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經(jīng)歷了幾千年歷史長河的考驗,積淀和承載了中華文化的精華,于漪老師就曾形象的稱之為“滲進了民族睿智的中華文明的地質(zhì)層”,可見老祖宗們留給我們的是怎樣的瑰寶,再加上經(jīng)過專家的層層篩選,選進教材的更是精華中的精華,瑰寶中的瑰寶。然而,縱觀現(xiàn)在的文言文教學現(xiàn)狀,學生普遍不愛上文言文,文言文也沒展現(xiàn)預期的魅力,教學效率低下也是不爭的事實。對此錢夢龍先生就曾一針見血的指出:文言文教學是語文教學改革的一個“死角”,即使在語文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的今天,這塊“世襲領(lǐng)地上”也仍然是一派“春風不度玉門關(guān)”的荒涼景象。
如何擺脫文言文教學的頹勢,提高教學效率,是擺在我們每個語文教學工作者面前的一個棘手的問題。筆者認為,唯有激發(fā)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讓學生愛學文言文,才能釜底抽薪,解決根本問題,學習效率也自然提高。筆者通過一定時間的摸索和實踐,發(fā)現(xiàn)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能很好地激發(fā)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一、感官激趣法
1.音樂激趣法
這種方法可以運用在導入新課和課堂總結(jié)時。比如以教學司馬遷的《鴻門宴》為例,在導入新課時可以播放《漢劉邦》中的主題曲《大風歌》供學生欣賞,也可以播放項羽的《垓下歌》這支古曲供學生欣賞,刺激學生的聽覺,調(diào)動起學生的情感和想象,吊足學生的胃口,從而達到激發(fā)學生閱讀、品鑒《鴻門宴》的濃厚興趣的目的。當然也可以運用在課堂總結(jié)時,音樂往往能很好地煽動學生的情緒,幫助學生更加深刻的領(lǐng)會課文的主旨,實現(xiàn)讀者和作者的無縫對接。
2.影視片段激趣法
教師可以有選擇性的播放與文言文內(nèi)容有關(guān)的影視片段,通過視覺的刺激來激發(fā)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以教學《廉頗藺相如列傳節(jié)選》為例,可以播放相關(guān)片段供學生欣賞,學生可以通過視頻直觀的了解當時的局勢和各國的關(guān)系,通過觀看廉頗、藺相如、秦昭王、趙惠文王等演員的表演來分析感受人物的性格特點,通過影視片段的播放,學生對課文情節(jié)也有大概的了解,上課時就不存在畏難情緒,有利于教師教學進程的展開。
通過影視片段的播放,一方面做到了多媒體教學手段和文言文文本教學內(nèi)容的有機結(jié)合,另一方面也充實了課堂內(nèi)容,以全新的視角去詮釋教材,會給以往沉悶的教學氛圍吹去涼爽的清新之風,以此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主體激趣法
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凸顯學生的主體性,時時刻刻要讓學生覺得自己是學習的主人,教師起到引領(lǐng)、檢查、督促的作用。筆者在教學實踐中,從誦讀、字詞梳理及教學內(nèi)容的拓展入手,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收到一定的效果。
1.誦讀激趣法
古人說得好:“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闭b讀本來就是一種生動有效的學習方式。誦讀不僅可以讀出抑揚、輕重,還可以讀出節(jié)奏、快慢,更可以讀出情感、境界。誦讀不僅可以培養(yǎng)語感,更能陶冶情操。筆者認為在教學每篇文言文時,安排一定時間的誦讀很有必要,這不僅可以讓學生意識到自己的主體地位,而且是真正的把學習的主動權(quán)還給學生,勢必會激發(fā)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從而激發(fā)他們的學習欲望。筆者通過長期的實踐和比較,覺得以下兩種方式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尤為有效。
(1)“物我兩忘”式誦讀
真正走進文本,達到物我兩忘的境界,讀出自己真正的感受和理解,教師可以在早讀課和課堂上讓學生發(fā)出聲音自讀,不拘誦讀的形式,不受他人的影響,無拘無束,隨性灑脫。唯有如此,才能得誦讀之精華,體會到作為學習主體性的樂趣。如果能做到這些,試問興趣還遠嗎?
