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新紅
【摘 要】把握信息技術,服務課程學習是我國21世紀基礎教育教學改革的一個新途徑,與學科教學有著密切的聯系和繼承性。把握信息技術,服務課程學習,強調要把信息技術作為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認知工具和情感激勵工具,利用信息技術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學習、資源共享等學習環(huán)境,把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使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與實踐能力得到有效的鍛煉,這正是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所需要的。
【關鍵詞】信息技術 信息素養(yǎng) 終身學習
一、把握信息技術,服務課程學習的內涵
把握信息技術,服務課程學習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把信息技術、信息資源、信息方法、人力資源和課程內容有機結合,共同完成課程教學任務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
通過將信息技術有效融合于各學科的教學過程來營造一種新型教學環(huán)境,實現一種既能發(fā)揮教師主導作用又能充分體現學生主體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為特征的教與學方式,從而把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教充分地發(fā)揮出來,使傳統(tǒng)的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教學結構發(fā)生根本性變革,從而使學生的創(chuàng)造精神與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真正落到實處。把握信息技術,服務課程學習要營造新型教學環(huán)境、實現新的教與學方式、變革傳統(tǒng)教學結構。
二、把握信息技術,服務課程學習的特征
把握信息技術,服務課程學習的最基本特征是:有先進的教育思想、教學理論的指導、學科交叉性和立足于能力的培養(yǎng)。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任務驅動式的教學過程: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以各種各樣的主題任務進行驅動教學,有意識的開展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甚至多學科)相聯系的橫向綜合的教學。
2、信息技術作為教師、學生的基本認知工具:教師和學生都以一種自然的方式對待信息技術,把信息技術作為獲取信息、探索問題、協(xié)作解決問題的認知工具,把各種技術手段完美、恰當的融到課程的教學與學習中去。
3、能力培養(yǎng)和知識學習相結合的教學目標:把握信息技術,服務課程學習要求學生學習的重心不再僅僅放在學會知識上,而是轉到學會學習、掌握方法和培養(yǎng)能力上,包括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
4、“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結構:在把握信息技術,服務課程學習的教學結構中,強調學生的主體性,要求充分發(fā)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
5、個別化學習和協(xié)作學習的和諧統(tǒng)一:信息技術能夠為我們提供一個開放性的實踐平臺,是每一位學生在這個平臺上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工具來完成同一個任務。這種個別化教學策略對于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和進行因人而異的學習室很有幫助的。
三、把握信息技術,服務課程學習的種類
1、校內閉路電視、衛(wèi)星傳輸教學節(jié)目、電影、幻燈等利用信息媒體展示教學信息而開展教學的模式。
2、利用計算機網絡開展的討論,在線會議,利用視頻會議開展網上討論學習、在線答疑等模式。與1不同的是,這一層面的整合體現了信息技術不只是作為呈示教學信息和抽象知識的載體,它更多地是作為教與學的互動,學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的工具特點。
3、教育的信息化一信息技術與學科以及實踐活動的整合 "ITE與學科整合"顯示,信息技術教育(ITE)學科與其他學科(如語文、數學)以及活動課程的整合,它反映了整合后的綜合課程的特征,又指明了在真實活動或學習共同體中體驗性學習知識和技能的必要性,同時把信息技術作為工具支持這一學習的信息技術教育課程、學科課程,活動課程之間的整合。其結果是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基于真實活動的系統(tǒng)化知識技能的主體學習活動。可是,知識是無窮盡的,就目前情況來看,還沒有一個理想方法使得學生通過實踐活動建構結構化的知識。學科技能是有限的,可以通過分析學科專家的活動行為使之結構化。
根據上述的討論,筆者認為,把握信息技術,服務課程學習的結果即信息技術課程與學科課程以及綜合實踐活動的整合,也就是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的綜合學習。比如,將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以及學生的實踐活動進行整合,首先我們要考慮語文科的目的和任務是什么。語文學科的主要目的是培養(yǎng)語言能力,任務是通過演練使學生學會利用語言進行表達、交流。而信息技術學科的主要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靈活運用信息的能力,任務是在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開展信息教育,如,通過E-mail與遠離自己的其他學校小朋友交換信息,獲取解決問題的方法。如果將兩者在綜合實踐活動中進行整合,其結果就變成,利用信息技術工具E-mail開展校際交流,獲取所需的信息。這一過程中既需要用到信息工具,又需要熟練的語言文字的交流、表達的技能。
四、把握信息技術,服務課程學習的目標
把握信息技術,服務課程學習要達到的宏觀目標:建設數字化教育環(huán)境,推進教育信息化進程,促進學校教學方式的根本性變革,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實現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的素質教育與創(chuàng)新教育。具體目標可以概述為:
(一)優(yōu)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益
把握信息技術,服務課程學習的本質是在先進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論的指導下,把以計算機及網絡為核心的信息技術,作為教學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工具和促進學生學習的認知工具,應用到各學科教學過程中。將各種教學資源、各個教學要素和教學環(huán)節(jié),經過組合、重構,相互融合,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傳統(tǒng)教學方法的變革。
(二)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
培養(yǎng)學生獲?。òㄐ畔l(fā)現、信息采集與信息優(yōu)選)分析(包括信息分類、信息綜合、信息查錯與信息評價)加工(包括如何有效地利用信息來解決學習、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種問題)和利用(包括信息的排序與檢索、信息的組織與表達、信息的存儲與變換以及信息的控制與傳輸等)信息的知識與能力,為學生打好全面、扎實的信息文化基礎,同時具備對信息內容的批判與理解能力,并能在虛擬的環(huán)境中具有良好的倫理道德和法律意識。
(三)培養(yǎng)學生掌握信息時代的學習方式
海量的網絡信息,改變了人類的學習方式,學習方式從接受式學習轉變?yōu)樽灾鲗W習、探究學習、研究性學習和協(xié)作學習。新的學習方式要求學習者必須能夠利用資源進行學習,學會在數字化情境中進行自主發(fā)現,學會利用網絡通信工具進行協(xié)商交流、合作討論式的學習,學會利用信息加工工具和創(chuàng)作平臺,進行實踐創(chuàng)造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