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強 秦巖賓
摘 要:為解決自然災害對陜南人民生存環(huán)境的影響,陜西省安康市啟動了生態(tài)移民搬遷計劃。在安康市漢濱區(qū)和寧陜縣的生態(tài)移民搬遷計劃的外業(yè)調查階段中,分別應用無人機航空攝影測量技術和傳統(tǒng)野外實地調查兩種方法,進行外業(yè)調查工作,并對這兩種方式進行分析比較,為今后無人機航空攝影測量技術在相關工作中的應用提供參考。
關鍵詞:航空攝影測量技術;農村地籍變更調查;野外實地調查
中圖分類號:P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8937(2015)18-0057-01
無人機攜帶數碼相機可以獲得不同于傳統(tǒng)航空遙感的“微型航空遙感系統(tǒng)”。它最大的優(yōu)勢就是可以在惡劣的自然條件下也可以在很短的時間獲取所需影像,滿足各類應急測繪和精準測繪的需求。與衛(wèi)星遙感相比,它具有更高的靈活性,有效避免云層的影響;影像分辨率高,時效性強,系統(tǒng)不受重訪周期的限制;與傳統(tǒng)載人飛機航空遙感相比,使用成本非常低。本文以寧陜縣和漢濱區(qū)生態(tài)移民搬遷安置項目的外業(yè)調查為例,對應用無人機航空攝影測量技術(本文簡稱航攝技術)和傳統(tǒng)野外調查兩種方式進行了分析比較。
1 農村地籍變更調查
地籍變更調查為滿足變更土地登記和設定登記的要求,保證地籍資料的現勢性而進行的土地及其附著物的權屬、位置、數量、質量和土地利用現狀的調查,其內容包括變更權屬調查和變更地籍測量。
變更權屬調查是地籍調查的核心,是發(fā)放土地證的重要依據。權屬調查的核心工作是界址調查,這同時也直接關系到權利人的切身利益。在調查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發(fā)生權屬界址糾紛問題。所以在進行權屬調查的工作中,必須結合權源和宗地的實際使用情況,同涉及到的權利人反復協(xié)商以取得合理的結果。
變更地籍測量是在接受變更權屬調查移交的資料后,測量變更后的土地權屬界線、位置、宗地內部地物類變化,并計算面積、繪制宗地圖、修編地籍圖,為變更土地登記和設定土地登記提供依據。
2 無人機航空攝影測量技術的應用
無人機航空攝影測量技術的運用,一是利用其紙質產品作為外業(yè)工作底圖;二是利用其數字成果(多為DOM影像)同初始數字資料進行比較,確定發(fā)生變化的部分。
無人機航攝的工作流程一般分為以下步驟:
①項目調研:在項目實施前對航攝區(qū)進行特征分析。
②劃定工程范圍:在項目調研的基礎上,精細確定航攝區(qū)范圍,減少成本??梢罁綌z區(qū)的經緯度、地形地貌等情況,借助地形圖、遙感影像等輔助完成。
③制定飛行計劃并實施:主要內容為根據測區(qū)范圍及地形地貌設計飛行航線。無人機航空攝影具有高度的自動化,可自動設置飛行航攝計劃。航攝飛行過程實時可見,拍攝任務完成后可根據實際情況看是否需要重拍。
④數據處理:航攝采集的數據可生成DEM、三維正射影像圖、三維傾斜影像、三維景觀模型、三維地表模型等三維可視化數據。
航攝影像照片數據準確,科學性強,在變更調查工作中,雖然要達到1:500地籍圖的界址點精度要求還存在困難,但從實際工作情況來看,開展1:1 000或1:2 000比例尺的地籍變更調查是可以滿足的。漢濱區(qū)的調查工作以比例尺1:2 000的無人機航攝影像為工作底圖,同寧陜縣不同的是外業(yè)調查內容只進行相關表格的記錄。測量數據的采集,由航攝照片所生成的DOM數字影像獲得,大大縮短了外業(yè)工作量。根據本次項目的實際情況來看,以1:2 000的影像圖為工作底圖,房屋范圍清晰,結構清楚,能夠滿足調查要求。
3 野外實地調查
