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黨樺
修訂后的2011年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獲取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引導學生鉆研文本,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品位;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加強對課外閱讀的指導,開展各種課外閱讀活動,創(chuàng)造展示與交流的機會,營造人人愛讀書的良好氛圍?!庇纱丝梢婇喿x的重要性,這就要求我們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要積極探索實現(xiàn)新的閱讀策略,改變以往強加式閱讀教學的陋習。讓閱讀如阿拉伯的神燈一樣照亮學生前行的道路。
一是引導想象,熏陶情感
引導想象??屏治榈略凇端囆g(shù)原理》中指出:“真正藝術(shù)的作品不是看見的,也不是聽到的,而是想象中的某種東西。”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馳騁想象也是教師的任務之一,透過文字“看到”意境,透過語言看到生活哲理,置身于作品之中,獲得美的體驗和人生感悟。而文本呈現(xiàn)在學生眼前的僅僅是一行行、一篇篇漢字,如果不引導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不懂得豐富文字進行再創(chuàng)造,那么出現(xiàn)在頭腦中的可能只是詞語所代表的抽象概念。這樣,學生就不可能進入作者所創(chuàng)設(shè)的意境之中,不僅無閱讀的興趣,更別提理解作品的情感意蘊。
在教學中,可以讓學生按這樣的要求展開想象:在頭腦中勾勒形態(tài),添上色彩、組成畫面,使畫面動起來,讓畫面更加細致逼真。例如,在教授王維《山居秋暝》時,讓學生先大聲朗讀,然后閉上眼睛在頭腦中勾勒秋天雨后的空山、明月、松林、清泉、山石、竹林、浣女、蓮葉、漁舟這幾個具體意象的形態(tài),然后分別給這幾個意象涂上色彩,最后再進一步用動態(tài)的語言進行引導……一會的工夫,學生不但對全詩有了較深的理解,而且完全背誦了下來。
熏陶情感。在閱讀教學中,要加大學生個人情感熏陶力度,強化民族感情,尊重多樣文化所反映出來的多種民族的情感內(nèi)涵,營造學生健康、豐富、積極向上的情感世界,從而發(fā)展學生的個性,促進學生身心健康。
如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第二段:“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那些村童居然對著面帶慍怒的老頭公然作賊,抱起稻草,嘻嘻哈哈,大搖大擺地走入竹林。由于年代久遠,學生很難想象到生活在那個時代里的杜甫的生活狀況,這就需要教者加以引導,若發(fā)問一句:“一根稻草都要,而且是‘群童,這說明什么?”學生馬上會想到“貧困”,再一點撥,想到安史之亂后民不聊生、天下貧困的整個局面,這些村童正是因為家境貧困,才會“當面為盜賊”,抱走那些今天視作垃圾的茅草。學生因此而悟到這些正是結(jié)尾的伏筆,進而深刻理解作者就是通過描寫他本身的痛苦來表達“天下寒士”的痛苦,表現(xiàn)社會的苦難、時代的苦難,最終為杜甫這種熾熱的、憂國憂民的情懷所感動,他們的愛國情懷也會受到潛移默化的熏陶。
二是彰顯個性,引領(lǐng)價值
倡導個性化閱讀、多元解讀的教學理念,是針對長期以來,教師或以自己的心得強加于學生,或用教參的答案固定思考方向,限制學生的想象自由;或強調(diào)閱讀技法,而忽視個體的情感體驗;或以大眾閱讀代替?zhèn)€性閱讀而提出的。學校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yǎng)能夠獨立思考的創(chuàng)新者,而不是培養(yǎng)鸚鵡學舌、人云亦云的模仿者。語文教材固然是經(jīng)過精心篩選的名家名篇,但這些名篇所昭示的相對于整個浩瀚而復雜的宇宙來說只是一家之言。“長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苯逃闹厝尉驮谟谧尭嗟膶W生去超越前人。所以,保護、發(fā)揮學生的個性,鼓勵學生釋放心靈,尊重學生的創(chuàng)見,使學生在閱讀中將注意的中心由作者、文本轉(zhuǎn)移到自身,從而超越文本,建構(gòu)新意,獲得發(fā)展。
如在教讀莫泊桑的《項鏈》這篇小說時,我按照教師輔導用書提供的觀點,對瑪?shù)贍柕伦髁诉@樣的定位:瑪?shù)贍柕率且晃粣勰教摌s、崇尚上流社會生活,為了一個晚上的風光而付出沉重代價的具有小資情調(diào)的人物??墒窃诜治鎏接懭宋镄蜗筮@一環(huán)節(jié)時,學生并沒有像我預設(shè)的那樣,被我的觀點所信服,反而幾乎一邊倒地選擇了贊同瑪?shù)贍柕碌淖龇?。這一現(xiàn)象引起了我的思考:用習慣性的定位對瑪?shù)贍柕逻@一人物形象進行解讀,是否真的準確、全面?
