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愛萍
茶,源于西漢,盛行于唐,流行于宋代。唐人飲茶之風,最早始于僧家,唐時茶文化分四類:宗教茶、宮廷茶,文士茶,民間茶。
“禪茶一味”的典故源自趙州和尚那句著名的偈語——“吃茶去”, 他于禪學于茶學都有很高的造詣,后,茶道傳入日本,禪茶一味成為日本茶道主要思想。安土桃山時期茶圣千利休將“侘寂”(wabi-sabi)引入茶道,結合禪茶一味,形成了如今日本茶道的基礎。茶道始于中國,然后在世界各地被發(fā)揚傳播。茶道與禪宗,殊途同歸,而又相輔相成,故“茶禪一味”被視為茶道中的最高境界。
如何將禪茶一味的東方禪境設計于的室內中?塑造禪茶的境界,讓如今生活在快節(jié)奏的疲勞身心的人們在擁有一種輕松、安靜的禪境環(huán)境。
1.概述
“茶禪一味”
茶性“靜”,茶道講究“和靜怡真”,由“靜”達到潔凈身心,滌除塵凡的境界。 茶性“凡”,茶道的本質確實是從微不足道側平凡生活中去感悟宇宙的奧秘和人生的哲理,禪也是要求人們靜慮,從平凡的小事中去透悟大道。 茶性“放”,人生的苦惱,皆因“放不下”,佛教修行特別強調“放下”,品茶也強調“放”,放下手頭工作,偷得半日光陰,放松一下繃緊的神經,放松一下囚禁困鎖的自然心性。“放得下”,無牽掛的茶人和四大皆空的出家人,不是同樣的心境嗎? “佛法存于茶湯”所言誠然。禪與茶,味味一味,融合得沒有精神與物質之別,真可謂百和妙殊,恰融一體。茶意即禪意,舍禪意即無茶意;不知禪味,亦不知茶味。禪與茶,天生因緣,任何典故證實似乎都很多余。 茶中有禪?茶中何以有禪?根源在心中有禪!其實,茶中豈止有禪,茶中還有道、有儒,更有佛、道、儒的柔合。品茶是行禪的重要方式,茶茗是中華民族文化精神的體現。須知飲茶也如同坐禪一樣,冷暖自知,禪道自悟。飲酒多為酩酊大醉,飲茶卻能似醉非醉,化天地入茶道。很顯然,在自然的“茶道”中,本身就已涵蓋了參禪悟道的因素理會功能。 故“禪茶一味”也。
2.“禪茶一味”三重境界在室內設計中的應用研究
禪茶三重境界分為一“茶禪一味”與日常生活的相融意境;二“禪茶一味”與開悟頓悟的相通意境;三“禪茶一味”與平常心的相和意境
第一重境界:“茶禪一味”與日常生活的相融意境。日常生活是“茶禪一味”,的基石:“茶禪一味”,是日常生活的升華這兩者互為因果互相促進。
因此,用茶葉、農禪、飲茶、坐禪、茶事活動、禪宗儀禮等元素營造日常生活禪茶一味意境,結合大自然或營造大自然氛圍,使動物、植物甚至無生命的物質等一切存在交往,投身到大自然的懷抱中。所以,設計時可以提取和茶葉、農禪、飲茶與坐禪、茶事活動與禪宗儀禮等相關的元素,如建茶室、小院、農田;擺茶具、茶葉、佛元素;造坐禪等意境等等,都是營造禪茶意境的相融手法。具體如筑小室于竹陰樹下,貯泉水,植草木,掛釜置炭,插生花,擺道具。移山川自然之水石于一室,賞四季風花雪月,感草木盛衰,以禮待客。聽釜中松風颯颯,而忘世間憂慮雜念,一勺流出涓涓渭水,洗盡心中塵埃。真乃人間仙境也。如此,則賞天地自然之和氣,移山川木石于爐邊,五行齊備矣。汲天地之流水而品風味,壯哉!樂天地中和之氣,是為茶道!坐澤庵所說的“賞天地自然之和氣”,其意義一定在此。
第二重境界:“茶禪一味”與開悟頓悟的相通意境
