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文敏
導數(shù)及其應用是新課程中增加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是高考中的一個熱點。導數(shù)在研究函數(shù)的變化率,解決函數(shù)的單調(diào)性、極值和最值等方面有很大的作用,這種作用不僅體現(xiàn)在解決函數(shù)問題提供了有效的途徑,還在于使學生掌握一種科學的語言和工具,能夠加深對函數(shù)的深刻理解和直觀認識。
既然是工具,一是具有針對性(針對某些問題),二是通常有較為固定的使用方法(相似的模式和步驟),三是對工具越熟悉,運用就越得心應手。下面我就幾道例題談一談自己的一點體會,以期拋磚引玉。
例1:已知拋物線c1:y=x2+2x和c2:y=-x2+a,如果直線L同時是c1和c2的切線,稱L是c1和c2的公切線,公切線上兩個切點之間的線段,稱為公切線段。
(1)a取什么值時,c1和c2有且僅有一條公切線?寫出公切線方程;
(2)若c1和c2有兩條公切線,證明相應的兩條公切線段互相平分。
分析:這是一道與曲線的切線相關的問題,與曲線的切線相關常常需要考慮切點與斜率,這樣就與導數(shù)聯(lián)系起來了。
解:設L與c1的切點是(x1,x21+2x1),L與c2的切點是(x2,-x22+a),則利用導數(shù)分別求出c1和c2的切線方程:y=(2x1+2)-x21,y=-2x2x+x22+a。
∵L是c1和c2的公切線,
∴ 2x1+2=-2x2
-x21=x22+a
∴ x1+x2=-1
x21+x22=-a
若只有一條公切線,則x1=x2=-,進而a=-,L:y=x-。
若有兩條公切線,則由x1+x2=-1, 推出y1+y2=a-1,所以公切線段的中點(-)與k、b無關,所以公切線段互相平分。
例2:已知f(x)=ax3+bx2+cx+d在區(qū)間[-1,0],[4,5]上有相同的單調(diào)性,
在區(qū)間[-1,0],[0,2]上有相反的單調(diào)性,且f(x)=0有三個實根α,2,β。
(1)求C;
(2)求|α-β|。
分析:這是一道與函數(shù)的單調(diào)性、極值相關的問題,與單調(diào)性、極值相關常??膳c導數(shù)聯(lián)系。
解:①∵f(x)在區(qū)間[-1,0],[0,2]上有相反的單調(diào)性。
∴x=0是f(x)的一個極值點,故f′(0)=0,
∴C=0
②依題知:f′(x)=0x=0、x=-2b/3a
∵f(x)在區(qū)間 [0,2]、[4,5]上有相反的單調(diào)性。
∴2≤-2b/3a≤4,∴-6≤b/a≤-3
設f(x)=a(x-α)(x-2)(x-β)α+β=-b/a-2,α·β=-d/2a
又f(2)=08a+2b +d=0d=-4(b+2a)
∴|α-β|==
∵-6≤b/a≤-3
∴當b/a=-6時,|α-β|=
當b/a=-3時,|α-β|=3
∴3≤|α-β|≤
例3:已知f(x)=-x2+8x,g(x)=6lnx+m。
(1)求f(x)在區(qū)間[t,t+1]上的最大值h(t);
(2)是否存在實數(shù)m,使得y= f(x)的圖像與y=g(x)的圖像有且只有三個不同的交點?若存在,求出m的取值范圍,若不存在,說明理由。
分析:這是一道與函數(shù)的最值、圖像相關的問題,與最值、圖像相關常??膳c導數(shù)聯(lián)系。
解:①f(x)=-x2+8x,令f′(x)=0x=4。
當t+1<4,即t<3時,f(x)在區(qū)間[t,t+1]上遞增,h(t)=f(t+1)=-t2+6t+7;
當t≤4≤t+1,即3≤t≤4時,h(t)= f(4)= 16;
當t>4時,f(x)在區(qū)間[t,t+1]上遞減,h(t)=f(t)=-t2+8t。
綜上所述:
-t2+6t+7 (t<3)
h(t)= ? 16 (3≤t≤4)
-t2+8t (t>4)
②函數(shù)y=f(x)的圖像與y=g(x)的圖像有且只有三個不同交點,即函數(shù)φ(x)=g(x)-f(x)的圖像與X軸正半軸有且只有三個不同交點。
令φ(x)=x2-8x+6lnx+m,φ′(x)=2x-8+
(x>0)
當x∈(0,1)時,φ′(x)>0,φ(x)是增函數(shù);
當x∈(1,3)時,φ′(x)<0,φ(x)是減函數(shù);
當x∈(3,+∞)時,φ′(x)>0,φ(x)是增函數(shù);
當x=1或x=3時,φ′(x)=0。
∴φ(x)極大值=φ(1)=m-7
φ(x)極小值=φ(3)=m+6ln3-15
當x無限接近0時,v<0,當x充分大時,φ(x)>0,
∴要使函數(shù)φ(x)的圖像與X軸正半軸有且只有三個不同交點,必須且只需
φ(x)極大值=φ(1)=m-7>0
φ(x)極小值=φ(3)=m+6ln3-15<0
即7 ∴存在實數(shù)m,使得y= f(x)的圖像與y=g(x)的圖像有且只有三個不同的交點。 從上面幾道例題中,可以看出: (一)導數(shù)的工具性主要體現(xiàn)在:(1)求曲線的切線斜率,進而求曲線的切線方程;(2)求函數(shù)的單調(diào)性;(3)求函數(shù)的最值和極值;(4)作出函數(shù)的簡圖,進而判斷曲線的形狀及相關性質(zhì);(5)判斷方程的根的范圍等。 (二)常見方法與格式:求導、解f′(x)=0、判斷單調(diào)性或構(gòu)造函數(shù)后再如此進行,是常見的步驟。這樣,有時候能使思維具有一般性,常于“山重水復疑無路”的境地中,欣逢“柳暗花明又一村”。 (三)曾經(jīng)的數(shù)學是聰明人的學問,因為它的抽象、嚴謹、深奧,而披上神密的面紗,帶有魔術色彩,使許多人望而生畏,望而卻步,而現(xiàn)在的教育思想是除了尖端知識由精英學習、補充、發(fā)展外,主要的還是將數(shù)學作為一種培養(yǎng)和提高人的思維能力,使人聰明,有利于生活的大眾數(shù)學,因此,數(shù)學教學中題型、方法的歸納顯得尤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