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梅
俗話說“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學而不思則罔”,可見“問題”對于學習的重要性,它不僅能帶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教學的互動性,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思考能力。然而,在實際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并沒有科學的運用提問藝術將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落到實處,進入提問誤區(qū)。從提問內(nèi)容上看,問題缺乏科學性、啟發(fā)性,學生不能從正確的方向進行積極的思考;從提問方式上看,缺乏循序性且急于求成,學生常常處于一知半解的狀態(tài);從提問對象選擇上看,提問對象帶有隨意性和懲罰性,學生很容易產(chǎn)生逆反心理;從提問結果評價上看,教師不注重對學生回答的分析和鼓勵,不利于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透過上述現(xiàn)象,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目前小學語文課堂提問教學部分的不足,為了改變這種現(xiàn)狀,教師應該尋找科學的教學途徑發(fā)揮課堂提問藝術的作用。
一、貼近學生實際,精選提問內(nèi)容
蘇聯(lián)杰出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說:“教師高度的語言修養(yǎng)是合理地利用時間的重要條件,極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率。”這就給教師提出了一個高標準要求:課堂提問不僅要講求科學性,還要講究藝術性。藝術來源于生活,提問藝術當然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例如,學習蘇教版四年級上冊中《九寨溝》一文時,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提問:你去過祖國哪些風景名勝?它們都有什么特色?今天我們一起去領略九寨溝的美景,你們覺得九寨溝與你們之前去過的風景名勝有什么異同點?你更喜歡哪一個風景名勝?通過學生自己的旅游經(jīng)歷為出發(fā)點,引出課文內(nèi)容,再引導他們把自己游覽過的景點與九寨溝作比較,從而有目的、有動力的去閱讀課文,進而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同時,提問時避免廢話啰嗦,問出的問題一定要抓住教材的重難點,才能避免不必要的資源浪費,讓課堂風生水起。
二、把握提問節(jié)奏,分層設計問題
優(yōu)質(zhì)高效的語文課堂提問環(huán)節(jié),應該是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思維能力以及教學目標和教學內(nèi)容進行系統(tǒng)、遞進的提問過程,達到環(huán)環(huán)相扣、由易到難的境界。例如,蘇教版三年級下冊《你必須把這條魚放掉》中,用細膩傳神的人物心理活動描寫,層次分明的向我們敘述了湯姆在爸爸的教育下把釣到的大鱸魚放生的故事,教育我們要時刻遵守社會公德。為了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文所表達的主題思想,教師可以設計三個問題:湯姆釣到了怎么樣的一條魚?為什么要放掉這條魚?湯姆最后有沒有放掉魚?第一個問題旨在讓學生體會湯姆不想放掉大鱸魚的心情;第二個問題引導學生仔細閱讀課文,關注湯姆和爸爸的理由,并討論總結出一定要放掉這條魚的原因;第三個問題也是最能體現(xiàn)主體思想的關鍵問題,通過湯姆放生大鱸魚的舉動,感染學生以湯姆為榜樣,做一個遵守社會公德的好孩子。三個問題層層遞進、緊貼文本,貫穿課文主線,不僅幫助學生理解文章中心思想,而且促進師生之間的對話交流,圓滿完成教學任務。
三、面向全體學生,尊重個性發(fā)展
課堂是大家的課堂,在課堂提問時,教師應該一視同仁,不能帶有色眼鏡,故意指定或回避個別學生回答問題。針對差生,教師可以設計類似“對不對”、“是不是”的判斷類問題;針對中等生,教師就可以提出“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這一類的分析描述型問題。對于優(yōu)等生,教師可設計“有什么異同”、“有什么啟迪、意見”這種比較創(chuàng)造型問題。只有這樣,才能給不同層次的學生以壓力,調(diào)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都能積極思考,參與教學過程,從而各有所獲,使他們都能形成“我能學好,我盟學得更好”的良好心理狀態(tài),從而激發(fā)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興趣愛好,在語文課堂提問中教師應該尊重學的個性,完成高質(zhì)量教學。例如,學習《我叫神舟號》接近尾聲時,教師可以問:“如果要求大家用不同形式表達對本文的理解,你們會用什么方式呢?”這時學生肯定會選擇自己喜歡的表達形式,如畫畫、歌曲、情景劇等,這些活潑自主的個性化表達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激發(fā)了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
四、建立評價機制,重視教學反饋
提問評價對教學效果的好壞起著決定性作用,積極的提問評價,能調(diào)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優(yōu)化教學過程,消極的提問評價,打擊學生學習熱情,降低課堂效率。一般,教學評價分文三類,即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和生生互評。當一個學生回答完問題之后,教師可以讓他自己說一說對自己的回答是否滿意,原因又分別是什么,這個過程就是學生的自我評價。在自評的基礎上,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同桌互評或小組互評,拋出類似“你認為他的答案怎么樣?”、“好的地方和不好的地方分別是什么?”、“如果是你來回答這個問題,你會怎么做?”這樣的問題,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充分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并互相取長補短,培養(yǎng)合作學習的精神。教師在評價時,要先明確學生的答案是否正確并分析學生答案好的地方和不足之處,給予學生以正確的答案示范,從而保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然而,有些教師在學生回答完問題之后,讓其坐下緊接著就開始了另一項教學活動,讓學生一頭霧水,不利于教學活動的有序展開。
結語:
總之,“一堂好課往往起源于一個好問題,一個優(yōu)秀學生往往也在于他提出一個有價值的問題,是一個會提問的人?!痹谡Z文教學過程中,正確運用課堂提問技巧有助于積極開展教與學的雙邊活動,課堂提問現(xiàn)狀中所出現(xiàn)的問題是可以消除的。然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提問藝術不是一朝一夕能夠熟練掌握的,教師只有在實踐教學中循序漸進的摸索提問藝術,打造出一套適合小學語文課堂的提問模式,為培養(yǎng)祖國明日棟梁奮斗。
【作者單位:高郵市秦郵實驗小學 江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