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華悅
剛退休那一兩年,我過得挺操心的。
以前,工作忙,在單位的時間勝過在家里。所以,家里有什么矛盾,我一般也都很少參與,自然也缺乏深刻的體會。退休后,時間多了,成天待在家里,加上我又是喜歡瞎操心的人,所以家里大大小小的事兒,都得插一手。
比如,大兒媳有一次抱怨,說大兒子脾氣暴躁,兩人動不動就吵架!結(jié)果,連著好幾天,我都擔(dān)心不已,想著怎么辦?哪知道,還沒等我想出辦法,兩人早已和好如初,感情恩愛甜蜜。那幾天,食不香,寢不安,原來都是白擔(dān)心了!
這樣的事,發(fā)生了很多次。有時,對方僅僅是抱怨,發(fā)泄一下心中的情緒,而我卻當(dāng)了真。結(jié)果,當(dāng)事人說過就忘,我卻煩惱了好一陣子。還有的時候,盡管真的有問題,但若真要管,費心費力,且事情一樁接著一樁,讓人身心俱疲。
所以,后來我學(xué)乖了,再聽到類似的抱怨,只要和大原則大方向不抵觸,就干脆左耳進右耳出。畢竟,若事事都要操心,老年人實在沒這個體力和心力。學(xué)會了裝“聾子”,耳根清凈,心里也一樣清靜了許多。
若說這事兒,是別人給我造成的負擔(dān)。另一樁事兒,則是自己自找了。
剛退休那陣子,生活一下子沒了重心。而且,多數(shù)老人的心理,恐怕和我都差不多。多活了幾年,多吃了幾年的飯,總覺得自己事事都比兒女們有經(jīng)驗。所以,兒女們的生活和工作,老人們總?cè)滩蛔∫f長道短,指點一番。結(jié)果,一段時間下來,我發(fā)覺,這樣做的結(jié)果,非但于事無益,還招來了子女們的厭煩,得不償失。
意識到了這一點,我也開始管住自己的嘴巴。畢竟,隔代如隔山,很多觀念和生活方式,年輕人和老年人的想法是不一樣的。以我們的眼光,去限定下一代,盡管初衷是好的,但長此以往,卻常常成了壞事兒。所以,只要不是大問題,我也盡量裝“啞”。
如今的我,盡管又“聾”又“啞”,但日子卻快樂著呢!看來呀,人老后,學(xué)會何時該“聾啞”一番,也是門學(xué)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