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校各學科課程改革進一步推進,教師的教育觀念、教學思想及教學方法都發(fā)生了顯著改變,而學生的學習觀念、學習方法也得到較大改進,學習成績逐步提高,學習能力日漸增強。生物學是一門關于生命的學科,旨在探索生命現(xiàn)象的原理、規(guī)律和機制。它又是一門實驗性很強的學科,生命原理與現(xiàn)象需要在生物實驗上有所體現(xiàn)。它還是一門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的學科,生物學的發(fā)展趨勢牽動著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中學生物教學課改需要緊密結合生產生活實踐來進行,具體分為課堂教育改革與實驗教育改革兩個方面。
一、生物課堂教育改革實踐
1.生物課堂變成生活的課堂
利用生物學知識與生產生活聯(lián)系密切這一特點,把生活中的花草、種子、土壤搬進教室,讓學生感受生物知識的實用價值。學生有了興趣,學習積極性自然提高了,學起來津津有味,學習成績也隨之提升。
很多知識點的內容比較抽象,如果平鋪直敘進行講解,學生會感覺枯燥無味,所以教師可適當創(chuàng)設情境,貼近學生生活,多舉生活中的例子,使學生通過分析生活中的小常識化難為簡,了解其中的生物學道理。例如:在探討“氣體的擴散作用——物質是由分子構成的,分子是不斷運動的”這一知識點時,可利用多媒體展示一滴紅墨水滴入清水中,清水慢慢變紅的過程,繼而在課堂上演示糖溶解在水中的實驗,幫助學生理解。
2.結合多種教學方法組織教學
類比法:將細胞膜比作蚊帳,對人體有益的空氣能夠進來,而對人體有害的“蚊子”卻不能進來,使學生理解細胞膜能控制物質進出。類比與推理結合法:討論“細胞質中有能量轉換器”時,提示學生將細胞看作汽車,那么線粒體就相當于汽車的發(fā)電機,幫助學生將抽象問題具體化,通俗地理解課本知識。直觀教學法:課堂上利用板圖將生物結構呈現(xiàn)給學生,促進對知識點的理解。
3.課堂教學設計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分析問題和歸納整合的能力,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使學生樂于合作探討、暢所欲言
例如,在“開花和結果”課堂教學中,通過觀看“開花”的錄像片段和圖片、欣賞描寫花的詩句、觀察“花的結構等活動,幫助學生拓展思維,培養(yǎng)團結協(xié)作的精神、表達交流的能力及愛護花草、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二、生物實驗教育改革實踐
在實驗教學過程中,可創(chuàng)設多種情景,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并使其養(yǎng)成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如七年級學生的第一個實驗“觀察植物細胞”,向來是學生比較感興趣的話題,然而對于如何觀察卻不知所措。教師要引導學生,明確用顯微鏡觀察細胞,而要在顯微鏡下觀察得到細胞,材料必須薄而透明,要達到薄而透明,則需要對材料進行處理,即制成玻片標本。進而通過對本實驗教學重點“制作臨時裝片”的歸納和總結(擦、滴、撕、展、蓋、染),使學生面對實驗臺上的各種用具不會感到無從下手。
此外,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細心地進行實驗嘗試操作,對于不規(guī)范的操作耐心進行指導?!坝^察植物細胞”實驗是學生第一次使用顯微鏡,因而非常積極,如何引導學生正確使用顯微鏡便顯得尤為重要,例如需提示學生:調節(jié)粗細準焦螺旋要用雙手進行,轉動轉換器不能搬著物鏡進行等。觀察到細胞后,教師就要適時引導學生分析細胞的外形特點,觀察顯微鏡下的多種細胞結構,并指導學生正確繪圖,培養(yǎng)繪圖技能。最后,督促學生總結在實驗中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培養(yǎng)歸納整合的能力。
綜上所述,中學生物教學的課程改革應重視課堂教學改革與實驗教學改革兩方面,并采用多種評價方式,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價,為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打下良好基礎。
生物學是一門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實踐性較強的學科,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多表現(xiàn)出濃厚的興趣和較高的積極性,教師應該在平時參與活動和課堂互動的過程中多鼓勵、多幫助學生,促使學生堅持發(fā)展自己的興趣,從而促進學生對生物學知識的不斷探索。
參考文獻:
[1]謝春燕,張虎.關于提高中學生物課堂教學質量的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4(29):122.
[2]王杏梅.初中生物課改實踐的嘗試[J].生命世界,2009(11):95-96.
作者簡介:付偉,女,本科,就職于山東省高密市朝陽中學,研究方向:生物教育。
編輯 楊兆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