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巍
核心提示:中國今天地位的變化,需要教育跳躍式的發(fā)展,需要大眾教育從直線路徑轉變?yōu)楦佣ㄖ苹慕逃J剑瑥亩鴮摿ψ畲蠡?。如果新的教育系統(tǒng)能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的生產方式,那必定會減少對政府的依賴。
世界著名未來學家約翰·奈斯比特及夫人多麗絲·奈斯比特出版新著《大變革:南環(huán)經濟帶將如何重塑我們的世界》(以下簡稱《大變革》),正在中國熱銷。在這本專著中,提出當今時代的兩大主題為“雙E”:教育(Education)和經濟(Economics)。約翰·奈斯比特曾擔任美國肯尼迪政府教育部副部長,多麗絲·奈斯比特亦長期關注教育,二人對教育問題均有深刻見解。圍繞“雙E”之間的關系,以及中國教育改革問題,《支點》記者對奈斯比特夫婦進行了專訪。
創(chuàng)造一個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環(huán)境
《支點》:一年多前,你們來到中國,出席了在武漢舉行的世界新興產業(yè)大會,我們就新興產業(yè)發(fā)展對你們進行了專訪。去年底,你們受邀到北京出席“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并擔任論壇國際顧問,今年初出版的新著《大變革》中也重點談論了教育。我有種深深的體會,覺得你們對教育非常重視。
多麗絲·奈斯比特:在當今世界,鮮有國家不關注教育改革。在世界各地旅行的同時,作為6個子女、14個孫子女的家長,我們也始終從一個家庭的視角關注著教育改革。
約翰·奈斯比特:在《大變革》一書中,我們提出當今世界的兩大主題就是“雙E”:教育和經濟,全球共同體進步的動力正源于此。無論是從全球發(fā)展的角度,還是在實現中國夢的過程中,教育和經濟兩者之間都緊密相連、相互交織。教育先進國家的經濟表現優(yōu)于教育落后國家。教育已經成為世界各國發(fā)展經濟的頭等要事。而中國教育目前在國際上和國家內部都處于一個特殊的位置。
《支點》:為什么中國需要繼續(xù)改革其教育體系?
多麗絲·奈斯比特:我們正處于一個“全球游戲變化”(Global Game Change)的時代,世界的權力、經濟和地緣政治關系正在發(fā)生重大變化?!拔鞣街行摹笔澜缯屛挥凇岸嘣行摹笔澜?。而在這種變化中,中國和中國人民就是游戲規(guī)則改變者,這對中國的教育體系提出了特別的要求。經濟發(fā)展已經使上千萬的中國人步入中等收入階層。而一個偉大的成功必然與教育有關。
約翰·奈斯比特:這與中國的地位變化與自身定位有關。在過去的十幾年里,中國經濟快速增長,被稱為制造業(yè)的“世界工廠”??梢灶A見,在不久的將來,中國的GDP將會成為全球第一。但是,如果想延續(xù)經濟發(fā)展、保持領先地位,中國應該知道自己必須作出轉變,從創(chuàng)造一個可以培養(yǎng)大規(guī)模生產的環(huán)境,轉變?yōu)閯?chuàng)造一個可以培養(yǎng)技術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環(huán)境。
與此同時,中國的自我認知也已經發(fā)生了變化。它明白在過去的200年里,幾乎所有重大的技術進步與發(fā)明創(chuàng)新,都是從西方發(fā)明并且傳播到全世界的。教育是具有決定性的力量,不但會改變一個人的人生軌跡,也會改變世界的面貌。西方能成為世界的中心,絕對不是因為它們的軍事力量,而是因為頭腦和智慧的力量。但是,中國已經奮起直追,擺脫了西方的限制,建立起了自己的人才庫。在制造業(yè)領域,通過加強機械生產而不斷提高的生產力帶來了GDP的上升和財富的增加,比如,中國的農民工就是它的資產之一。
要擁有適應新技術與新市場的能力
《支點》:你們提出當今時代的兩大主題是教育與經濟。那么,教育與經濟之間的關系是怎樣的?
