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琳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币荒暌欢鹊闹锌颊Z文命題不斷發(fā)生變化,使得語文復習模式呈現(xiàn)多格化的趨勢,但總的來說,仍屬于考練和講析相結(jié)合的流線型思路。面對這種命題思路,復習中常常出現(xiàn)的講得精、練得多但收效甚微的狀況,導致廣大師生陷入困惑的境地。2016年中考即將來臨,新的《考試大綱》表明今年語文命題的內(nèi)容和形式又將出現(xiàn)變化,對此又該如何應對呢?其實,萬變不離其宗,只要抓住了語文教學的關鍵,采取科學的策略,是完全可以走出初三復習的困境的。
數(shù)理學科各個知識點循序漸進,可以零存整取;但是語文學科各個知識點卻交叉融匯,無法化整為零。所以,語文學科特點和初三復習狀況,決定了“語文教學的關鍵全在一個‘活字”(劉國正語)。在有限的時間里,只有引導學生在“活”的思想指導下,通過“參”“悟”“聯(lián)”“練”等有效途徑來復習語文,以期達到令人滿意的效果。
一、“參”
《考試說明》是指導師生正確認識考試性質(zhì)和要求、理解考試形式和范圍的資料,是命題和應考的依據(jù),它把試題所涉及的知識內(nèi)容分為41個考點,能力量化為五個層級。如果能夠引導學生“參”透《考試說明》,就可以有效地防止他們在復習中陷入各種練習的八卦陣而茫然不知出入的狀況。學生能根據(jù)《考試說明》和平時學習情況做好內(nèi)容細化,循序漸進地把握知識的內(nèi)涵、外延、異同、應用范圍等,這樣就抓住了能力要求的“神”。
具體操作時,教師要正確認識和運用《考試說明》中的題型示例,要求學生了解各種考試題型形式,認識某類題型所能容納的知識含量和能力要求的層次,指導學生把所學知識和考試能力要求結(jié)合起來組織自己的復習。惟有如此,學生才會胸有成竹,復習才會收到綱舉目張的效果,語文復習的“活”才有了根本。
二、“悟”
學生“悟”的本領,是語文教學“活”的重要保證。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并與之相應地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思維的層次。這不是單純地通過做題就能實現(xiàn)的,而是需要教師有計劃地在日常教學中進行培養(yǎng)。
“教師的教是為了不教,學生的學是為了會學”。所以,學生習慣于自己取得知識,習慣于從深入思考中發(fā)現(xiàn)疑點,強化思維活動,學生這種“悟”的本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學生只有致力于“悟”,才能較快地進入天人合一的境界。要培養(yǎng)學生“悟”的本領,在上語文復習課時,必須適當變換形式,多讓學生積極展開思維活動。
三、“聯(lián)”
不少教師和學生都認為中考不考課本,于是把課本拋在一邊,提前結(jié)束課堂教學,大量延長復習時間,沉溺于題海戰(zhàn),這種做法其實是舍本逐末,其結(jié)果往往是使學生終日陷于枯燥無味的聽、練之中,把本來一門十分生動與社會有廣泛聯(lián)系的學科變成毫無興趣和美感可言的課程,造成學生厭學情緒的增長。
事實上,語文課本才是取之不盡的源頭“活”水,中考命題盡管選了一些課外的,但命題者安排的考查點都與平時教材教學相關。平時學習注重了積累,課內(nèi)基本功扎實,考試時就會有“似曾相識燕歸來”的感覺。認識到了這一點,復習時應該有意識地多“聯(lián)”課本知識。
四、“練”
葉圣陶說:“知識是教不盡的,工具拿在手里,必須不斷地用心使用,才能練成熟練的技能。”在初三復習階段,不能搞題海戰(zhàn)術,但一定量的練習、評講又是必不可少的,它是形成考生扎實基本功的基本途徑,也是檢查復習效果的有效手段。通過“精練”、“巧練”,就會明顯增強考生積累運用知識的能力,讓他們掌握一些解題的技巧、方法,提高他們的復習效率。
“精練”主要指的是練習時要精心選材,語文復習必須確保訓練材料的質(zhì)。在信息技術高度必達、各類復習資料滿天飛的今天,選擇利于發(fā)展學生思維、適合學生需要、符合中考變化的試題尤為重要?!扒删殹?,就是讓考生走出“練”就等于做作業(yè)的誤區(qū),初三語文復習應該是聽說讀寫多方面的結(jié)合。
總之,在初三語文復習階段,要在關鍵的“活”字上多下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