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秀杰 谷貴榮 師恩強
一、問題提出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九年義務教育的學生課外閱讀總量應達到400萬字以上,并要求“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整本的書”。
語文課外閱讀的重要性日益被教師、學生、家長所認識和接受,如,北京十一學校李希貴校長曾提出“閱讀比上語文課更管用”。然而,在課堂內外實施閱讀的過程中,人們也十分清楚地看到,還存在很多不足,甚至是問題:一是每個年級的學生該讀什么,二是學生為什么要讀這些內容,三是學生怎么去閱讀這些內容,四是學生閱讀這些內容材料要實現(xiàn)什么目標,五是學生閱讀的成效如何評價,六是如何處理好閱讀與上語文課、應試教育的關系,等等。
義務教育階段,主流教材版本依然是以人教版為主。圍繞人教版實驗教材按專題組織教材內容這一特點,目前,在實際的語文閱讀教學實踐中,涌現(xiàn)出了“主題閱讀教學”和“單元整合?群文閱讀”兩大實驗成效較好的教學模式。其實驗的主旨要義在于,圍繞某一主題的教材單元,整合、梳理大量的同一主題性閱讀資料,實現(xiàn)在課內完成目標達成,改變傳統(tǒng)教學中大量閱讀只能布置在課外而實現(xiàn)不了教學目標的格局。
本研究從閱讀內容、閱讀目的、閱讀方法、閱讀目標、閱讀成效的角度出發(fā),以問卷調查的形式入手,選擇山東、安徽、河北、廣西、甘肅、貴州等地的初中、小學3-9年級的學生作為樣本采集校,以所選擇的班級實際人數(shù)為準發(fā)放調查問卷,力求做到調查的真實性、廣泛性。目的主要在于,找出學生閱讀現(xiàn)實中存在的不足甚至是問題,為教材編寫、教師教學、學生有效學習提供可供參考的依據(jù)。
二、理論假設
力求通過本研究,找到適合3-9年級各年齡段學生閱讀的內容、方法,以便于明確閱讀目標并確定閱讀內容,更好地采取閱讀行動以取得實效,從而樹立和創(chuàng)新有效閱讀理念,形成具有大規(guī)模推廣意義的科學閱讀觀。
三、理論依據(jù)
1.學生主體教育理論。本研究以學生為主要研究對象,通過研究、分析學生閱讀的現(xiàn)狀,發(fā)現(xiàn)存在的問題,采取一定的措施,以達到實效閱讀的目的。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以此促進學生學習語文的自覺性和主動性。2.多元認知理論。多元認知理論認為,學習過程是認知主體對自身行為有意識的反思并采取措施逐步提高的過程。認知理論對于語文有效閱讀教育教學理論的開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3.全民閱讀的理論。現(xiàn)在,中國人每年的閱讀量還不到有些國家人均的1/10。2015年,國務院將“全民閱讀”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李克強總理提出,希望全民閱讀能夠形成一種氛圍,無處不在。4.終身教育理論。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習,更多的是習慣養(yǎng)成、方法掌握的過程,是為學生在德、智、體諸方面全面發(fā)展打基礎的過程。閱讀素養(yǎng)不僅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對學生其他素質的發(fā)展,也有著很大的制約作用,會影響未來的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朱永新教授曾提出,“一個人的閱讀史,就是一個人的精神成長史”。
四、研究意義
1.有利于系統(tǒng)開發(fā)符合義務教育3-9年級各年齡段學生的閱讀資源;2.根據(jù)閱讀資源的設置,研究制定相應的解決方案,以提高閱讀成效;3.有利于優(yōu)化義務教育階段課程體系,實現(xiàn)教與學方式的轉變;4.為義務教育階段語文課程教學改革提供參考;5.為學生的素質提升、終身發(fā)展,打造核心素養(yǎng)基礎。
五、問卷基本數(shù)據(jù)統(tǒng)計
本次調查,共發(fā)放問卷 1096 份,其中:男生 554 人,女生 542 人;三年級學生 152 人,四年級學生 161 人,五年級學生 148人,六年級學生 160 人,七年級學生 199 人,八年級學生 140 人,九年級學生 136 人。
具體內容數(shù)據(jù)如下:
1.語文成績較好的占20.50%,一般的占67.30%,較差的占12.20%。2.喜歡閱讀的占55%,較喜歡閱讀的占25.30%,感覺一般的占17.30%,不喜歡閱讀的占2.40%。3.認為課外閱讀非常重要的占61.10%,比較重要占33.20%,不重要的占2.20%,認為讀書時重要、進入社會就不重要了的占3.50%。4.自己真心喜歡閱讀的占88.50%,根據(jù)教師的要求才被迫閱讀的占66.60%,根據(jù)家長的要求才被迫閱讀的占4.90%。5.經(jīng)常閱讀名著類的547人,青春類圖書的339人,武俠類圖書的256人,報刊雜志類圖書的249人,科幻魔幻類圖書的405人,學習輔導用書的377人,科普類圖書的人354。6.根據(jù)教師推薦選擇課外閱讀書籍的占13.70%,同學介紹的占21.50%,書籍簡介占41.70%,書店工作人員介紹的占6.90%,其他類占16.20%。7.教師頻繁要求增加閱讀量的占5.20%,有時要求增加閱讀量的占41%,很少要求增加閱讀量的占25.30%,從來沒有要求增加閱讀量的占28.50%。