野外實地調查是對調查區(qū)內申請登記的全部宗地于現場逐戶地調查本宗地權屬及地籍測量數據,主要目的是核實被調查宗地的權屬信息,包括該宗的界址點、宗地位置及土地利用情況。外業(yè)調查人員根據權源資料(包括土地使用證和有關土地使用權的文書等),在現場對本宗地的權屬界線和界址點位置予以確認,噴涂標記界址點,繪制宗地草圖。
宗地草圖對日后權屬相關工作非常重要,這里對宗地草圖的繪制進行說明。宗地草圖是描述宗地位置、界址點、界址線和相鄰宗地關系的一種實地記錄,是日后進行土地權屬相關工作的原始資料及依據,也是核對地籍圖中宗地間的拓撲關系,保證地籍圖質量的重要圖件。工作人員在界址點確定之后,現場測量界址線長度、界址點與其鄰近各重要地物間的距離,結合實際情況與調查表格大小來繪制宗地草圖。
宗地草圖的內容包括:
①本宗地的宗地號、地類號、門牌號及相鄰宗地的宗地號、地類號、門牌號。
②本宗地的使用者名稱和與其相鄰宗的使用者名稱。
③本宗地及與其相鄰宗地落在本宗地界址線上的界址點、界址點編號、界址線。
④宗地內外緊靠界址點(線)的主要建筑物和構筑物。
⑤界址線邊長、界址點與相鄰地物的關系及建筑物邊長。
⑥指北方向、丈量者、丈量日期、檢查者等。
在寧陜縣的實際調查工作中,權屬內容以記錄調查表格為主;測量數據的采集,是通過在ipad平板中安裝“地理國情”軟件,利用儀器自身導航系統(tǒng),以單點采集(即在行進路徑中順序記錄宗地各關鍵拐點,系統(tǒng)會自動進行宗地的繪制)的方式進行。在繪制完成后再進行相關屬性的錄入。
4 分析比較
該項目以調查底圖以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的數據為初始調查資料,無人機航空攝影技術與傳統(tǒng)野外實地調查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從調查兩個縣區(qū)的進展情況來看,應用無人機技術有以下幾個優(yōu)勢:
①采用無人機航空攝影測量的方法,其所繪制的調查底圖內容豐富,表述直觀,一定程度上可避免較大遺漏和錯誤。
②一副制作好的航拍影像圖,可實現多種產品的形式(如地籍圖、宗地圖、地形圖等),實現一圖多用。
③由于其產品表述直觀,在指界時只要找出明顯的參照物,權利人也可以快速、準確地對其所在宗地進行定位,很大程度上加快了工作進度,同時也不易出現較大的指界錯誤。
④外業(yè)調查所用人力明顯減少。寧陜縣以野外調查方式進行,全縣12個鎮(zhèn),共38人參與工作,99%的工作用了1個月,而剩余1%為調查遺漏的對象,對這一部分的補調又花費一段時間。漢濱區(qū)共12個鎮(zhèn),9個鄉(xiāng),共20人參與工作,27 d左右完成全部任務。由此可以看出,若在同樣人力的情況下,利用無人機航拍攝影技術進行外業(yè)調查工作,所用時間會明顯減少。
需要指出的是,寧陜縣未采用無人機航拍技術,原因是:
①受地理環(huán)境影響,無人機起降點難以選擇。
②居住點分散,工作區(qū)范圍內居住點密度過低,用無人機拍攝成本太高。
③林木茂盛,遮擋情況太多。
因此,在實際工作中,對于這兩種方式的選擇一定要綜合考慮,靈活應用,合理選擇。
參考文獻:
[1] 徐麗華,黃煒鋮,方鑫,等.基于無人機航拍遙感影像的新農村規(guī)劃研究[J].上海農業(yè)學報.2010,(3).
[2] 崔鏞,鐘國付.地籍調查確權工作探討[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3,(26).
[3] 吳曉紅.淺談地籍調查的初始調查[J].中小企業(yè)管理與科技,2011,(8).
[4] 郎博宇,汪繼偉.無人機在村莊地籍調查中的應用研究[J].科技信息,20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