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吉惠
教學內容: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教學時間:2010年11月10日第三節(jié)
知識與技能:
1、聯系上下文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能抓住重點詞句、發(fā)揮想象,深入體會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感受少年周恩來的博大胸懷和遠大志向,樹立為國家繁榮和民族振興而刻苦學習的遠大理想。
教學重點:理解課文內容,從課文中感悟周恩來的愛國熱情。
教學難點: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感,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興趣。
教學方法:引導法、講解法、創(chuàng)設情景法
學習方法:搜集資料、讀議結合法、品析法
課程資源:多媒體課件,收集周恩來相關資料
課時分配:一課時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一、激趣導入,走近周恩來
1、出示課件,介紹周恩來
2、交流自己收集到的周恩來的資料。
二、初讀課文,了解少年周恩來
1、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些什么?
2、檢查預習情況:課件出示詞語。
(1)指名讀詞語:帝國主義、風和日麗、耀武揚威、鏗鏘有力、得意揚揚、振興中華、懲處、吵嚷、巡警等。
(2)請同學來讀一讀。
(3)有哪些字的讀音或字形你想提醒大家注意。重點解決前面知識點中需要強調讀的生字詞。
2、指名分段讀課文,邊讀邊評價,進一步了解周恩來。
三、研讀課文,理解周恩來立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志向的原因
1、讀完課文,說說周恩來為什么要立下這樣的志向?用一詞概括。
2、請同學們默讀課文,一邊讀一邊體會,你是從哪些地方讀出“中華不振”的,用筆劃一劃,寫一寫。一會兒,挑你感受特別深的地方讀給大家聽。
學生默讀課文,教師巡視課堂,相機指導。
3、交流讀“中華不振”的感受
指名匯報朗讀,說說“你從哪兒看出中華不振?”
4、從學生的回答中,適時導讀。
5、課文處處都讓我們感受到了“中華不振”現在讓我們一起到租界看一看,租界究竟是一個什么樣的地方。一起來學習第七自然段。
6、這就是繁華熱鬧的租界,這就是不允許中國人隨便進入的租界,相信同學們學習了課文第八自然段后,你會對租界有更深的了解。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到租界去看一看發(fā)生在租界里讓人揪心的一幕吧!
可能感悟到的幾個方面:
——從伯父的話語中看出“中華不振”。
——從周恩來一連串問題中看出“中華不振”。
——從燈紅酒綠、熱鬧非凡的租界里卻看不見一個中國老百姓的影子中看出“中華不振”。
——從婦女的哭訴聲里看出“中華不振”。
——從洋人趾高氣揚、得意揚揚的神情中看出“中華不振”。
——從中國巡警狗仗人勢、耀武揚威的丑惡嘴臉中看出“中華不振”。
——從圍觀的中國人緊握著的拳頭中看出“中華不振”
——從課堂里魏校長慷慨激昂的情緒中看出“中華不振”。
7、同學們,在我們中國的國土上看到了這樣的一幕又一幕,此時你緊握拳頭最想揍誰?
8、孩子們,讓我們走近一百年前的中國,感受中華不振的屈辱。
9、學到這里,同學們明白了周恩來為什么立下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個遠大的志向了吧?
10、從租界回來以后,周恩來常常一個人,獨自地沉思,12歲那年的沉思,決定了周恩來一生的道路,他在想一些什么呢?讓我們動筆寫一寫,不想寫的同學可以小聲讀讀課文最后一段,然后告訴大家,你讀懂了什么?
四、拓展延伸,感悟實踐
那今天,你們將為什么而讀書呢?
五、師小結
正是這鏗鏘有力的誓言,伴隨著周恩來走過光輝的一生,使他成為中國人民世世代代懷念的好總理,讓我們以偉大的周總理為榜樣,沿著偉人的足跡走下去,為中華之騰飛而讀書吧!
六、拓展
七、板書設計
25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伯父說
中華不振→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親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