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琳韜
作為一名歷史教師,我時刻思考著如何面對新形勢、迎接新挑戰(zhàn)。想要成為一名合格的歷史教師,我認為需要解決三方面的問題:講什么、如何講、如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為此,教師應做到以下三點:
一、教師應積極儲備知識
歷史教師應具備廣博的知識,不僅局限于掌握歷史知識,還要懂得各門學科的知識;不僅掌握書本知識,而且要了解實際生活中的常識。教師如果只掌握教材中的內容,結合教學參考書講解,勢必會讓學生覺得淺顯和抽象,學生聽起來也會感到枯燥和乏味。我在近幾年有針對性地閱讀了《中國歷朝通俗演義》《三國演義》《水滸傳》《紅樓夢》《西游記》《儒林外史》等書籍,這樣講課時能提供豐富的素材,使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更加濃厚。比如,在講七年級中國古代史時,由于對封建社會歷朝發(fā)生的事件有了更多的了解,我堅持科學性、歷史性、一分為二地看待歷史。比如,在講《三國鼎立》時,我結合東漢末年的社會狀況及曹操、劉備、孫權三人的性格特點和采取的措施,使學生更好地了解了官渡之戰(zhàn)、赤壁之戰(zhàn)及三國鼎立的形成,更好地評價了曹操這個人物。在講唐朝歷史《貞觀之治》一課時,適當補充了“玄武門之變”的故事,以便了解唐太宗李世民的帝王之路;適當補充了武則天如何從唐太宗的才人、唐高宗的皇后乃至廢掉唐中宗自立稱帝的故事,使學生更多地了解了唐朝這兩個主要人物的更多真實情況,增加認知,認識到他們的上臺雖然充滿了血腥,但執(zhí)政后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社會發(fā)展的措施,促進了社會的發(fā)展。
除此以外,歷史教師還要了解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的有關原理,把握好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現(xiàn)象和本質等各組矛盾的辯證關系以及英雄觀、發(fā)展觀、宗教觀、民族觀等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并能夠從正確的立場上運用正確的方法去講解、分析、評價歷史人物和事件,寓思想教育于歷史教學之中。生活常識在日常教學中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作為歷史教師,應該對生活常識有更多的了解,以便和學生有更多的交流,從而對歷史教學產生促進作用。
二、教師應熟練掌握教法
教師僅僅擁有淵博的知識是不夠的,還需要掌握一定的教學技巧,這既包括教學程序和方法,又包括嚴肅而豐富的教育理論和教育規(guī)律,后者更為重要。這要求歷史教師掌握教育學的基本理論,如教育的目的、教育的原則、教學的過程和教學的方法等一系列重要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問題,使我們在歷史教學的實踐中能夠自覺地運用教育規(guī)律,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選擇切實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以達到教學的最佳效果。心理學的研究和教學實踐表明:采用生動且適合學生心理發(fā)展水平的教學方式,可以成功地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為了使學生產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歷史教師必須營造一系列有利于歷史教學的內部環(huán)境和外部條件。
歷史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手段創(chuàng)設情境,用錄音錄像、投影、幻燈等更好地為歷史教學服務。如何使各種形式為歷史教學有效服務,是很多教師一直在探討的問題。在歷史教學中,有些內容可以重新利用音(錄音)像(錄像、投影、幻燈)手段再現(xiàn)歷史現(xiàn)象產生的時間、地點、歷史背景及其過程,給學生以充分的感性認識。例如,在上《三國鼎立》這一課的“赤壁之戰(zhàn)”時,教師可以先簡單介紹一下赤壁之戰(zhàn)的始末,讓學生有初步的認識,隨后教師可以選擇表現(xiàn)硝煙彌漫的戰(zhàn)爭場面的音樂或戰(zhàn)斗的吶喊聲的錄音帶,邊放錄音邊詳細介紹戰(zhàn)爭的經過。在此期間,教師可以隨著講述不斷地變換投影片(投影多為教師自制,可將戰(zhàn)役分為幾個部分,分別制作成投影),在音樂的渲染下,學生目睹刀光劍影的戰(zhàn)斗場面,聽著老師抑揚頓挫的精彩描繪,感到仿佛身臨其境。此舉不僅能培養(yǎng)學生對歷史課的濃厚興趣,而且可以將學生置身于特定的歷史條件中去認識和分析歷史,對學生加深記憶和增強對歷史的理解有重要的作用。
三、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在課堂的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舉辦活動課、辯論課、表演課等“走入歷史”,“走入歷史”就是我們日常說的“進入角色”,不過這一角色是在特定的歷史氛圍中再現(xiàn)歷史現(xiàn)象和歷史情景的角色。學生置身于一定的歷史條件去體察和認識歷史,從而闡述自己的見解,以達到深入掌握歷史知識、挖掘學生興趣的深刻性的目的。教師必須在對教材認識分析、選擇適當內容的基礎上多角度、多層次、多形式地設計教材,加強學生興趣的持久性和深刻性。比如,我在講《赤壁之戰(zhàn)》時,引出了諸葛亮舌戰(zhàn)群儒這一歷史場面,學生進行辯論,結論正是赤壁之戰(zhàn)勝敗的原因。我引導學生進入角色,讓學生體會當時的客觀條件,并提出有說服力的論點和論據。我將辯論結果加工成系統(tǒng)的結論,此法對于學生不斷鞏固加深已有的興趣和提高興趣的層次起到了促進作用。
作為一名歷史教師,我會繼續(xù)在工作中不斷摸索,使我的教育教學工作更有利于學生的發(fā)展,并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充實和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學方法。
(責任編輯 馮 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