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女性生態(tài)主義既是女權主義研究的重要流派之一,也是生態(tài)哲學的重要流派之一。該主義認為,女性更接近自然,與自然的關系也更加微妙緊密。20世紀美國著名作家、鄉(xiāng)土作家之一的薇拉·凱瑟,以擅長描寫女性及美國早期移民的拓荒開墾生活而聞名。其代表作之一《我的安東妮婭》就是以一種欣喜的筆調講述了一位波西米亞姑娘在困境中的成長經歷,展示了一位堅強有激情的、熱愛生活、熱愛土地的女拓荒者的生動形象,生動地詮釋了作者的生態(tài)女性主義。
關鍵詞:生態(tài)意識 ?女權主義 ?《我的安東尼婭》
薇拉·凱瑟于1873年生于美國弗吉尼亞州。9歲那年,她隨父母搬到中西部內布拉斯加州大草原的一個小鎮(zhèn)上。這次搬遷對她在心靈與藝術上的影響持續(xù)了一生。她在那里接觸到從歐洲各國涌來的新移民,這些后來成了她文學創(chuàng)作的素材。凱瑟的著作主要體現(xiàn)的是人與自然共存共榮的理念,她的作品也因此成為詮釋生態(tài)主義的主要讀品。作為一種文本批評或話語批評的女權主義,凱瑟的作品體現(xiàn)了女性需要有話語權和其他權利,解救作為人類生存環(huán)境的大自然并還人性以自然。其終極關懷是重建人與自然合一的精神家園,其作品進一步告誡我們,只有和自然和諧共處才能獲得共生和共同發(fā)展;否則,人與自然只能同時走向毀滅。
一 ?生態(tài)女性意識
在《我的安東尼婭》一書中,從多個女性角色的身上表現(xiàn)了人對自然的關懷意識,如安東尼婭、吉姆以及吉姆的祖母等。除此之外,作品還體現(xiàn)了女性應有的地位和尊重,當然最主要的人物就是女主角安東尼婭。20世紀的美國,也就是作者薇拉·凱瑟創(chuàng)作時期仍然是一個以男性為中心的父權主義社會。在當時的社會生活中,男人占據主導地位,男人似乎是天生的優(yōu)等人,而女性卻是沒有任何社會地位或者即使擁有也是微乎其微的低下的社會地位,不管是在政治、經濟、文化、思想認知、倫理等各個方面,男性的地位總是高于女性,并且在父權主義思想中認為這種男尊女卑的性別秩序不僅是普遍存在的,而且是不會改變的,是自然形成的。所以薇拉·凱瑟的小說《我的安東尼婭》體現(xiàn)了女性通過堅強意志、自強、獨立為自己帶來幸福和滿足最終實現(xiàn)了自身價值,是對當時的父權社會無疑是一種諷刺和抗爭。
在小說中,有許多地方顯示了女性的關懷意識。比如,小說是以吉姆這一男角色為敘述者來贊揚安東尼婭的非凡品質的,而這是最重要的體現(xiàn)以女性為主的意識。小說開始以吉姆的回憶為線索,吉姆兒時與安東尼婭相遇,在他的眼中,安東尼婭是一種別樣的存在,她是自然與女性的結合。小說中,吉姆與安東尼婭并不是戀愛的關系,而只是一種朋友的關系,單純的友誼。男女主人公一直以來都是以欣賞的眼光來看待對方,吉姆更是認為安東尼婭是隨著歲月流逝而變得越來越來璀璨的女子。這部作品并沒有像其他文章一樣描寫主人公的愛情故事,而是體現(xiàn)出一種靈魂和心靈的贊美。除此之外,在安東尼婭的家庭中,她也是一個不可或缺的存在。比如,她可以安撫失意的父親;寬慰勤苦勞作的母親;照顧家中年紀幼小的妹妹;忍受哥哥的無理取鬧。安東尼婭這個來自大草原的女性,做到許多男人都無法完成的事情。在父親去世后,安東尼婭從父親的掌上明珠變成了一個高高大大身體強壯的大姑娘,并像一個男子漢一樣干活,她決心幫助哥哥把土地變成一個好農場。對于這種變化,她并沒有覺得不妥,相反的,她認為可以像男人一樣勞動是一件自豪驕傲的事情。這就是作者要體現(xiàn)的可以與男人平等的女性。長大后的安東尼婭依靠自己的堅強、樂觀、獨立使自己的生活有了改變,擁有了幸福的家庭,開建了自己的農場,在家庭中更是處于領導地位,并且是主要經濟的創(chuàng)建者。這也進一步體現(xiàn)了作者的女權主義觀點,和對于女性的社會地位不高的不滿以及對男權主義的反抗。
