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隨著發(fā)展差異化、層次化的出現(xiàn),人們正奔向一個價值、目標多元的社會。社會價值、目標多元,結果便是各種思想潮流的涌現(xiàn),好的壞的一并發(fā)展,由于我們的社會正處高速發(fā)展的進程中,各種社會矛盾突發(fā),教育以及國民素質還不能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尤其一部分青少年辨別能力差,加之社會引導乏力,致使一部分人呈現(xiàn)價值困境,如何重建人們價值目標,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價值目標的意義
價值目標多元,可能是好事,但也可能是壞事,這取決于人們的價值評判標準,標準是什么,決定了結果將會是什么。同時,其中還取決于人們是否有評判好與壞的能力。追求高大上,抵制假丑惡,但是,民眾有評判的能力嗎。為什么談價值目標建設的意義,我想無非有以下幾點意義:
一是營造健康、向上的社會氛圍。什么好什么壞,社會要堅持什么,抵制什么,要有標準,如果一個社會好壞都不分,那這個社會也就完了。當前,文化氛圍不是太好,好像對的是如何去逃避責任,如何去規(guī)避風險。當然不是自己的責任可以不承擔,但一個人除了自身責任外,還有社會責任;風險也可以規(guī)避,但不能壓制人去不冒險,去探求冒險的快感。如何鑒定一個社會的氛圍的好與壞,關鍵是要看這個社會主張什么,反對什么,如何這個社會主張人內心的良知,那這個社會的氛圍就是好的,如果人起碼的良知都要反對,那這個社會就是一個很糟糕的社會。
二是樹立正確的價值導向。什么是正確,什么是錯誤,評判的標準是什么,可能這個問題只有良知說了算,而非某個人特殊的人生經(jīng)歷去鑒定的理論性的標準。去掉所謂的矯情,去掉那些需要寵你的理由,立身處世的標準應該是一個正向的標準,而非過好日子不折手段,從思想上厭惡那些比自己好的。從做好一個好人出發(fā),整理自己,使自己發(fā)現(xiàn)自己的優(yōu)秀,發(fā)現(xiàn)作為人的價值及意義。
三是厘清思路上的錯誤。很多人都是從自己、家庭、社會、國家出發(fā),看待身邊、世界所有的事情,至于自己是否狹隘了,毫不關心,關心的是當下是否好了,自己、家庭、社會、國家是否好了,沒有從是否自己是一個好人,一個完滿人出發(fā);沒有從在自己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說自己無愧于我們有限的人生的人出發(fā)。
價值目標的扭曲
當前,人們信息的來源非常廣泛,書本、電視、網(wǎng)絡、文藝等都是比較多途徑,現(xiàn)在就來講講這幾個途徑出的問題:一是書本。今天的社會,書本也不是唯一獲取社會信息的途徑,現(xiàn)代人,現(xiàn)代的文學界,有些許落寞?,F(xiàn)代的文學界,幾個文人搞點矯情的文墨,狹隘的個人思維,在哪里說自己就是一個作家,還美其名曰說點真性情就是好文章,垃圾就應該放在垃圾的位置,而非拿出來臭人。寫點虛幻、穿越,還覺得這個人思維具有跨越性,創(chuàng)造性,狗屎,一堆壞東西。還有就是好多人連自知自明都沒有,還妄談自己是文人,寫一些狗屁東西,就想流芳百世,那是想讓后人罵娘的態(tài)度,希望有幾個作家對號入一下坐。二是電視。電視已然成為人們信息來源的重要源泉,人們有四分之一的時間都與電視相關,大量的信息量來源于電視,電視臺為了贏取觀眾,不擇手段,什么真人秀、選秀、脫口秀節(jié)目,真是無語。觀眾也有看別人出丑,自己高興的心里。當然,也有電視臺的原因,為了收視率,不擇手段,這樣的節(jié)目,還能說是主流媒體嗎,想想吧,不要為了生存,不擇手段,你也是拿納稅人錢的,對社會負點責任。三是網(wǎng)絡?,F(xiàn)在的網(wǎng)絡紅人很多,什么郭小姐、什么芙小姐、什么方先生,什么到底是叫金先生還是金小姐的人,一類恬不知恥,混淆視聽、不知底線的人,不知正向引領的人,簡直叫人作嘔。還有一幫以寫虛幻、穿越、跨界的網(wǎng)絡寫手,不知你們是否還有良知,為了你的所謂生存,荼毒青少年身心,你們哪些腹黑的小心態(tài),還不如洗碗工來得偉大,當然,你們連與洗碗工相提并論的條件都沒有。四是文藝,現(xiàn)代的文藝也不知出了什么問題。高大上的東西好像遠離了我們生活,展現(xiàn)假丑惡成了逗樂大眾、調侃生活的主要手段。什么藝人與那個高層有染,成了人們解悶的主要途徑。文藝與電視的結合,成了文藝末路的導火索,人們都以上電視作為知名的手段,而忽視了文藝本身的傳承性,歷史影響力,心靈震撼力。
