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仁覺旦
【摘 要】新的教育發(fā)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強調人的發(fā)展。著眼于建立一個“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促進教師不斷提高的評價體系”,重視教師的教學反思、學術研究、教學創(chuàng)新。在管理機制上以師生為主人,以教師、學生的發(fā)展為根本。建立由學生自己、同學、教師、家長共同參與的,包括學業(yè)成績評定記錄等主要內容的,側重過程評價,體現形成性評價的評價方案。
【關鍵詞】管理 評價 發(fā)展
學校管理的對象首先是教師,教學管理的核心在于評價。評價是“一根指揮棒”。教師的教學活動和學生的學習活動和最終的教學效果都要聽這根“指揮棒”的指揮,發(fā)揮評價的導向作用。評價的作用巨大,因此評價措施的本身必須科學。否則,就會把教學活動引入歧途,影響到學生的健康,協調發(fā)展。學校應把評價機制作為教學管理的核心來抓,努力通過評價促進教學良好發(fā)展,實現辦學理念、辦學目標、人才培養(yǎng)目標。
新的教育發(fā)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強調人的發(fā)展。因此實施教學管理,要著眼于建立一個“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促進教師不斷提高的評價體系”,實施教師綜合性評價,發(fā)展性評價。
傳統(tǒng)的教學管理以分數管理教師,使分數異化為學校控制教師的魔杖,教學變?yōu)楣?;以章為本,以罰治校抹殺了教師的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更多地表現為應付、搞形式主義;在管理中以“權”為本,權力至上,忽視了教師的主體性,是管理成為了權力的象征,缺乏人性化。
新課程改革注重以校為本的教學研究制度,重視教師的教學反思、學術研究、教學創(chuàng)新。在管理機制上以師生為主人,以教師、學生的發(fā)展為根本。把教學研究、教學實驗、創(chuàng)造性教學和校本課程開發(fā)、師生關系引入考評,旨在建立促進教師成長的考評制度。在不斷的實踐中,我們嘗試建立了教師綜合評價方案,指導教學活動。
《教師綜合評價方案》遵循的三個原則:
綜合性原則:改變傳統(tǒng)的以成績?yōu)樵u價的唯一手段,使評價多元化:教師同行、管理者、學生、家長都是評價的參與者,使評價多層面化:關注教學效果,同時評價教師自身素質。
主體性原則:評價的主體是教師自己,其它評價是為了更好地促進教師客觀自評,以自評促進反思提高。
發(fā)展性原則:注重從過程評價促進教師反思提高,從反思提高看教師發(fā)展,注重從教師促進學生發(fā)展的角度評價教師。
《教師綜合評價方案》實施策略:從學校評價、教師互評、學生評價、學生家長評價四個角度,促進教師自我客觀評價。學校評價的主要內容包括:教師自身素質(職業(yè)道德;業(yè)務理論;反思能力;教學能力)、教學效果(學科成績;學科活動;學生學習品質;學生發(fā)展技能)。教師互評主要評價教師間的尊重、合作、互助。學生評教主要由學生從師生關系民主、融洽;教師尊重、贊賞學生;幫助、引導學生;對待教學認真、嚴謹方面給予教師以滿意度的評價。家長對教師的滿意程度。評價的主要方法:問卷、考試、觀察、成果評定等方法,評價結果按照量化積分,劃分格次,同時給出用語言描述的綜合評價。為了更直觀地操作這個評價方案,制作了如下評價表。
教師綜合評價指標體系教師綜合評價的突出特點:注重從學生發(fā)展的角度評價教師,突出了學生中心;重視了教師專業(yè)成長;體現了過程評價,即評價的發(fā)展性。這一評價特別需要注意的是評價需要做到各種資料數據整理齊全,數據準確。
教學評價不只是教師綜合評價,還應該建立科學的學生評價方案,學生評價的目的在于“促進學生生動活潑、健康、富有個性的成長”。學生評價既要考慮學習的結果,又要考慮學習的過程;既要評價學生目前的發(fā)展狀況,又要評價形成過程的變化。因此建立由學生自己、同學、教師、家長共同參與的,包括學業(yè)成績評定記錄等主要內容的,側重過程評價,體現形成性評價的評價方案,對于實現培養(yǎng)學生成人、成才有著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