無疑,像安東尼婭這樣的女性是一種新的社會存在,她美麗自強,堅韌理性,坦然優(yōu)雅與過去的唯命是從、沒有主見、依靠男人的舊時代女性形成一種鮮明的強烈的對比。最終,安東尼婭擁有了自己農場,證明了女性也可是主要經濟的創(chuàng)作者,這不僅僅是男人才可以完成的事情。這樣不同于以往的任務創(chuàng)設和故事情節(jié)安排不僅打破了父權主義至上的枷鎖,更是開創(chuàng)了女權主義的先河,開始了對于女性社會地位的強調和肯定。最終通過這本書完完全全展示了堅強的獨立的女性意識。
二 ?生態(tài)人文意識
當年在內布拉斯加草原上,凱瑟和那些來自東歐的移民們天天在一起。凱瑟是通過自己記憶中的人物原型去塑造的《我的安東尼婭》里的人物。凱瑟在這部作品當中對在美國艱苦創(chuàng)建家園的那些來自東歐的第一代移民的經歷進行了真實深刻的描繪。跋山涉水、漂洋過海的他們才抵達了這片全新的國土。因為東部地區(qū)擁有著優(yōu)良的自然環(huán)境,開發(fā)的時間也比較早,早些時候的移民已經搶先占領了這里,等他們到來的時候,東部自然已經沒有立足之地了,所以他們停留在了中西部,當時的中西部還只是一片荒漠。但小說的背景還就是這片西部邊疆,給讀者們描繪出了一幅特別有生態(tài)內涵的畫面。
《我的安東尼婭》一書將多姿多彩的動物形象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在祖母的菜園里吉姆看到的身上花紋呈黃色和褐色的一條菜花蛇,躲藏在地下面的金花鼠,一群土拔鼠舒適地生活在那厚實的土地下面的窩里,還有住在洞里的獾經常望著在外面干活的伯丹太太,以上這些都是在這本書中被提及到的動物。拓荒者在草原上的生活狀態(tài)被凱瑟透過動物形象生動地描繪了出來。在人類社會里面,為了某一種目的才會有目的性地去制造出一切東西,從實質意義上來說,人類才是這些東西的中心,但恰恰相反,大自然就不是這樣的。那些動物形象所代表的是一種還需要時間或者是一個過程去駕馭的一種生命力、一種還發(fā)展的不夠成熟、需要授予給其一種最開始的原始的狀態(tài),不是有目的性地去設計,就是它們最基本的特點,因為大自然沒有藍圖,自然而然也就不需要去設計什么了。但是在人類中心論這樣的一種文化當中,動物卻總是被認為是一種異類很難融入其中,往往會被排除在外的。
伴隨著漸漸成熟起來的安東尼婭,女主人公和擁有女性特性的草原匯聚在一起。以這種意義作為出發(fā)點的話,這部小說中所述的生態(tài)就是想表明“土地就是女人”,不僅僅是想說“把土地當成女人”這么簡單了。一個特別“莊重而嚴肅的主題”就由草原與女主人公兩者來共同組成,這部小說的感染力變得愈發(fā)的強烈。小說通過對土地的人格化,草原被深深賦予了“一種動態(tài)的感覺,一種意境還有一種性的特點”。因為土地與婦女內在上有著這種聯(lián)系,“自然和文化之間的就如橋梁般的重要位置是女人所占有的”,這是生態(tài)女權者所特別強調的。對于草原,女主人公有著極強的認同感,她還特別地迷戀土地,以及和自然環(huán)境的結合,與使用刀劍這種較野蠻的方式去征服土地的父權制主導下的做法完全是截然不同的。在性別差異的基礎上,假如人類下定決心要對他們的性別關系進行變革的話,那就將父權制徹底摧毀掉,這樣的話,人和自然之間的關系也就能隨之改變了,這也就是生態(tài)女權者所認為的。
安東尼婭這個女性角色是作者在這部小說里主要的描寫對象,是全書的重中之重,所想表達的主要觀點就是從安東尼亞身上展現(xiàn)出的生態(tài)哲學。對于自然,她似乎有著一種天然的聯(lián)系,她是堅強、獨立、生命力、美的完美化身,她的眼睛充滿了熱情,似乎像閃著光一樣,就好似“陽光照射在了樹林里那兩口棕色的池塘上”似的;每當她干活的時候,臉龐紅彤彤的就好似那“暗紅色的梅子”;她不僅給受傷了的小昆蟲做窩,還會和它們說說話;當她遇到挫折的時候,重新返回自然去,最終找到了屬于自己的幸福……她身上那種透著質樸原始的特有氣質和獨特的眼神,讓吉姆一輩子都難以忘懷,她就好像是大自然派到人間來的一個靈魂使者一樣。吉姆的祖母是一位特別善良特別勤勞的婆婆,她也是一位對大自然充滿熱愛的女性,曾經她這樣說過:“當一個人到了一個新的地方動物總會使人倍感親切。在我干活的時候,總是喜歡跑出來遠遠的看看我?!痹诎矕|尼婭和祖母的身上,和諧共處非常完美地呈現(xiàn)出來了。
