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銘涵
一、教學目標
(一)認知目標
(1)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概念;(2)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解的概念;(3)會用列表嘗試的方法找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解。
(二)能力目標
(1)滲透把實際問題抽象成數(shù)學模型的思想;(2)通過嘗試求解,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能力。
(三)情感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細致,認真的學習習慣;(2)在積極的教學評價中,促進師生的情感交流。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二元一次方程組及其解的概念。
難點:用列表嘗試的方法求出方程組的解。
三、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從學生熟悉的姚明受傷事件引入。
師:火箭隊最近取得了20連勝,姚明參加了前面的12場比賽,是球隊的頂梁柱。
(1)連勝的第12場,火箭對公牛,在這場比賽中,姚明得了12分,其中罰球得了2分,你知道姚明投中了幾個兩分球?(本場比賽姚明沒投中三分球)
師:能用方程解決嗎?列出來的方程是什么方程?
(2)連勝的第1場,火箭對勇士,在這場比賽中,姚明得了36分,你知道姚明投中了幾個兩分球,罰進了幾個球嗎?(罰進1球得1分,本場比賽姚明沒投中三分球)
師:這個問題能用一元一次方程解決嗎?,你能列出方程嗎?
設姚明投進了x 個兩分球,罰進了y個球,可列出方程______。
(3)在雄鹿隊與火箭隊的比賽中易建聯(lián)全場總共得了19分,其中罰球得了3分。你知道他分別投進幾個兩分球、幾個三分球嗎?
設易建聯(lián)投進了x個兩分球,y個三分球,可列出方程______。
師:對于所列出來的三個方程,后面兩個你覺的是一元一次方程嗎?那這兩個方程有什么相同點嗎?你能給它們命一個名稱嗎?
從而揭示課題。
(設計意圖:第一個問題主要是讓學生體會一元一次方程是解決實際問題的數(shù)學模型,從而回顧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第二、三問題設置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體會到當實際問題不能用一元一次方程來解決的時候,我們可以試著列出二元一次方程,滲透方程模型的通用性。另外,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通過創(chuàng)設輕松的問題情境,點燃學習新知識的“導火索”,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我要學”的主人翁姿態(tài)投入學習,而且“會學”、“樂學”。)
(二)探索交流,汲取新知
1、概念思辯,歸納二元一次方程的特征
師:那到底什么叫二元一次方程?(學生思考后回答)
師:翻開書本,請同學們把這個概念劃起來,想一想,你覺得和我們自己歸納出來的概念有什么區(qū)別嗎?(同學們思考后回答)
師:根據(jù)概念,你覺得二元一次方程應具備哪幾個特征?
活動:你自己構造一個二元一次方程。
2、 二元一次方程解的概念
師:前面列的兩個方程2x+y=36,2x+3y=16真的是二元一次方程嗎?通過方程2x+3y=16,你知道易建聯(lián)可能投中幾個兩分球,幾個三分球嗎?
師:你是怎么考慮的?(讓學生說說他是如何得到x和y的值的,怎么證明自己的這對未知數(shù)的取值是對的)
利用一個學生合理的解釋,引導學生類比一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讓學生歸納出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及其記法。(學生看書本上的記法)
使二元一次方程兩邊的值相等的一對未知數(shù)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的一個解。
(設計意圖:通過引導學生自主取值,猜x和y的值,從而更深刻的體會二元一次方程解的本質(zhì):使方程左右兩邊相等的一對未知數(shù)的取值。引導學生看書本,目的是讓學生在記法上體會“一對未知數(shù)的取值”的真正含義。)
3、 二元一次方程解的不唯一性
對于2x+3y=16,你覺得這個方程還有其它的解嗎?你能試著寫幾個嗎?
師:這些解你們是如何算出來的?
(設計意圖:設計此環(huán)節(jié),目的有三個:首先,是讓學生學會如何檢驗一對未知數(shù)的取值是二元一次方程的解;其次是讓學生體會到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不唯一性;最后讓學生感受如何得到一個正確的解:只要取定一個未知數(shù)的取值,就可以代入方程算出另一個未知數(shù)的值,這也就是求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方法。)
4、 如何去求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5.大顯身手
課內(nèi)練習第2題。
四、教學設計說明
(一)本課設計主線有兩條
其一是知識線,內(nèi)容從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概念到二元一次方程組解的概念再到列表嘗試法,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層遞進;第二是能力培養(yǎng)線,學生從看書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概念到學會歸納解的概念,再到自主探索,用列表嘗試法解題,循序漸進,逐步提高。
(二)“讓學生成為課堂的真正主體”是本課設計的主要理念
由學生給出數(shù)據(jù),得出結果,再讓他們在積極嘗試后進行講解,實現(xiàn)生生互評。把課堂的一切交給學生,相信他們能在已有的知識上進一步學習提高,教師只是點播和引導者。
(三)本課在設計時對教材也進行了適當改動
例題方面考慮到數(shù)碼時代,學生對膠卷已漸失興趣,所以改為學生比較熟悉的乒乓球為體裁。另一方面,充分挖掘練習的作用,為知識的落實打下軋實的基礎,為學生今后的進一步學習做好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