果不注意審題,答案與題意相差甚遠。例如2014年重慶中考第12題:仔細閱讀右邊漫畫,請你完善“診斷書”上的內容并從國家角度給出一個合理的“治療方案”。有些考生不審題,不加分析地將課堂筆記照搬照抄,把個人該怎么做、企業(yè)該怎么做、社會該怎么做抄了一堆,就是沒有從國家角度回答,答非所問,令人啼笑皆非。而有的考生把國家、個人、社會、企業(yè)四個角度都抄了,既浪費了時間又沒突出“國家角度”這一重點。
作為檢驗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中考思想品德的形式發(fā)生了巨大變化,命題原則由過去的“知識立意”為主向“能力立意”為主轉變,命題者設計了形式多樣的開放性試題,注重考查學生的綜合歸納、分析運用、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因此,考生必須正確認識開卷考試。
一、開卷考試的“開”是開拓思維的“開”
開卷考試答案的靈活性,破除了答案的唯一性,只要言之有理即可,要求考生解放思想,勇于表達自己的見解。這其實是要求考生注重基礎、提高認識、培養(yǎng)能力,不再走死記硬背、生搬硬套的老路子。
可筆者通過中考閱卷發(fā)現(xiàn),不少考生在主觀性試題解答過程中集中表現(xiàn)為:不能多角度、多層次地分析和回答問題,缺乏發(fā)散思維能力。例如2012年重慶中考第14題第(2)問:結合材料一、二,說說黨和國家為什么要高度重視扶貧工作。部分考生組織答案只圍繞某一板塊知識,如只從黨和政府的性質、黨的指導思想和執(zhí)政理念角度回答,而忽略了從公平正義、共同富裕等角度組織答案,從而導致失分。
因此考生必須轉變觀念,提高認識。做開放性試題應有以下步驟:審清題意是關鍵(題目的意圖、觀點),回歸課本是基礎(扣考點——找到相應的知識點,注意跨度),分析題目不可少(扣材料——運用知識點分析題目中的主要信息),組織答題得分數(最后用精練、簡潔的語言組織答案)。
二、開卷考試的“開”是開拓眼界的“開”
現(xiàn)行的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是一門注重將學生生活經驗和社會實踐緊密聯(lián)系,對道德、心理、法律和國情等學習內容進行有機整合的綜合性課程。
近年來的中考,依托課程標準,試題設計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突出創(chuàng)新的特點,能反映或折射社會現(xiàn)實需要,且不回避熱點問題。如2014年重慶中考第16題第(1)問:繼承并保護好這些家風有什么意義?有的考生平時訓練的熱點問題中沒涉及家風問題,頓時就覺得不知從何下手了。不知道把家風問題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高人們的思想道德素質、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發(fā)揚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等聯(lián)系起來。
因此,要適應開卷考試,就必須轉變“背多分”的陳舊觀念。教師在教學中要聯(lián)系社會實際,關注社會熱點,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一些社會實際問題,開拓學生視野,豐富學生生活。
三、開卷考試的“開”是開動腦筋的“開”
開卷仍舊需要思考。思想品德考試雖是開卷,但畢竟是中考,試題有區(qū)分度,而且新課程試題大多是考查學生能力的,有許多答案一般不能從教材上直接找到,還需加以思考和整合。
如2014年重慶中考第14題第(1)問:漫畫體現(xiàn)了所學的哪些法律知識?部分考生在考場上不開動腦筋,自己以為寫了三句話就可以得3分了,殊不知所寫的三點中如果有重復的,就只能算一個得分點。如: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②法律對全體公民具有普遍約束力,③我國實行依法治國方略,①、②點是一個意思,所以這樣的答案就要被扣1分,只能得2分。
四、開卷考試的“開”是開卷有益的“開”
開卷考試雖然淡化了學生對知識點的記憶,但是基本的概念、原理還是需要理解并掌握的。如果沒有儲備知識,基礎不扎實,用大量的時間來查找、消化并組織語言,勢必導致因時間上的匆忙和漏答知識點而失分。
因此,在平時的學習和復習中,必須重視對基本知識的學習,注重對一個個知識點的積累,學會對知識框架進行梳理,這是思想品德課復習最重要的一步,也是取得好成績的前提和關鍵。我們應在理解的基礎上,把所學知識總結歸納為系統(tǒng)化、條理化的要點,理清脈絡,以便在考試時快速查找所需要的知識點,對癥解決問題。要精讀、研讀教材,并學會多層次、多角度分析問題。要能對知識系統(tǒng)融會貫通、全面理解和重點把握,熟悉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形成知識網絡,在具體運用的環(huán)境下,就能做到“信手拈來”,快速而又準確。這樣,開卷考試的“開”就成了開卷有益的“開”。
中學政史地·初中2015年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