三 ?生態(tài)女性主義
伴隨著女性主義思想流派的發(fā)展,《我的安東尼婭》這部作品激起了人們的評論欲望,一股評論熱潮就這樣出現(xiàn)了。作者薇拉·凱瑟因此被貼上了一個這樣的標簽,那就是生態(tài)女性主義。對于文中安東尼亞這一女性形象的塑造,作者有著自己的期望,也有著自己的身影,作者是出生在鄉(xiāng)村里的一個農場家庭的,童年都是在寬廣的大草原上度過的,這些生活成長環(huán)境與安東尼婭是很像的。這樣的童年生活經歷在她的文學創(chuàng)作上給予了她特別多的題材和靈感,漸漸萌芽的不只有她的女性意識還有生態(tài)意識,女性和生態(tài)兩者之間一定存在著一種很奇妙的某種聯(lián)系這是她所認為的,因為假如女性和男性相比較的話,女性往往是更富有愛心的那一個。她同安東尼婭一樣對土地充滿了無限的熱愛,而且對于男權中心主義是很不贊成的,她認為不應該有性別歧視,人人應該生而平等互幫互助的,她倡議人類和自然應該和諧相處,人類真正意義上的自由和解放也是她所提倡的。這恰好符合生態(tài)女性主義的核心理論,也就是“她相信致使女人受壓迫與控制的社會心態(tài)和致使地球環(huán)境被肆意濫用的社會心態(tài)是有著直接的關系,并且緊密相連”。生態(tài)女性主義的思想自從出現(xiàn)以來,就一直認為女性與自然之著存在著一個非常微妙的關系。同時,這種思想流派還相信,生態(tài)學生一定是一個名女權主義者。當這種思想不斷的延伸之后就形成了女性主義的觀點。這種觀點在形態(tài)上一直都堅持改善人類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堅決反對男性中心論以及人類中心論的價值觀念。他們覺得女性具有勤勞、直性等多個方面的特征。在《我的安東尼婭》中所描述的女性形象,具有了熱愛家長、熱愛土地、熱愛自然、關注人類發(fā)展等特征。從小說中的描寫可以看出,這是一種關懷女性與關懷生態(tài)兩者之間的結合體,同時也是表現(xiàn)出了她所具有的生態(tài)女性主義價值觀。她希望能夠通過小說來喚醒人們的觀念,想要通過自身的努力來凈化當時的社會不良風氣,在小說中處處都流露出了她對女性生態(tài)智慧的歌頌。
四 ?結語
總而言之,《我的安東尼婭》是關于生命的頌歌的一部作品,作者塑造了安東尼婭這個全新的新社會女性形象,她對大自然擁有著無限熱愛,無比堅強獨立、渴望獲得與男人一樣的地位,并透過吉姆這個男性的視角給與了她很好的贊美,所具有的意義是非常深刻的。不管安東尼婭在童年、青年或者是老年的時候,那顆勤勞善良的心她一直以來都保持的特別好,渴望人類能和自然和諧相處,達到天人合一這一境界;渴望不再有性別歧視,女性擁有同男性一樣的平等地位。在這部作品里面最為明顯的就是對生態(tài)和女性的那種關懷意識。這部作品剛好可以讓人們好好審視一下女性生態(tài)主義這一問題。
參考文獻:
[1] 林海英:《尋歸自然家園的生態(tài)智慧——重讀〈我的安東尼婭〉》,《安徽文學》,2011年第10期。
[2] 孫宏:《薇拉·凱瑟作品中的生物共同體意識》,《外國文學研究》,2009年第2期。
[3] 劉蔚婷:《發(fā)現(xiàn)薇拉·凱瑟在〈我的安東尼婭〉中的南方情結》,《安徽文學》,2008年第5期。
[4] 聶珍釗:《文學倫理學批評:基本理論與術語》,《外國文學研究》,2010年第1期。
(張明杰,陜西理工學院外國語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