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洪軍
英語是一門語言學科,語言的學習離不開常規(guī)性的實踐與交流,因此,在開展初中英語教學的過程中,構建討論式教學模式尤為重要。通過討論式教學,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參與主動性得到激發(fā),知識理解能力與運用能力得到提升,在思考與交流的過程中獲得英語水平的提高。
一、話題設計——符合教學目標,圍繞學生興趣
討論式教學,即在授課過程中由教師或學生提出學習內容相關問題,并通過交流互動等形式解決問題,其對于拓展學生思維,提升學習效率具有顯著效果。討論式教學模式下的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應當精心設計討論話題,依據(jù)課本內容,結合學生興趣,提升學生的參與熱情與討論效果。例如,在講授Go for it中“Should friends be different or the same?”文章時,其教學目標是幫助學生了解不同人對于朋友擁有的不同看法。結合這一目標,教師可以讓學生前后桌四人結為一個小組。對“Talk about one of your friends,and what do you think about the difference in friendship?”這個討論話題進行討論。這個話題符合教學目標,貼近學生生活,讓學生有話想說,有話可說。
在具體話題的設計過程中,還應當注意以下幾點。第一,貼近學生生活。真實可感的話題常常能夠激發(fā)學生的表達欲望,具體細微的話題往往能夠引起學生的普遍參與。例如,“What do you think of language learning?”過于寬泛,容易讓學生不知所措,不如換做“How do you learn English well?”讓學生結合自己的日常學習展開討論。第二,圍繞學生興趣。學習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促使學生主動探索的過程,而不是強制灌輸?shù)倪^程。因此,符合學生興趣的話題往往能夠讓學生產生思考的熱情,樂于表達自己的見解,在暢所欲言的交流過程中相互學習,獲得提升。例如,在講授“What is the best radio station?”一課時,教師可以將話題設為“Whats the best movie theater in our city?”在分組討論的過程中,學生能夠對于電影院相關的詞匯,例如屏幕(big screen),票價(cheap),以及座位(comfortable seats)等進行比較,然后評選出心目中的最佳影院。這既為學生提供了發(fā)表自身見解的平臺,也提升了學生的知識掌握水平。
二、過程規(guī)劃——科學設置問題,巧設談論環(huán)節(jié)
課堂討論的有效進行有賴于合理的過程規(guī)劃。通過提問、回答、詰難以及反駁的過程,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與掌握程度能夠走上一個新的臺階,真正理解知識的內在本質與邏輯。在過程設置中,應當充分發(fā)揮教師的引導性作用,讓學生在對問題的深入思考中獲得收獲。除此之外,歸納與演繹是邏輯思維的一個主要形式,這種由個別推及一般再由一般推及個別的思維方式,無論是對于訓練學生思維還是提升知識掌握水平都具有積極意義。例如,在教授七年級課文“Could you please clean your room?”時,教師應當通過合理的問題設計與過程規(guī)劃,留給學生充足的思考與表達空間,鼓勵學生投入課堂學習。同時,可以將常用的短語擴充到常用句型之中,讓學生掌握常用表達方式。例如,學生A:What kind of chores do you usually do at home?學生B:I do my dishes,and you?學生A:I make my bed。在這樣的問答與討論聯(lián)系過程中,學生能夠掌握基本的問答句型,習慣英語的表達方式。在進行了一對一的問答與交流后,可以進一步將討論范圍拓展到全班,讓學生交流各自常做的家務,并談一談還可以做哪些,在交流與分享的過程中獲得對知識的理解以及對生活的體會。最后,教師應當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疑問,請其他學生共同思考,幫助提問同學解決問題,在集思廣益的過程中,幫助學生獲得對于問題的更加深刻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精神、創(chuàng)新精神以及探究精神。
三、總結分析——開闊學生思路,補充認知內容
英語課堂的討論教學模式構建既需要科學合理的話題作為引導,也需要合理的過程與環(huán)節(jié)規(guī)劃,還需要教師指導學生進行分析與總結,以達到開闊學生思路,修正學生認知的目的。互動式討論符合初中學生的思維特點。由于初中學生的邏輯思維正在快速形成與發(fā)展,其興趣也呈現(xiàn)出分散的特點,缺乏必要的系統(tǒng)性,習慣于跳躍式思維,喜好盡早做出結論。這種一下子得出的結論缺乏一步步的積累過程,使得其自身存在一定的缺陷。及時的分析與總結有利于幫助學生糾正認知的狹隘性,避免將問題簡單化,在多信息源的交流中,通過提問與反駁等多種討論方式補充認識,糾正偏差。例如,在教授“It sounds great”一課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圍繞問題“What is your hobby?”展開討論。在討論的過程中,學生會運用多種表達方式,例如:“I prefer to swimming.”“I used to go bicycling.”“I enjoy playing basketball.”以及“I am interested in playing the guitar.”這些回答雖然句型各不相同,但都表達了學生的興趣愛好,通過對不同學生回答的分析與總結,學生能夠發(fā)現(xiàn)他們都用到了動詞的-ing形式,因此,就能夠總結出介紹自己愛好的常用句式。在討論的過程中,學生對于句式詞匯使用的靈活程度不斷提升,在輕松的討論氛圍中感受到了英語學習的快樂,享受英語學習的過程。
綜上所述,討論式教學模式對于提升初中英語課堂的教學效果具有積極作用。其通過創(chuàng)設寬松的課堂氛圍,讓學生自由分享對于特定話題的理解,在教師精心設計的討論過程中獲得對知識的深入認知,并在分析與總結的過程中提升學習能力與知識掌握水平。教師應當結合教學實際,進一步探索討論式教學模式的有效構建方法,為英語課堂增添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