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斷奶該怎么做?
寶寶快2歲了,要斷奶了,比較適宜的做法是什么樣的,我該怎么做?
A首先選擇替代母乳的乳類,建議2歲內(nèi)的寶寶選擇配方奶。試著讓寶寶適應配方奶的味道以及學會用杯子喝奶。當寶寶接受了配方奶后,先用一頓配方奶代替一次母乳,建議先停掉早晨的一頓母乳,如果寶寶習慣早晨醒來就吃奶,可以試著讓其他人來喂配方奶。以后逐漸減少母乳喂養(yǎng)次數(shù),最終用配方奶完全代替母乳。停掉晚上母乳的難度較大,如果寶寶不吃母乳就不睡,在快到寶寶吃奶時間時略提前一會兒喂配方奶。
如果斷奶過程中寶寶變得易怒、焦慮,晚上醒來的次數(shù)比以前多,或者比從前更加黏人,說明斷奶的速度過快,要適當放慢速度,以給寶寶適應的時間。不要采取訓斥的方法或在乳頭上涂辣椒水,這樣不僅不利于斷奶,還可能使寶寶出現(xiàn)恐懼、不安。斷奶期間不必讓媽媽與寶寶分開,以免引起寶寶分離焦慮,心理受到傷害。媽媽可帶寶寶去公園游玩,使寶寶感到雖然媽媽不再喂母乳了,但對他的關(guān)愛沒有改變,從心理上逐漸適應斷奶。(郝波)
為什么寶寶咬媽媽的乳頭?寶寶4個月了,她吃奶的時候,總會咬我的奶頭,是在跟我鬧著玩兒還是在抗議奶不夠?這到底是怎么回事?我該怎么辦?
A如果媽媽奶夠吃,寶寶咬媽媽的時候,一般標志著寶寶已經(jīng)吃飽了。被咬過的媽媽在喂奶過程中要注意觀察,看到寶寶已經(jīng)吃夠了奶,吞咽動作減緩,開始娛樂性吸吮時,就試著將乳頭拔出來,防止寶寶咬。提醒媽媽注意的是,避免寶寶咬媽媽是有
技巧的。整體原則是不能粗暴,或者反應過大,因為寶寶很容易誤以為媽媽在跟自己玩,還會覺得而很好玩,下回還會繼續(xù)咬乳頭。正確做法應該是:感覺孩子咬自己的時候,平靜地將手指頭放到乳頭和寶寶的牙床之間,撤掉乳頭,且堅定地說:“不可以咬媽媽?!边€有一種辦法,可以在寶寶咬住乳頭不放的時候,捏捏寶寶的小鼻子,寶寶會本能地松開嘴。如此幾次之后,寶寶會明白,咬媽媽會導致自己不舒服,他就會自動停止咬了。另外,記得去觀察孩子是否在長牙,可以給長牙期的寶寶買磨牙棒等作為替代品來緩解他出牙的不適。(羅靜)
Q什么是飲食偏好?
聽說了“飲食偏好”這個詞,不知道跟偏食挑食有什么區(qū)別?
A首先,我們先了解一下什么是“偏好”,心理學定義為個人決定喜歡物件與否的判斷。
偏好可能會隨著時間而轉(zhuǎn)變,這些轉(zhuǎn)變可以表現(xiàn)在做選擇的過程之中,也可以是無意識的。
飲食偏好,顧名思義,是指個人對食品和飲品的偏好。而這個“偏好”包含的內(nèi)容較多,包括對飲食材料本身,或烹調(diào)方法,或烹調(diào)風味及作料的偏好,是在均衡飲食的基礎(chǔ)上的個人飲食習慣的傾向。有飲食偏好并不意味著個人有挑食偏食的不良飲食習慣。挑食偏食則不然,是不良飲食習慣,即不食或只食某類甚至某種食物。當挑食偏食不嚴重時,不會影響總體飲食均衡,但嚴重時則會影響營養(yǎng)狀況。值得一提的是:母親孕期和哺乳期的飲食偏好會影響嬰兒的飲食偏好,而人的味覺生理狀況也會決定一些人的飲食偏好。當這些“無意識”的影響較為顯著時,會導致偏食挑食的出現(xiàn)。比如:味覺不敏感的人可能對各種味道適應比較好,從而不怎么偏食,而一些味覺超敏感的人則會因為對某些味道受不了而不喜歡,甚至完全拒絕具有這些味道的食物。(劉遂謙)
Q6個月可以吃雞湯掛面嗎?
我家寶寶已經(jīng)6個多月了,可以用雞湯或者排骨湯給她煮掛面吃嗎?
A一般6個多月的寶寶吞咽及咀嚼功能還沒有發(fā)育好,最好不要喂面條,以防引起寶寶嗆噎。最好先從泥糊狀食物開始喂寶寶,如強化鐵的米粉、菜泥、水果泥、肉泥等。
當寶寶適應了這些半固體食物后,大概在八九個月時,可以逐漸試著給寶寶吃質(zhì)地略粗的食物,如煮得較軟的面條、軟飯、饅頭片、碎菜、肉末等。這時可以選用雞湯或排骨湯來給寶寶煮面條,但湯中不要加鹽、醬油、味精等調(diào)味品;如果湯中有過多的脂肪也要去掉。實際上湯中的營養(yǎng)物質(zhì)如蛋白質(zhì)的含量比雞肉或排骨肉中少得多,所以在給寶寶煮面條時,最好在肉湯中加適量的雞肉末或排骨肉末,再放一些碎菜,既營養(yǎng)又美味。(郝波)
Q什么時候可以吃鹽
寶寶8個月了,請問什么時候可以吃鹽?家長該怎么掌握?
A1歲內(nèi)的寶寶腎臟功能還不完善,如果此時攝入過多鹽會增加寶寶腎臟負擔;同時無論是母乳、配方奶或輔食,其中都含有能夠滿足寶寶生長發(fā)育需要的鈉鹽。因此,1歲內(nèi)不要在寶寶食物中放鹽。1歲后,隨著寶寶腎臟功能的增強及寶寶味覺的敏感度的增加,可在食品中加少量鹽,但對于1~3歲的寶寶而言,每天的攝入量應在1.3克為宜,大約為1/3啤酒瓶蓋的量。這樣做主要是為了調(diào)味而不是補充鹽,因為即使食物中不放鹽,食物本身所含的鈉也能滿足寶寶的需要。為了既能給食物提味又少放鹽,在給寶寶做菜時,先不加鹽,當飯菜出鍋后再點少許鹽。
寶寶的飲食仍應以清淡為宜,因為從小攝入含鹽較多的食物,容易養(yǎng)成寶寶喜食過咸食物的習慣,從而影響其一生的口味偏好。而長期攝入含鹽高的食物,會對成年后心血管的健康產(chǎn)生有害影響,增加成年后患高血壓等疾病的風險。(郝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