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曉燕
摘 要:當今社會,在網絡大背景下,中學生課外閱讀疏遠經典,熱衷于網絡“四俗”小說,“四俗”小說不僅對學生產生消極影響,而且給語文教學帶來很多困難,面對這種困境,每個語文教師都應該認真思考,慎重對待。找尋相應的措施應對,引導學生回歸經典閱讀,為學生的課外良性閱讀做好指導。
關鍵詞:課外閱讀;“四俗”小說;解決措施
近年來,網絡小說異軍突起,席卷了整個網絡文壇,沖擊著傳統經典的作品。尤其是在廣大的中學生中,占據了中學生課外閱讀的重要陣地,我們的閱讀教學本來就處在低效狀態(tài),這是不爭的事實,而網絡閱讀使得中學生本來就薄弱不堪的課外經典閱讀更是雪上加霜,中學生課外閱讀現狀尤其令人擔憂,具體表現如下:
一、中學生課外閱讀的現狀
課外閱讀對于中學生,似乎一直是一個沉重的話題。學生一方面要學習課內知識,面臨著升學(中考或高考)的壓力;另一方面,學生在繁重的課內學習中,還要擠出時間來進行課外閱讀,完成老師規(guī)定的任務,比如《海底兩萬里》、中國古典四大名著、《名人傳》……而真正的情況是,大部分學生課外閱讀經典名著的很少,甚至越來越少。
與此相反的是,在課上或課下,或自習課上,或假期里,我們看到有很多學生都把大量時間用于閱讀網絡小說。他們把經典名著束之高閣,卻對那些五花八門的網絡小說青睞有加。那么,學生為什么會這么偏好網絡小說而排斥經典名著呢?我們來粗略地了解一下網絡小說的大致情況及其危害吧。
二、現在流行的網絡小說的情況及其危害
1.網絡小說的寫作者(或稱為“寫手”)出生于“科班”的很少,這些人自身的文學水平參差不齊,他們當中不乏優(yōu)秀的寫作者,但為數實在太少。其作品有文學價值的,就算是那些值得一看的作品,根本無法跟魯迅、沈從文等人的作品相比。可能是學生因為跟這些網絡小說的寫手們生活在相同的時代里,在時間上沒有“代溝”,他們的小說世俗性強,在某些方面他們的某些看法還迎合了中學生的需求,所以很受追捧。
2.網絡小說的類型很多。分類標準不一,比較混亂。其內容龐雜,可以說是取材廣泛,風格相近。作品的內容基本上是寫愛恨情仇,尤其以穿越架空類小說為人津津樂道,或是異幻、玄幻類作品滿足了很多人“非凡”的英雄夢,甚至還有很多粗陋低俗的性描寫也迎合了某些人的低級趣味。
3.網絡小說的很多寫手或是他們本人的漢字基礎知識太差,或為了追求經濟效益而忽視了漢字的正確寫法、運用,小說中錯別字隨處可見,比如:豬腳(主角)、踹踹(惴惴)、有木(沒)有、從(重)新、別(置)之不理、戈(戛)然而止、……這樣的錯別字數不勝數。這些不規(guī)范的用字,誤導了很多漢字基礎不扎實的學生,把這些錯別字如此混用,直接給語文教學又加大了難度。
4.不過,總的來說,現在的中學生,因為其年齡閱歷和知識所限,在如今信息如此海量的大環(huán)境下,能有幾個在接觸網絡小說時具備健全積極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呢?對中學生來說,那些“四俗”小說或許可以打發(fā)時間,從中尋找激情,找尋意淫的快感,填補內心的空虛,但它更會對中學生的身心發(fā)展都會產生極其不利的影響,甚至對社會產生疏離逆反等等。
這些網絡小說帶給學生消極影響和危害是顯而易見的,那么,我們語文老師面對如此現狀和危害該怎樣做呢?
三、對于語文老師和語文教學而言,課外閱讀的良性指導任重而道遠
中學生現在的課外閱讀現狀,令語文老師倍感憂慮,我們能改變社會大環(huán)境嗎?我們能要求網絡寫手不要寫那些“四俗”小說嗎?不能!那么,我們語文老師,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具體措施主要有以下幾點:
1.要對當前“全球一體化”語境中中文所面臨的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和困境有清醒的認識與高度的警惕。中國語文是中華民族得以安身立命的文化家園和精神家園,“西化”傾向及網絡語言對中文的規(guī)范化與純潔性的反叛,應引起語文老師,漢語專家和主流媒體的充分重視,至少在學生的語文作業(yè)及公開的文字出版物和電子傳媒中,有必要發(fā)起一場捍衛(wèi)中文的規(guī)范與純潔的“啄木鳥”行動。
2.語文老師也要檢討一下我們自己的教學原則,把經典作品講析的“深、細、透”是否就能符合學生的閱讀期待、閱讀要求,是否能培養(yǎng)學生高雅的閱讀品味。語文老師也應與時俱進,了解經典閱讀與時尚文化的反差,也要瀏覽一些當下流行的網絡小說,了解學生的閱讀傾向,引導他們學會辨別、鑒賞小說的品位,逐步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
3.語文老師在經典名著片段的教學中要適時拋磚引玉,培養(yǎng)學生對經典名著的熱愛,把經典名著與網絡“四俗”小說多角度、多層次地進行比較,宣揚經典跨越時空的魅力。增強學生抗“四俗”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文雅、高雅的審美情趣,最終培養(yǎng)學生自己優(yōu)化網絡環(huán)境的能力。
4.對于學生癡迷于網絡“四俗”小說,語文老師應持寬容加引導的態(tài)度。語文老師不能對學生抱以鄙視,或不屑一顧,或阻止嘲諷的態(tài)度。而應該以春雨潤物無聲的人性化做法,以文質兼美的作品去替代他們喜歡的“四俗”小說,不動聲色地引導他們遠離“四俗”小說,鼓勵他們轉移閱讀的重點,幫助他們提升閱讀品位,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培養(yǎng)健康的閱讀觀。
總之,對待學生癡迷于網絡小說,老師既不能視為洪水猛獸,圍追堵截,必欲除之而后快,也不能對學生閱讀網絡“四俗”小說而不加引導,就任自流,漠然無視。我們應該出借鑒采用“拿來主義”的做法,讓學生在閱讀網絡小說時“運用腦髓,放出眼光”,注意適時、適度,不能影響學業(yè)。課外閱讀,語文老師重視引導任重而道遠,“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參考文獻:
付萬生.淺談中學生課外閱讀中的網路小說與文學名著,試題與研究:教學論壇,2012(8).
編輯 楊兆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