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春花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小暑節(jié)氣的到來,意味著我國大部分地區(qū)進入夏季,也是一年中最熱的季節(jié)。民間常這樣形容小暑:“六月不熱,五谷不結”? “小暑不算熱,大暑三伏天”“小暑開始熱,減衣身上輕,抓緊種蔬菜,備足過嚴冬”“小暑接大暑,熱得無處躲”“小暑熱,果定結;小暑不熱,五谷不結”,等等。
民俗淵源
六月初六日為“天貺節(jié)”。據(jù)史書記載,此節(jié)始于宋代哲宗元符四年?!百L”即“賜”,即天賜之節(jié)。這是宋代皇帝在伏天向臣屬賜“冰麨”和“炒面”之因,故稱天貺節(jié)。
民間還有曬書畫、衣物等習俗。傳說此日出曬后,蟲可不蛀。故有“六月六,曬紅綠”的習俗。
“六月六曬紅綠”的習俗起源于唐代。傳說當年唐僧師徒歷經千難萬險從西天取回的佛經,在回國的途中不幸墮入大海,全部被海水浸濕。后天晴日朗,陽光明媚,他們把經卷曬干。這一天正是六月初六,因這好天氣來得十分及時,如同天賜一般,故而得名。
舊時有“六月六,吃炒面”的習俗。這是古時六月伏日吃面的演變。最遲在魏晉南北朝的時候就已盛行?!段菏洗呵铩飞险f:三國時,人稱“傅粉何郎”的晏,在“伏日食湯餅,取巾拭汗面色皎然”。人們才知其“面至白”乃“非傅粉”也?!肚G楚歲時記》中載: 名為辟惡。這說明魏晉以后,“六月伏日進湯餅,”六月伏日進湯餅,已明確為的是“辟惡”。
小暑時節(jié),飲食要有節(jié)制,應側重健脾、消暑、化濕,菜肴要做得清淡爽口。民間有“小暑吃藕的習慣”。另外,“小暑黃鱔賽人參”,黃鱔生于水岸泥窟之中,以小暑前后一個月的夏鱔魚最為滋補味美。
過去民間還有“食新”習俗,即在小暑過后嘗新米,農民將新割的稻谷碾成米后,做好飯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然后人人吃嘗新酒等。據(jù)說“吃新”乃“吃辛”,是小暑節(jié)后第一個辛日。所以,民間有小暑吃黍、大暑吃谷之說。
小暑以后的天氣
進入炎熱的夏季,美麗的螢火蟲也飛出來了,小暑時節(jié)正是螢火蟲開始活躍的季節(jié)。.
“大暑小暑,灌死老鼠”,入伏以后,雷雨天氣也越來越多了。俗話說,“伏天的雨豆等旱作物造成不利影響。此外,諺語中亦有鍋里的米”伏汛會對蔬菜和棉花、大豆等旱作物造成不利影響。此外,諺語中亦有“小暑南風,大暑旱”“小暑打雷,大暑破圩”之說,意為小暑若是吹南風則大暑時必定無雨,就是說小暑最忌吹南風,否則必有大旱;小暑日如果打雷,必定有大水沖決圩堤,要注意防洪防澇。
在江南,農諺說:“小暑雷,黃梅回;倒黃梅,十八天?!苯K有小暑日忌西南風的說法,農諺“小暑西南風,三車勿動”三車是指油車、軋花車、碾米的風車,意思是小暑前后,西南風和東南風的交匯機會多,主年景不好,農作物歉收,風車、軋車、油車都不動了。
民間傳說
在小暑時節(jié)里,民間也有很多美麗的傳說。
“六月六”相傳是龍宮曬龍袍的日子。因為這一天,差不
多是在小暑的前夕,為一年中氣溫最高、日照時間最長、陽光輻射最強的日子,所以家家戶戶多會不約而同地選擇這一天 “曬伏”,就是把存放在箱柜里的衣服晾到外面接受陽光的暴曬,以去潮,去濕,防霉防蛀。
民間說“六月六”百索子撂上屋。相傳天上的牛郎星和織女星被銀河分割在兩岸,一年中只有七月初七這一天可以相會。但在他們中間卻橫阻著一條銀河,又沒有渡船,怎么辦呢?所以六月六這一天,天下的兒童多要將端午節(jié)戴在手上的“百索子”撂上屋讓喜鵲銜去,在銀河上架起一座像彩虹一樣美麗的橋,以便牛郎和織女相會。
相傳這一天是“小白龍”回家的日子。因為“小白龍”犯了天條,被龍王父親囚禁在很遠的一個小島上,失去了行動自由。唯有六月六這一天,“小白龍”龍王恩準其回家探母。 由于探母心切,所以一路上晝夜兼程,帶來了驚雷閃電、狂風暴雨。
伏日,古人說:伏是“隱伏避盛暑”的意思,伏日祭祀,遠在先秦已見著錄。古書上說,伏日所祭,“其帝炎帝,其神祝融”。炎帝傳說是太陽神,祝融則是炎帝玄孫火神。傳說炎帝讓太陽發(fā)出足夠的光和熱,使五谷孕育生長,從此人類不愁衣食。人們感謝他的功德,便在最熱的時候紀念他。因此就有了“伏日祭祀”的傳說。
養(yǎng)生之道
小暑是二十四節(jié)氣的第十一個節(jié)氣,也是人體陽氣最旺盛的時候,“春夏養(yǎng)陽”。所以人們在工作勞動之時,要注意勞逸結合,保護人體的陽氣。
“熱在三伏”,此時正是進入伏天的開始?!胺奔捶氐囊馑?,所以人們應當少外出以避暑氣。民間度過伏天的辦法,就是吃清涼消暑的食品。俗話說:“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边@種吃法便是為了使身體多出汗,排出體內的各種毒素。
天氣熱的時候要喝粥,用荷葉、土茯苓、扁豆、薏米、豬苓、澤瀉、木棉花等材料煲成的消暑湯或粥,或甜或咸,非常適合此節(jié)氣食用,多吃水果也有益于防暑,但是不要食用過量,以免增加腸胃負擔,嚴重的會造成腹瀉。
民間還有“冬不坐石,夏不坐木”的說法。小暑過后,氣溫高、濕度大。久置露天里的木料,如椅凳等,經過露打雨淋,含水分較多,表面看上去是干的,可是經太陽一曬,溫度升高,便會向外散發(fā)潮氣,在上面坐久了,能誘發(fā)痔瘡、風濕和關節(jié)炎等疾病。所以,尤其是中老年人,一定要注意不能長時間坐在露天放置的木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