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芳
朗讀課文是語文課堂教學中最常見、最重要、最有效的訓練方式之一。無論是哪種體裁的文本,也無論是哪個年級段的課堂教學都離不開朗讀這個方式。《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加強對閱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F(xiàn)行的語文教材中有很多的課文都是要求學生誦讀,以利于積累、體驗、培養(yǎng)語感?!币龑W生多讀書,指導學生讀好書,是任何時髦的教法都無法取代的。閱讀教學應返璞歸真,以讀書為本,以讀代講,以讀悟情,以讀悟語。
一、重視朗讀的重要性
1.朗讀是我國傳統(tǒng)的學習語文的方法
過去所謂“好書不厭百回讀”,“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說明朗讀的確是很好的學習方法。它不僅能將文章讀懂,而且能在讀的過程中漸漸理解文意,掌握方法,提高表達能力。
2.有助于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和掌握
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積累了豐富的經(jīng)驗,值得我們繼續(xù)發(fā)揚“熟讀成誦”、“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這些蘊含著語文教學客觀規(guī)律的經(jīng)驗總結都強調了一個“讀”字。如晉代“五柳先生”陶淵明的思想“好讀書,不求甚解”,要求在讀書的過程中多讀,讀的多,不懂的文意會自然隨著讀理解和掌握。
3.有助于發(fā)展學生的思維
心理學家的研究表明,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重視朗讀,體現(xiàn)了小學兒童發(fā)展的特點。小學階段的兒童由于內(nèi)部語言還未得到充分發(fā)展,其思想形式帶有很大的情景性。國外心理學家認為,兒童最初“是在高聲的思維”,以后才“有外觀的語言過渡至耳語,再過渡到內(nèi)部語言”。小學兒童可以通過朗讀,用“聽”來進行思維,從而促進智力的不斷發(fā)展;用讀來調動學生學習,從讀中理解。正如一位外國詩人說的那樣:“從讀的情況可以看出讀的人是否真正理解所閱讀的作品。”
二、加強朗讀的指導和示范作用
1.做好范讀工作 感染學生
要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教師的范讀十分重要。因為課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讀代講,有些地方不讀好就不能理解好課文內(nèi)容。有時朗讀還可以營造氣氛,讓課堂氣氛達到最高點。這就需要教師本身研究朗讀,朗讀好課文,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師生才能情不自禁地共同進入角色。當然,教師范讀時要讓學生邊聽邊想,邊看邊畫,正確聽出切奏、停頓和速度,輕后果緩急,讓學生進入意境。特別像《十里長街送總理》和《再見了,親人!》這類感情色彩很濃厚的課文,更應該通過朗讀來體會文中的思想感情。
2.依據(jù)教材內(nèi)容 指導朗讀
朗讀作為一項閱讀基本功,就必須依據(jù)教材,根據(jù)不同文體的課文進行朗讀指導。而朗讀指導也要講究方法,注意有的放矢地組織訓練。在課文分析的基礎上,要讓學生多讀,讓學生自己去咀嚼,品嘗。同時還要指導學生用恰當?shù)那楦腥ダ首x課文,訓練語感。
在指導朗讀過程中,一定要結合整篇的教學內(nèi)容,充分發(fā)揮朗讀在理解課文、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陶冶情操方面的作用。尤其像《草原》、《林海》、《可愛的草塘》等這類意境深遠,情感濃郁,文字優(yōu)美的課文,更要讓學生在體會課文思想感情的基礎上,用恰當?shù)恼Z調、語速,有感表情地朗讀。
3.精彩段落與語句要著重做好朗讀指導
課文中的重點段中,有些詞語很準確,有些句子含義很深刻,對表現(xiàn)中心思想作用較大。指導學生讀好這些詞語、句段,可以幫助學生深入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4.熟讀成誦 激發(fā)興趣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有意識地依據(jù)教材,抓住重點有感情地范讀,有目的地指導朗讀,不但能使學生從正確的朗讀(含聲調、節(jié)奏等方面)去理解課文,感受課文的思想感情,而且能喚起學生的讀書熱情,調節(jié)課堂氣氛。讓學生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產(chǎn)生共鳴,達到陶冶情操的目的。因此,我深深地體會到,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朗讀方法,加強感情地朗讀訓練,是上好語文課不可忽視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三、品味讀的層次與指向
閱讀教學不但要多讀,而且必須有效地多讀。要有效的多讀就必須層次清楚,目標明確,指向性強。就讀的層次來說,主要有:初讀——了解內(nèi)容;品讀——感悟語言;熟讀——背誦積累。初讀課文,目的是讀懂內(nèi)容,一般用默讀或輕讀的方式,如果開始就要求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那是脫離實際,學生對課文不熟悉、不了解,感情從何而發(fā)?在初步感知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帶著老師的朗讀提示和自己的理解,悟一悟文章所表達的感情,初步掌握文章的感情基調后再進行朗讀。品讀階段,側重從語言表達的角度,看看課文是用怎樣的語言文字及結構方式來表達課文的內(nèi)容和情感的,通過品讀體會、感悟文章語言的精妙和情感的深邃。最后高聲誦讀,熟讀成誦,積累豐富的語言,充實自己語言庫存。
四、擴大朗讀面,讓學生廣泛參與
聽隨堂課時常有這樣的感覺,不管是檢查性的朗讀還是講析、答問之余的所謂感情朗讀,教師往往盯住幾個尖子,讀來讀去,就是那四、五個學生,大部分學生都是規(guī)規(guī)矩矩坐著當聽眾,這種多數(shù)學生得不到朗讀練習的現(xiàn)狀,怎能提高朗讀教學的質量又怎能落實語文教育中最基本的一分子——會讀,朗讀教學豈不只剩下空口號了。
每個班的學生都不是整齊劃一的,其水平、能力都有明顯的差異。因此,在朗讀教學中也應體現(xiàn)層次性。復雜程度不同的語段要因“材”錄用,對朗讀的評價也要因人而評,讓學生多一些成功的喜悅。同時,多為“丑小鴨”創(chuàng)造“登臺亮相”的機會,要知道美麗的白天鵝也有“丑小鴨”的經(jīng)歷。
朗讀教學中我們需要關注的還有很多,值得我們?nèi)ハば难芯亢蛯嵺`。只要我們能夠正確認識朗讀教學,提高自身的朗讀水平,精心地指導學生朗讀,科學地進行朗讀教學,就能讓學生在閱讀教學中學會學習,真正做到“以讀為本”。
【作者單位:泗洪縣實驗小學 江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