(2)教師范讀,學生跟讀
文言文畢竟字少意深、音單義廣,教師很有必要引導、示范,明確停頓、語氣、語調(diào)、情感。教師高質(zhì)量的范讀不僅能夠感染學生,增加自己的教學魅力,還能激發(fā)學生的朗讀興趣。除此之外,教師的范讀還能給學生一種心理暗示:普通人一樣可以讀得很好,這無形中給學生以鼓勵。教師的范讀體現(xiàn)了教師對文本的理解,是對文本感情的再現(xiàn)。例如《赤壁賦》一文,蘇子泛舟江上,月色撩人,作者扣舷歌之,酒后吐真言,所唱四句均是楚辭體,且化用屈原語句,意圖顯而易見,就是以屈原自比,隱晦的表達了自己的仕途失意,人生悲慨之情,此處應讀出哀怨凄婉及對君主的思慕。學生可以通過教師的范讀品味文章情感,理解文章內(nèi)涵。學生在模仿的基礎(chǔ)上跟讀,才能讀準進而領(lǐng)悟。
不管是哪一種誦讀方式,都能很好地體現(xiàn)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增加學生的閱讀量,提高文言文的理解能力。而一旦具備了一定的語感,有了一定的古文閱讀能力,自然能讓學生樂學、善學、多學文言文,學習熱情一旦被喚醒,學習興趣也會不約而至,課堂效率自然會提高。
2.字詞梳理激趣法
文言文的學習,除了加強誦讀之外,對文言文中的字詞,采用梳理法,既便于學生抓住字詞規(guī)律,又能很好地凸顯學生學習的主體性,也能很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具體做法如下:首先在預習階段,教師將本課需要落實的重點字詞提供給學生,學生利用課文注釋、工具書,或者自己的積累自主梳理,為課堂上小組交流合作做好準備。其次在課堂上,教師給學生一定的時間,小組成員進行合作交流,之后把本組不能解決的問題提交,由其他組或者教師予以解決。最后,教師在學生自主學習、小組交流合作的基礎(chǔ)上,提出一些學生在預習中沒注意到的而又十分重要的問題或者是在學生自主學習、交流過程中普遍存在的知識性問題。教師最后可以用ppt表格的形式將學生的成果及教師的補充的內(nèi)容展示出來,供全班學生享用。
在字詞的梳理過程中,學生動手、動腦,合作共贏,不僅有實效的積累了文言詞匯,而且也體會到了學習文言文的快樂,興趣就油然而生了。
3.內(nèi)容拓展激趣法
學生對文言文基礎(chǔ)知識的積累,對文本的閱讀品鑒會因教材的局限而受到諸多的限制,因此在教學內(nèi)容上要引導學生拓展延伸,為學生打開另一扇門,以此來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endprint
同題材的拓展激趣
以司馬遷的《廉頗藺相如列傳》為例,我們可以把王世貞的《藺相如完璧歸趙論》介紹給學生,引導學生自選角度進行對比閱讀鑒賞,學生開闊了視野,勢必會產(chǎn)生閱讀的興趣。
同作者的拓展激趣
在教學蘇軾的《前赤壁賦》的同時,可以將他寫的《后赤壁賦》引入課堂,了解同一作者在不同時期面對同一事物不同的寫法,抒發(fā)不同的情感,從而更全面的了解蘇軾其人其文,以其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實踐激趣法
當下,有相當一部分學生之所以對文言文提不起興趣,是因為他們認為文言文在現(xiàn)代社會實用性不強,學了也是白學,根本用不上。面對這些學生的想法,教師一定要在文言文的實用性上下功夫,使之煥發(fā)出新的活力,讓學生覺得其實學習文言文挺管用的,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樂學、愛學文言文。筆者在長期的教學實踐摸索中,是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展開的。
1.以古克古,如魚得水
學習課內(nèi)的文言文,掌握文言詞匯,并能夠用所學的知識讀懂課外文言文,應對考試,這不僅是文言文教學的首要任務(wù),也是文言文閱讀能力的體現(xiàn),更是促使學生學好文言文的源動力。
所以教師在文言文平時的教學中要“授之予漁”,指導訓練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的運用課內(nèi)的文言知識解決課外的文言文閱讀,提高學生應對高考的能力,也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而一旦學生在課外文言文閱讀中如魚得水,所向披靡時,相信此時的他對文言文非但不會輕視,反而會格外重視,學習勁頭也會高漲,學習興趣也會大增。因為學生知道,只有學好了課內(nèi)的文言文,掌握了文言文的學習方法,才能嘗到高考文言文閱讀的甜頭。
2.以古促寫,其樂無窮
文言文以簡潔凝練見長,又獨具音韻之美。教材選用的都是文辭兼美、內(nèi)涵豐富、哲思雋永的名篇,里面又不乏一些經(jīng)典名句,比如“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薄案枧_暖響,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風雨凄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钡鹊扰e不勝舉。經(jīng)常誦讀,就會逐漸內(nèi)化為學生自己的知識儲備。在寫作中如果能使用這些經(jīng)典名句,就能使文章生色添彩,又能起到言簡意賅的效果,學生在品嘗寫作高分勝利成果的同時,也會意識到文言文在其中功不可沒,就會更加重視文言文的學習和誦讀,用文言文的學習去促進寫作,學生在其中樂趣無窮。
筆者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總結(jié)出了感官、主體、實踐激趣法,收到了一定的成效。相信在課程改革的春風拂照下,學生一定會與文言文漸行漸近,就算這個“玉門關(guān) ”再是偏遠,也總有春風吹到的一天。
金園園,教師,現(xiàn)居浙江紹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