在課堂上我與同學們一起探討瑪?shù)贍柕律砩系牧硗庖幻妫阂皇撬纳屏颊\實守信,二是她的勤勞堅韌勇毅,三是她的平靜平和謙忍,四是她的自尊自重純潔??陀^來說,瑪?shù)贍柕碌纳鐣匚徊桓撸畈桓辉?,但她不甘現(xiàn)狀,憧憬和向往上流社會的豪華與高雅,理想雖然不夠高遠,但她希望生活得更好些,這并不為過。更為可貴的是,她遇到了天大的挫折后,沒有悲觀厭世,更沒有自尋短見,而是用行動一步步努力地改善著自己的生活。這從某種程度上表現(xiàn)出了樂觀向上的生活觀。學生用現(xiàn)代觀念多元化地解讀瑪?shù)贍柕逻@一形象,也給老師上了一課。
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時刻關(guān)注課堂上生成的新問題,并給學生提供探索“未知”的時間和空間,學生在課堂中個性化的生成活動和真正意義上的多元解讀,就能充分地表現(xiàn)出來。
我們一方面要倡導鼓勵學生個性化、多元化理解,一方面又要以豐富多元的教材主體內(nèi)容為依托,弄清一篇課文的人文導向。每個學生個體的知識背景、生活經(jīng)歷等又各有差異,對同一語文材料的理解和感悟難免參差不齊。當學生的理解出現(xiàn)片面性或不合社會道德價值規(guī)范時,教師應適時點撥或糾正。同時教師要發(fā)揮引領(lǐng)的作用,提倡多元解讀,但這樣的解讀要符合社會主義主流價值觀,有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在充分尊重學生自己的人生體驗的同時,不忘教師的主導和引領(lǐng)作用。
三是實踐多讀,升華悟境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在“閱讀教學建議”中明確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要逐步培養(yǎng)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chuàng)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的閱讀;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加強對閱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有些詩文應要求學生誦讀,以利于積累、體驗、培養(yǎng)語感。”
魏書生的“四遍八步讀書法”和《新課程標準》“閱讀教學建議”有異曲同工之妙?!八谋榘瞬阶x書法”中的跳讀,是讓學生抓主要內(nèi)容、記梗概、記主要人物,培養(yǎng)他們篩選信息、集中注意的能力;速讀,讓學生復述內(nèi)容,有利于閱讀速讀的提高,而且理清了思路,把握了文本的具體內(nèi)容;細讀和精讀則是整理知識,分析鑒賞了。這樣學生不但能對文中的情感感悟自得,而且閱讀的各方面能力都會提高,學習興趣自然就濃。通過各種形式的讀來由“感”而“悟”,也就是所謂的“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了。
閱讀是高度個性化的心智活動。文字的魅力是如此地無窮無盡,永遠帶給我們意想不到的驚喜。更重要的是,閱讀賦予了我們一雙慧眼,讓我們看到了生活的真諦。閱讀心理學的研究成果和教學實踐都證明,學生只有馳騁想象、盡顯個性、實踐多讀,才能真正獲得閱讀的獨特體驗和感受,才能熱愛閱讀、升華悟境,才能讓學生在感受語言文字魅力的同時幸福地棲居在美的語文課堂上,才能主觀感受到閱讀原來是如此快樂、美好之事。(作者單位: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qū)教師進修學校)
本欄責任編輯 曾維平
E-mail:jxjyzwp@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