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改使我國基礎教育充滿生機與活力,每一個在傳統模式教學中的語文教師眼前一亮。新環(huán)境下的語文基礎教育課程,改變了傳統的教育模式、教學方法。教師角色變課堂的管理者為組織者,改過去獨霸課堂的占有者為參與者。新課改使教師真正地覺得解放了自己,走下了“講”壇,走進了學生學習知識的引領者的角色。課改使教師們的教學方式也悄然發(fā)生著變化,老師們也光明正大地、投入了極大的熱情研究教學方式方法,非常注重學生學法的鉆研。
《九年義務教育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課改重點是如何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教師教學模式的轉變,它關系到我們的教學質量,關系到師生的校園生活質量。因為教育必須著眼于學生潛能的喚醒、開掘、提升,促進學生自主發(fā)展,必須著眼于學生的全面成長,促進學生有特色的發(fā)展,必須關注學生的生活世界和學生獨特需要,促進學生的可持續(xù)性發(fā)展,教師必須給學生留有自主、探究的思維和空間。”
在這種大背景下,越來越多的老師在初中語文教學的過程中運用分組討論的模式。具體來說就是教師在教學中,將班級分為若干小組,對于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希望各小組用討論的方式找到問題的答案。教師試圖通過分組討論的教學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實現優(yōu)勢互補,資源共享,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發(fā)展,提高整個班級的學習能力。
在初中語文課改大潮下,教師運用分組討論模式的利在于:
一、學生變被動為主動,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分組討論模式,學生的自主性增強了,有更大的空間展示自己,不再是傳統的填鴨式教育的受害者。
二、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它讓每個學生平等參與學習,改變學習方式,學會合作,在自主探究中品嘗合作學習的快樂。分組討論的方式還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精神和責任感,為學生可持續(xù)性發(fā)展提供了可能。
三、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分組討論的模式撬開了學生的嘴巴,不再只是通過聽、記等死板的方式學習,學生們更多的是張開自己的嘴巴,表達自己的想法,一起討論,這樣整堂課充滿著生機與活力。
但是,通過深入的學習調查,學生們在課堂上熱鬧的分組討論,這在教學實踐上還存在一些的問題。 教師運用分組討論模式的弊在于:
一、追求形式化,教學效果打折扣。新課改,追求創(chuàng)新,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分組討論模式使語文課成了熱鬧非凡的活動課,脫離教學實際,追求形式,花里胡哨,誤導學生。
二、造成教學時間上的浪費,分組討論的效果不明顯。有些學生在上課之前并沒有做充分的預習工作,所以課堂上的交流就不能深入。還有一些學生把課堂討論的時間當做游戲娛樂的時間,缺乏管束能力,影響了語文課的教學效果。再者,有些小組分工不明確,沒有嚴密的組織,合理的組員搭配,沒有明確的角色分工,致使小組合作討論的效率不高。
三、教師的作用在降低。同學們熱鬧地進行分組討論,這段時間有的老師在等待討論結果,有的在忙自己的事情,對學生的談論質量不能進行有效地把握。一堂課下來,討論的時間過半,教師只是在最后的環(huán)節(jié)進行總結和評價,這樣的課堂效果可想而知,好多知識點沒有講到位。
對于以上分組討論模式在語文課中出現的弊病,我認為可以通過有效的改進措施提高教學效果和學生們的學習效率。
一、小組成員固定,角色分工明確。小組長,要能夠起到組織協調的作用,成員間能夠互相督促,共同進步。
二、教師要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fā)設計問題,使學生愿意說,有話可說。教師必須結合相關資料充分研究教學目標,通過全面思考來精心設計課堂討論主題。只有這樣才能夠保證學生在課堂上有較高的參與積極性,能夠營造最為濃厚的學習氛圍,從根本上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性和邏輯性思維能力。
三、選擇分組的形式要慎重。小組既可以是兩人組成,也可以是四人組成。但如果長時間沿用一種分組方式,勢必會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學生產生惰性。因此教師要針對學生特點,制定出多樣化的分組討論形式。
總之,初中語文課改大潮中分組討論模式不是萬能的鑰匙,在實際課堂教學中出現的利我們要不斷地發(fā)揚,而所反應出來的教學效率低下、浪費時間、教師引導力差等問題,這需要我們不斷地進行研究,不斷探索有效合作學習的途徑和方法,以實現學習方式的轉變,優(yōu)化課堂,促進學生發(fā)展。
向攬月,教師,現居湖南平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