凡此種種,讓人揪心;凡此種種,亦讓人感覺淡淡。社會若此,問題重重,也是當然,但影響的是人,不可復制,不可回頭的光陰,做一個對他人、良知、歷史負責任的人,亦是必然。
價值目標的重建
如何治理思想、價值的混亂,我想可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首先,傳播正能量,抵制假丑惡。認知正能量、假丑惡,那也是能力,“正”應該滲透到每一個角落,從上至下,從下至上,從里到外,從外到里,每一個角落,每一寸土地,每一個行為,每一個人。當下,極端思想成災,墮落、享受成災,以比官大、比錢多成風,為達目的不擇手段,推卸責任成為一種正常心態(tài),扶不扶,成為社會糾結的問題,如何解決這一問題,我想,應該從正能量入手,什么是正能量,它是一種發(fā)自心底,給人打雞血一樣的東西,它讓人瘋狂,讓人著迷,讓人無愧于人生的東西。正能量的傳播,是矯正思維,厘清思路的唯一途徑。正能量就是一杯凈水,在你腸道污濁時,清理腸胃,重建健康;正能量亦是一劑良藥,在你痛苦時給你以希望;正能量亦是一盞明燈,在你黑暗尋覓,讓你看到你尋覓的東西。
其次,重建經(jīng)典,打造大師?,F(xiàn)在的社會,不信大師,不信有良知所在,正向西方人看待國人一樣,覺得我們沒有信仰。我想,對于我們來講,哪個上帝就是大師,大師是什么,大師就是凈水、大師就是良藥、大師就是希望、就是明燈,就是你努力的方向。我們的社會,彼此不相信任,彼此相互比較,你好就證明我差,一種希望別人比自己差的心態(tài),而非相互鼓勵、相互扶持,我們需要如何做,彼此把彼此作為神,一個可以成為神的人。就是要營造一個大師輩出的社會,而非小丑輩出、異類輩出的社會。
其三,找尋良知,合理情欲。現(xiàn)在的社會,人們生活壓力大、生活煩惱多,缺乏起碼的判斷能力,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人們不在乎,只關心我是否被時代甩在了后面,緊趕快追,想盡一切辦法使自己更優(yōu)秀,小孩上了這個輔導班又上另一個輔導班,從生到死,都疲于奔命,于是把自己的心裹起來,心中哪點良知到死都不能發(fā)現(xiàn)。親人相互不了解,彼此缺乏關懷;夫妻彼此缺乏溝通交流,互相不理解,相互抵觸,各有各的世界,看似獨立,其實矛盾重重;同事間互相拆臺,相互詆毀,只有競爭,沒有合作;人與人之間互不信任,相互提防。如何處理這些問題,我想要找到人的原意,生活的原意,否則,父母與子女間相互覺得你欠我的多,我欠你的多;夫妻間各自為政,互不體諒;同事間生怕你不早死、不早退休;人與人之間過河拆橋、互不信任。孝悌之事鮮有、淫邪之風日盛、落井下石之事頻發(fā),乘人之危已然合理。凡此種種,叫人心寒。究其原因,就是人們無視自我良知,以生存為本,忘記良知才是指引你我前行的目標,縱情聲色,得過且過,無視人生真諦,卑微、怯懦了卻殘生。
作為一名教師,一名思政工作者,深感責任重大,又感勢單力薄,全社會如何樹立良好的風氣,建立合服人性、社會發(fā)展價值標準,是我們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必須關注和踐行的重大課題。
作者簡介
張將,男,1981年3月出生,貴州息烽人,哲學碩士,思想政治課講師,輔導員,現(xiàn)為貴陽護理職業(yè)學院教師,一直從事學生教育管理及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