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立君
我們看芭蕾舞演員的表演,直觀的感覺是“輕”,輕盈的如一片樹葉,一片花瓣,一根羽毛,一朵云,一陣風(fēng)……凌波微步,踏雪無痕,纖腰一搦,驚鴻乍瞥,如洛神,似飛天,給人以無盡的美感。
她們的“重量”到哪里去了呢?
所謂重量,就是地球的引力,人類已經(jīng)研究出了克服引力的方法,那就是速度。當(dāng)速度達(dá)到每秒7.9公里時,就可以抵消自己的重量了,即“失重”。
我讀過一些關(guān)于芭蕾舞演員刻苦訓(xùn)練的報道,她們的腳尖都要經(jīng)過磨得起了泡,之后是流血,結(jié)痂,長出繭子這樣一個過程。如果說宇航員的重量是用速度抵消掉的,那么芭蕾舞演員的重量是用鮮血和汗水抵消掉的。
能將很累很苦的事做得很輕松,這就是舉重若輕。想做到舉重若輕,先要經(jīng)過舉輕若重的磨練。舉重若輕,實際上是“超重”,猶如快速旋轉(zhuǎn)的陀螺,看上去卻像處于靜止?fàn)顟B(tài)一樣。又如鴨子在水上飄,樣子很悠閑,但兩只腳卻在緊張地劃動,所以老百姓有句俗話:鴨子鳧水──緊折騰。
有的人能把緊張繁忙的工作藝術(shù)化,似乎很輕松地“玩”似地就干完了,其實那正是高效率、高水平、高素質(zhì)的標(biāo)志,說明他已進(jìn)入了高度熟練有條不紊程序化的工作狀態(tài)。殺牛,是一項繁重、沒有任何美感的工作,但庖丁解牛卻如表演一場舞蹈,每一個動作莫不合乎音樂的節(jié)奏。所謂技入化境,就是把那些苦、累、生、澀這些“重”的東西都“化”得了無痕跡,“化”入了藝術(shù)的韻律之中。而手忙腳亂看上去挺忙的人,也許是真忙,也許還處在無序、雜亂、不熟練的階段。
還有一種舉重若輕是日理萬機(jī)之中的瀟灑,胸中自有百萬兵的自信。周瑜面對曹操八十三萬大軍,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曹阿瞞于大戰(zhàn)前夜,月明江上橫槊賦詩,吟哦“烏鵲南飛”;孔明先生獨守空城,對司馬懿千軍萬馬高歌一曲“我本是臥龍崗散淡的人”。真是亂云飛渡我自從容、驚濤拍岸閑庭信步。唯大將風(fēng)度、英雄本色能讓人在刀光劍影中看到芭蕾舞演員的輕盈。
(常朔摘自《心靈漫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