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課堂教學使學生獲得發(fā)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作為教師我們應該認真思考怎樣合理有效地利用課堂45分鐘,在這有限的時間內,通過轉變教學方式,挖掘教學潛力,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教會學生有效學習,以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一、深入教材,制訂適當?shù)慕虒W目標
教材是教師連接課程標準與課堂教學的紐帶,是落實語文知識與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載體。教師必須有能力實現(xiàn)對學科教材的“居高臨下”,認真深入地鉆研我們手里的教材,才可以制訂出符合學生特點的課堂教學目標。教師還要有對知識體系的“融會貫通”,對教學方法的“靈活應用”,對學生學情的“胸有成竹”的教學職責。
在設計具體的教學目標的時候,首先要認真鉆研教學大綱,明確教學大綱所闡述的教學指導思想,從而制訂出符合大綱要求的教學目標。其次,教師要熟悉教材,鉆研教材。比如可以在文章主題、結構、語言、內容、思想性等幾方面去進行深入透徹的思考,這樣才算較深入地研讀了文本。最后,要研究對象,因材施教。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具體特點來設計教學目標。教學目標要能夠完成,要密切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和現(xiàn)在學生的學習特點,不要限制學生的思維,要幫助學生找到知識對于自身的意義,要激發(fā)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只有這樣,才能由原來傳統(tǒng)意義的“教學”改為更具有新意的“指導”,這才是新課堂教學的要求,才是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的關鍵。
例如,蘇教版語文必修一《江南的冬景》一文,在制訂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時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
1.教材與學情
《江南的冬景》是蘇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一第四專題“像山那樣思考”第一板塊“諦聽天籟”中的第一篇課文。從第一板塊所選的課文來看,主要是想體現(xiàn)大自然的純美及對這種自然純美的關注,那么教師在制訂教學目標時可以把重點放在引導學生欣賞和表述自然之美上。
2.教學設想
努力體現(xiàn)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力爭實現(xiàn)三維目標的交融,即要讓學生獲得知識、技能,過程、方法與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三者(三維目標)的協(xié)調發(fā)展。既重認知的理解,又重方法的介紹和情感的滲透。
本課圍繞“江南的冬景”展開,在對文章整體的把握上,由“江南”與“北國”的比較逐層展開,然后再對江南的冬景進行具體描繪,最后到語言的品味鑒賞時,充分理解比較手法的運用。從文本內容上看,關鍵在于弄清兩個基本問題:①作者如何展現(xiàn)江南冬景的自然美。②讓學生學會從語言特點、修辭技巧及文章意蘊等方面賞析作品。
3.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體會優(yōu)美散文的語言特色。學會從特色描寫等方面來賞析散文。理解文中寫景狀物的特點及其作用。
(2)過程與方法:閱讀比較,交流探究,品味文本意境美。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對自然的審美能力,通過對自然純美的關注,陶冶性情。
二、創(chuàng)設情境,設計合理有效的問題
學習的基本原理就是發(fā)現(xiàn)。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指導學生有所發(fā)現(xiàn),觸動學生思維敏感和活躍,激發(fā)學生的需求和新鮮感,從而產(chǎn)生“再學習”的動力。這就要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創(chuàng)設情景,設計合理有效的問題來達到這一目的。
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在課堂教學中,從內容到形式應該更強調學習者過程的體驗,使學生以樂于接受的主動學習的方式方法去學習。教師應重視創(chuàng)設情景,設計合理有效的問題,問題的設置應注意強調價值觀教育和道德教育,尊重學生成長規(guī)律,符合突出學生個性發(fā)展等新形勢下課堂教學的特點,使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學習的能力得到提高,開發(fā)性思維和創(chuàng)造力得到培養(yǎng)。
蘇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三第四專題的課文《鴻門宴》節(jié)選自《史記·項羽本紀》。眾所周知,《項羽本紀》是《史記》之中最為精彩的篇章,而其中的《鴻門宴》一節(jié)尤以刻畫傳神膾炙人口。文章圍繞“殺不殺劉邦”這一主線,把劉項在推翻秦王朝后為爭奪天下而展開的第一場斗爭演繹得波瀾起伏驚心動魄。一直以來,普遍的觀點都認為項羽的失敗是“性格決定命運”的必然,簡單的為這些人物貼標簽。在《鴻門宴》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就要從這一部分文字中去分析項羽、劉邦兩個人的性格。性格是一個人對待周圍的人的態(tài)度,教學中應引導學生從項羽、劉邦二人對待對手、部下、內奸、內應的態(tài)度去分析,同時要提醒同學人物的性格是復雜的,要注意從散落的細節(jié)中去進一步挖掘人物的性格。在這堂課上,可以設計這樣一連串問題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比如,鴻門宴到底是一場什么樣的宴會?鴻門宴上許多精彩片段是作者的虛構還是真實的再現(xiàn)?司馬遷在敘述歷史時有沒有破綻和遺憾?你對這個險象環(huán)生的故事產(chǎn)生過什么疑問嗎?鴻門宴上項羽該不該殺劉邦?項羽放跑劉邦僅僅是因為個人性格中的“為人不忍”剛愎自用嗎?劉邦得以全身而退的原因是什么呢?與《漢書·高帝紀》相比《漢書》極簡,那么《史記》多出的是哪些文字?這些內容又有什么作用呢?