約翰·奈斯比特:我們正處于從提升生產力轉變?yōu)閿底只a的過程中。以往的社會依賴制造業(yè)進步增加財富,今天的世界依賴數字化生產提高生產率。我們現在開發(fā)的是能夠做到定制化生產的技術,標準化生產線漸漸離我們遠去了?,F在人們對勞動生產率的需求也有了新變化。越來越少的勞動力可以生產越來越多的產品,這樣就會有更多的閑置勞動力投身開發(fā)新產品和新服務。與標準化生產轉變?yōu)槎ㄖ苹a一樣,對勞動力的要求也從數量上的轉變?yōu)橘|量上的。
除了生產周期變得越來越短之外,工作崗位的生命周期也改變了:重要的不再是曾學到了什么,而是重新學習、適應新技術與新市場的能力。每一個勞動生產者都要重新學習新技能、新技巧,擴展自己的知識領域。新轉變會創(chuàng)造一個重大需求,就是對教育的需求。是經濟發(fā)展的需求勾畫出了教育的未來,而不是教育行業(yè)本身的重塑影響了經濟。
多麗絲·奈斯比特:這就是為什么教育改革并不意味著增加課程。教育改革必須適應未來世界的日新月異。死記硬背的機械式學習方式,對于教育所起的作用總是占有一席之地——中國學生的優(yōu)異成績表現出了中國在這方面的力量。但是,當涉及到創(chuàng)新的最前沿時,教育的目標就不再是將已有的知識灌輸進學生的腦子,而是要滿足和培育學生進行探索的渴望和能力,引導他們從知道正確答案的坦途走向懷疑常規(guī)、挑戰(zhàn)未知的不確定領域。
《支點》:為什么你們說這種改革應該是革命而非演進?
約翰·奈斯比特:在中國的地位與定位發(fā)生著變化的背景下,教育需要跳躍式發(fā)展,從大眾化教育的直線路徑轉變?yōu)楦佣ㄖ苹慕逃J?,從而將潛力最大化。如果新的教育系統(tǒng)鼓勵創(chuàng)造性的天才找到自己的生產方式,這種教育系統(tǒng)對政府的需求、對行政命令的要求和依賴就會越來越少。這種教育系統(tǒng),應該鼓勵人們自己找到問題的解決方案。中國跳躍式發(fā)展至21世紀的技術水平,靠20世紀的教育方法是無法達成的,這是一種必然的結果。這也是為什么改革必須是一種革命而非演進式的過程。
不是把籃子裝滿,而是把火點燃
《支點》:你們如何定義教育的本質?
約翰·奈斯比特:西方有一句諺語:“教育的本質,不是把籃子裝滿,而是把火點燃?!边@句話對教育的本質做出了精準的描述。教育是學習如何學習,它應該是有激情的、充滿樂趣的。今天的世界有太多人無法享受生活,生活之夢蛻變?yōu)榕瓮苣?、等待退休;?chuàng)造性才能受到壓抑,機械式學習負擔沉重。應該明白,天才就像種子,它們的生長方式和結果并非總是可以預料的。教育不是不斷增加“籃子”所能承受的重量,而是保持“火”的燃燒。
多麗絲·奈斯比特:教育的本質不是單純的灌輸,而是讓人發(fā)現人性的本質?,F在有一個危險的傾向,就是經濟的壓力會使教育的水準和人類道德的標準下降。教育的本質是鼓勵和激發(fā)人們的靈魂和心智。
《支點》:中國目前的教育體系還存在什么問題?應該如何解決?
多麗絲·奈斯比特:中國有13億人口,其中大量是農村人口,進入一流的高中、大學的通道有限。但是,我們有資質良好的老師通過在線互動程序,在遠程高中里授課。這是一種解決方案,在適當的時候,它將為中國的農村地區(qū)以及那些無法承擔日益上漲費用的人們,提供高質量的教育。
約翰·奈斯比特:解決問題的密鑰之一是推廣在線教育?,F在連幼兒園的孩子都能夠快樂地使用電子產品,將科技革命成果與教育革命融為一體,也應是順理成章的事。在這個過程中,“慕課”(MOOCs,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即大規(guī)模開放式在線課程學習)可能會被“普課”(POOCs,Personal Open Online Courses,即個性化開放式在線課程學習)所取代,“普課”針對每一個學生創(chuàng)造程序。這樣的程序以及中國大學與西方大學的合作已經存在了。這種程序可以探測到一名學生是否注意力分散,并對此進行反應。與被限制在正確和錯誤答案之中相比,被挑戰(zhàn)實在令人激動。
《支點》:我們知道兩位都非常關注中國,非常樂意與年輕人打交道。多麗絲·奈斯比特女士還是中國六所大學的客座教授。請問,你們對中國的教育有何期望與寄語?
多麗絲·奈斯比特:中國擁有很多有天賦的年輕人,而在達成實現中國夢這一目標的過程中,他們中的每一個人都有價值。(支點雜志2015年5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