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星全
教學體態(tài)是一種通過人體的身體各部位所表現(xiàn)出來的教學行為。它包括表情體態(tài)和動作體態(tài)兩大類。常見的教學體態(tài)有眼神、微笑和手勢。筆者通過多年從事一線教學的實際經(jīng)驗和教學實踐,充分認識到教學體態(tài)在高效課堂教學中的重要性。
一、眼神
眼神一向被認為是人類最明確的情感表現(xiàn)和交際信號,在面部表情中占主導地位。所謂眼睛就像靈魂的一面鏡子,“一身精神,具乎兩目?!痹谂c人交往的過程中,要敢于和善于同別人進行目光接觸,這既是一種禮貌,又能幫助我們維持一種聯(lián)系。課堂教學中,向學生表示友好的時候,應該不時地注視學生,注視學生的雙眼,注視時可平視或側視,但不可斜視。要掌控全班的學情,注視學生的時間應在整節(jié)課的60%以上。注視可以幫助教師提高學生學習注意力,提醒開小差的學生。在教學中,教師不宜低頭或環(huán)顧四周,也不宜眼神閃爍不定。
二、微笑
微笑是內(nèi)心心情在面部或身體姿態(tài)上的表現(xiàn)。真誠的微笑是社交的通行證,是最富有吸引力的表情,表現(xiàn)出人際關系友善、誠信、和藹、謙恭、融洽等美好的感情因素,也表明自己歡迎、友善、沒有敵意。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充分發(fā)揮微笑的魅力,微笑是自信的象征、禮貌的表示、心理健康的標志。課堂中,把微笑呈現(xiàn)在臉上,會營造出一種溫馨的課堂氣氛。微笑可以消除學生回答問題的膽怯,可以化解師生之間的不和諧。當學生需要幫助或要求展示而又沒輪到時,可用一個真誠的微笑向學生表示歉意。
三、手勢
手勢是人們在交往或談話過程中用來傳遞信息的各種手勢動作。它是人類最早使用的、至今仍被廣泛運用的一種交際工具。在長期的社會實踐過程中,手勢被賦予了種種特定的含義,具有豐富的表現(xiàn)力,成了人類表情達意的有力手段,在體態(tài)語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課堂教學中,利用手勢進行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可以幫助教師掌握個別學生及全體學生對知識的了解情況,掌握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的情況。手勢豐富多彩,同一個手勢在各個國家表示寓意也有不同,中國人的手勢大致有:翹大拇指表示“好”“第一”;伸大拇指朝下表示“差”;伸小手指表示“最小”或“差勁”或“上洗手間”;OK表示數(shù)字0或3也表示同意、贊揚、順利和了解;V字手掌朝外表示“勝利、成功”;若手背朝向對方,則表示“侮辱”;拳頭表示“憤怒”或“加油”;伸食指指點手勢表示對對方的輕視與指責,切不可將食指指向別人的臉;同時伸拇指、食指和小指表示“愛”;抱拳表示“道別”或“拜托”。
總之,在課堂教學中通過有效的教學體態(tài),感染學生、激活學生、調動學生;營造民主、平等、寬松、和諧課堂氛圍,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還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科學學習的態(tài)度,有利于新課改形勢下,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編輯 楊兆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