教師通過對這些問題的設計,情景的創(chuàng)設,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充分展開質疑與討論,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了學生的參與度。讓學生感受課堂中“生命的涌動和成長”,獲得多方面的滿足和發(fā)展。這堂課在教師的精心設計下,不僅使學生看到了精彩傳神的描述,宏大的場面,鮮活的人物,豐富的情節(jié),也很好地再現(xiàn)了歷史的真實,提供了另外一種觀點去解讀項羽放走劉邦的原因:于名于實無利。這堂課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真正激發(fā)了求知欲,產(chǎn)生了學習需求。
三、培養(yǎng)能力,倡導多元化的學習方式
在新課程改革的形勢下,新的課堂教學要培養(yǎng)學生學會自主學習,提高學習能力,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真正得到體現(xiàn),使我們的課堂教學既重視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更重視學生的成功與發(fā)展。
“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人之資質有高下,工夫有生熟,學問有深淺,不可概以此語之。”由于受到各方面的影響和制約,學生性格、氣質、興趣、能力互有差異。有效的課堂教學就是幫助每一個學生進行有效學習,使每一個學生得到充分的發(fā)展。蘇霍姆林斯基強調:“學校的學習不是毫無熱情地把知識從一個頭腦裝進另一個頭腦中去,而是師生之間每時每刻都在進行心靈的接觸?!边@句話道出了教學的真諦。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應該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引路人。學生應該學會在教師教學目標指導下嘗試自主學習、探究學習,教師應該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嘗試多種方式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積極性和能力,讓學生從認知到行為到情感全方位的主動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
在課外閱讀練習《曬月亮》一文中,教師嘗試讓學生通過自主、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方式來品味語言、鑒賞文本的意境美。通過親近自然,在自然中感悟生命。具體做法:先讓學生自由閱讀文本,邊讀邊劃出好的寫景句或表達有特色的句子,以及作者感悟的句子。在與文本的對話中,在對話框里寫出自己的感悟和理解,并提出自己的質疑。(自主學習)接下來,請學生分小組討論交流,并在小組內討論解決一些問題。(合作學習、適時生成)在難題共解的環(huán)節(jié)將小組內解決不了的難題一起放在課堂上來討論解決,探根究底。(合作學習)在最后的環(huán)節(jié),一起再來體悟誦讀,與自然談心。(探究感悟)在這堂課的學習過程中,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中來,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體,在教師的點播下,自主的、合作的,探索性的學習,深入探究文本,將文章的主題、內容、構思立意等方面分析得清清楚楚。要知道沒有學生親身體驗學習全過程的經(jīng)歷,學習是無意義的;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參與”和“行動”是構成學習過程的要素,學生的學習要在行動中進行,沒有具體行動的學習常常是低效能的學習。所以要提高課堂效率,培養(yǎng)學習能力,必須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
實踐表明,這樣一種自主的、合作的、探索性的學習對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很有幫助的。如果教師能通過制訂合理有效的教學目標,創(chuàng)設適當?shù)慕虒W情境,設計高效的有引導性的問題,展開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就能真正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品質,學會一種有效學習的方式。作為一名教師,在教學中,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將是我們終身思考和探討的一個問題。只要我們始終思考著、探索著、實踐著,那么,我們的語文課堂必將發(fā)揮出其最大的效益。
沈芳,教師,現(xiàn)居江蘇昆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