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英
摘要:新課程標準指出:“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不應該把它們當作外在的附加任務,應該注重熏陶感染、潛移默化,把這些內容貫穿于日常的教學過程之中。”這就對廣大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語文教師,我們應該根據語文學科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依靠文學的感染力,充分調動學生的情感因素,把德育工作滲透到課堂教學中去,以取得“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良好效果,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
關鍵詞:高中語文 德育 滲透
一、在師生情感交流中滲透德育
語文教學是教與學的統(tǒng)一,是一種對話,一種溝通。教師不僅要為學生傳授知識,更要與學生分享知識,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和學生做平等的朋友。比如,從講臺上走下來,讓自己回歸學生,為學生提供個性的學習空間,因為只有當學習的責任真正地從教師身上轉移到學生身上,學生自覺地擔負學習的責任時,其學習才是一種真正的自主學習,也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學會為自己負責,積極主動地完成學習任務,真正將學習當做一種興趣。
二、應吃透文本,把握結合點
語文學科區(qū)別于其他學科的根本特點是語文性與思想性的有機統(tǒng)一,也就是知識性與思想性的有機統(tǒng)一。因此,在語文教學中,語文訓練應在不脫離德育內容的條件下進行,二者必須統(tǒng)一在一個教學過程中。只有這樣,才能全面完成語文教學任務。
但是,語文課不等于政治課,在語文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廣大教師只能有效地將其滲透于語文基本訓練中,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把文本吃透,全面了解文本的知識性與思想性的結合點,明確一篇課文在進行語文能力訓練時有哪些是進行德育滲透的窗口,以便在教學時巧妙切入。如果教師對文章的結合點心中無數,或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抱著不求甚解的態(tài)度,單憑熱情去進行德育滲透,那么必然會導致德育滲透的失敗。由此可見,上課前教師對文本的深入分析和全面理解,意義重大。
比如,教《蘇武傳》前,教師就須明確對這篇文言文逐字逐句翻譯時應適時進行德育滲透,如愛國主義情操、民族氣節(jié)的教育,同時還可啟發(fā)學生學習蘇武在困境中堅守信念,為了民族和國家的利益,不被榮華富貴所引誘,無論境況多么艱難,也不曾改變自己的人生追求的高尚品格;學習《囚綠記》讓學生體會到在逆境中追求光明,堅持理想;學習《小狗包弟》讓學生學會反思、學會包容,敢于講真話;學習《赤壁賦》啟示學生在困難、挫折面前要樂觀豁達,不管順境、逆境都應寵辱不驚,隨緣自適。總之,在教學中教師應幫助學生正確領悟、理解文本,體會文本中蘊含的人物精神、人格、氣節(jié)、情操,使學生養(yǎng)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從而樹立為社會的發(fā)展、人類的進步而不斷進取、奮力拼搏的遠大理想與宏偉抱負。
另外,教師在進行德育滲透時,還應注意避免只教知識,不重德育,或者離開課本,只作空洞說教的毛病,讓學生在愉快的學習中接受思想的熏陶。
三、積累名言警句
在高中的語文教材中,有很多古今中外的名言警句,而有些文學作品的思想意識就是通過這些名言警句表達出來的。為此,教師應該緊緊抓住這些名言警句,并圍繞課文的重點和中心進行分析和講解。比如,在講解屈原的《離騷》時,教師不僅要讓學生領略作者的生平理想,了解楚辭的文學特點,還應該讓學生對文章中的名言名句進行全面的理解,讓學生能夠充分了解屈原為了解決人民的疾苦而做出的不懈努力。這對提高學生的思想意識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四、在言傳身教中進行德育滲透
葉圣陶先生說過:“身教最為貴,知行不可分?!边M行思想教育時,教師先要自己接受課文思想內容的教育,并內化為思想行動,為學生做出榜樣,這樣學生才覺得教師的話真實可信。作為教師,如果說的是一套,做的又是另一套,就會失信,這樣的教師即使能說出大道理也不能說服學生。相反,如果教師在教學中嚴格按照師德規(guī)范的要求去做,熱愛學生,嚴于律已,嚴謹治學,積極工作,便可給學生樹立好的榜樣,達到德育滲透的效果。
五、在作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作為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作文是學生綜合運用語文知識和其他各科知識而創(chuàng)造出來的藝術品,是現實生活在學生頭腦中反映的產物??梢哉f,作文寫得好壞和學生的思想水平有著很大的關系。因此,要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教師必須要把德育教育滲透于作文教學,告訴學生:要想寫好文章,必須做個好學生。正如葉圣陶先生所說:“思想認識是文章的質料,有質料是首要的,沒有質料如何能寫?”文章寫得好壞,關鍵取決于學生思想水平、認識能力、分析能力和語文知識水平的高低。學生的作文是學生世界觀、道德情操、理想追求、思想方法的一面鏡子,要學生寫出觀點正確、格調高尚、看法全面的文章,作文教學中就必須有計劃地滲透馬列主義、唯物辯證法的基本觀點,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培養(yǎng)高尚的審美情趣,充分發(fā)揮作文教學的特殊功能。
總之,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是一個引導者、鋪路者、開拓者的角色,教師的教學方式在無形中感染、熏陶著學生,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絕不能只注重學科的考試考核,而應該關注學生的內心世界,用愛去關懷學生,引導學生形成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
參考文獻:
[1]支玉德.對語文教學中思想品德教育的思考[J].大同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0(1).
[2]王義洲.語文教學中滲透思想教育的做法[N].中國教育報,2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