8.家長頻繁要求增加閱讀量的占9.50%,有時要求增加閱讀量的占34.10%,很少要求增加閱讀量的占31.20%,從來沒有要求增加閱讀量的占25.20%。9.自己選購課外書的714人,父母購買的339人,教師指定的266人,圖書室借閱的270人,租書店借閱的68人,網(wǎng)絡購買的263人。10.父母給錢買書的占53.60%,用平時積攢的零用錢買書的占45.80%,用獎學金買書的占0.60%。11.一個學期大約要花50元以下買課外讀物的占33.50%,100元左右的占41.70%,200元以上的占13.50%,其他的占11.30%。12.自己總能自主、正確地選擇自己喜歡的課外讀物的占44.80%,有時能的占44.60%,很少能的占8.20%,不能的占2.40%。13.家長非常爽快買課外讀物的占45.80%,還可以的占36.40%,一般的占13.10%,不爽快的占4.70%。14.非常喜歡家長買的書的占40.90%,部分喜歡的占51.70%,沒感覺的占4.10%,不喜歡的占3.30%。15.家長買回的書總是你所需要的占36.40%,有時是的占51.50%,很少是的占10.10%,從來都不是的占2%。16.自己有長期閱讀計劃的占26%,有短期計劃的占38.50%,沒有計劃、想看就看的占35.50%。17.對同一本書都看兩遍以上的占54.50%,喜歡的多看幾遍、不喜歡的不看或粗略地看的占26.70%,基本上只看一遍的占18.90%。18.一般情況下每天閱讀的占38.40%,每周閱讀的占45.10%,每月閱讀的占9.50%,基本不讀的占7%。19.每周課外閱讀總時間1小時以下的占26.70%,1~3小時的占43.60%,3~10小時的占20.60%,10小時以上的占9.10%。20.一個學期的閱讀量為10本以上的占23.40%,5~10本的占35.70%,1~4本的占36%,幾乎不進行課外閱讀的占4.90%。21.閱讀課外書的目的是為了休息娛樂的占20.20%,為了豐富知識、開闊視野的占55.30%,為了提高語文水平、提高考試分數(shù)的占24.50%。22.喜歡書本閱讀的占79.40%,報刊閱讀的占5.90%,電子書閱讀的占7.70%,電腦閱讀的占7%。23.通常采取精讀的占40.60%,邊讀邊做摘錄和旁批的占29.10%,大致將內容瀏覽一遍的占30.30%。24.在閱讀時經(jīng)常記閱讀筆記的占21.5%,偶爾記的占52.20%,從來不記的占26.10%。25.認為課外閱讀會影響學習的占8.40%,有時會的占20.80%,不會的占70.80%。26.影響課外閱讀的原因中認為負擔過重、沒有時間的占57.20%,教師沒有要求的占9.60%,沒有書籍來源的占25.10%,根本不感興趣、不如看電視或者上網(wǎng)的占7.70%。
六、比較分析
通過對參與調查活動的學生進行統(tǒng)計分析,喜歡課外閱讀的占55%,較喜歡的占25.30%,一般的占有17.30%,不喜歡的占2.4%。調查結果統(tǒng)計分析,大致上反映了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對課外閱讀的態(tài)度,絕大多數(shù)學生是喜歡閱讀的,這一點毋庸置疑。而且,通過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和與參與調查班級的語文學科教師溝通,不喜歡課外閱讀的學生,基本就是語文成績最差的,由此可見,學生的語文素質和喜歡課外閱讀成正比。
七、對策與建議
通過對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閱讀現(xiàn)狀的調查、分析,探索適合學生的、有效利用身邊現(xiàn)有資源的課外閱讀方式,拓寬學生的學習渠道和運用知識的領域,實現(xiàn)閱讀內容、時空、方法的全面開放和有效統(tǒng)一。使全體學生在學習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的有機整合中,開拓視野,熏陶情感,發(fā)展思維。做到課內、課外閱讀的有效銜接,使學生的學習由課內延伸到課外,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體驗知識的重要性,探索生活的奧秘,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和可持續(xù)發(fā)展奠定扎實的基礎。
結合本次調查報告,考慮目前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閱讀現(xiàn)狀,建議采取三位一體的整體推進策略,即教材、教師、教法三位整體抓,始終圍繞學生這一主體推進閱讀。
在教材編制方面,既要有適合學生實際閱讀的文本資源,還要有教師教法的文本資源,從師生兩方面都要抓、兩手都要硬的角度入手。以理念引領為支撐,以實踐操作為驅動,在源頭上做到活水常流??梢钥紤]從以下五個理論方面入手:1.現(xiàn)狀:義務教育階段閱讀現(xiàn)狀的調查報告;2.讀什么:閱讀內容的設置;3.讀的目標:閱讀的行為目標研究;4.怎么讀:閱讀的實踐研究;5.為什么這樣讀:閱讀有效性的理論研究;6.讀的效果:閱讀的評價指標體系研究。
在實踐操作層面,應該以學校為單位,整體推進,實行校長一把手工程,選擇兩個拳頭打人的路線,既要狠抓師資培訓,又要不放松學生的課內外落實??梢钥紤]從以下四個方面,從實踐操作的角度入手:1.以小學為單位的整體閱讀行動;2.以初中為單位的整體閱讀行動;3.面向教師整體的閱讀策略研究;4.面向各年級的閱讀實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