茶與禪淵源深長,“茶禪一味”的精練概括,濃縮著許多至今也難以闡述得盡善盡美的深刻涵意。佛教在茶的種植、飲茶習俗的推廣、飲茶形式的傳播等方面,其巨大貢獻是自不待言:而“吃茶去,三個字,并非提示那提神生津、營養(yǎng)豐富的茶是僧侶們的最理想的平和飲料,而是在講述佛教的觀念,暗藏了許多禪機;自從諗禪師開啟以茶入悟的法門之后,叢林中多沿用趙州的方法打念頭,除妄想。在禪宗眼里,任何事物都與道相通。顯然,禪師論禪,是要排斥法執(zhí)、我執(zhí),以便自悟本性。執(zhí),即束縛。就如“吃茶去”,如拘泥于此三字,死鉆牛角尖有可能成為人們理解上即“悟道”的束縛。因此禪宗是要人們做到“于一切法不取不舍,即見性成佛道”。也就是說要達到“內外不住,來去自山,能除執(zhí)心,通達無礙”《壇經》)的精神境界。禪茶的深厚基礎,緣真實體驗的深刻性??傊?,飲茶不僅可以止渴解睡,還是引導進入空靈虛境的手段。所以,營造空靈虛境的空間氛圍是表達“茶禪一味”與開悟頓悟的相通的意境。空靈虛境的室內空間氛圍需要安靜、幽靜,讓人處其中有靜思、開悟頓悟的時空感。從而也可以使疲乏的、痛苦的心境得以放松,沉靜??侦`虛境的室內空間陳設需要簡潔,不需要過多陳設;色調整體統(tǒng)一不可花哨;光線柔和安靜;材質多以自然材質為主。
第三重境界:“茶禪一味”與平常心的相和意境。開悟頓悟自然是高境界,而具備平常心是更高的境界。平常心的養(yǎng)成是和禪茶一味相和諧的、相協調的。主張人與道之間沒有間隔,自然相契,,并有偈云:“心隨萬境轉,轉處實能幽;隨流認得性,無喜亦無憂?!保ā杜R濟語錄》)至此不難看出,“平常心是道”的佛性論,實際上已經把慧能開辟的南宗禪所獨有的那種自在無礙、隨心所欲的活潑宗風發(fā)展到了極致。所以設計師設計時注意巧妙設計,營造一種隨意、自由的意境。設計時考慮了人的行為習慣、心境等需求,達到 “遇茶吃茶,遇飯吃飯” 隨心所欲意境。
3.“禪茶一味”三重境界設計注意以下幾點
⑴注意禪境的主題意境設計師必須了解禪茶一味內涵,設計時總體把控“禪茶一味”三重境界,三重境界相互融合,整體統(tǒng)一。
⑵注意中式元素的整體運用 茶道始于中國,中式元素,應貫穿于整體設計概念之中。
⑶注意中式文化韻味體現。茶文化是中國文化之一,是中國特有的文化,設計體現中國文化思想內涵是設計思維過程中的必須考慮的角度。
⑷注意新中式的設計手法 新中式是中國傳統(tǒng)風格文化意義在當前時代背景下的演繹,是對中國當代文化充分理解基礎上的當代設計。業(yè)界人士定義為“中國傳統(tǒng)風格文化意義在當前時代背景下的演繹,是對中國當代文化充分理解基礎上的當代設計”,所以設計師必須多了解中式文化,讓后對其進行研究分析,提煉元素,將中式文化及禪茶文化更好地運用于新中式之中。
結束語
由此可見,營造良好的“禪茶一味”室內環(huán)境,使養(yǎng)生、得悟、體道這三重境界悄悄地自然而然地達到合一,使生活在當下快節(jié)奏生活得以緩解和改善,使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也出現了一項嶄新的內容----“禪茶一味”。
(作者單位:武漢城市職業(yè)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