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明
在我很小的時候,就看過一部電影名叫《魯冰花》,當時只覺得電影中的主題曲很好聽。這幾天,我又在電視中重溫了這部電影,感覺與小時候完全不同,那一幕幕總縈繞在我腦際,天真爛漫的林志鴻酷愛繪畫,又由于他是鄉(xiāng)長的兒子,學校特別關(guān)注,老師也特別青睞。老師們對他用心輔導,嚴格要求他以實物為主,畫得越像就越好,為他預制了一條發(fā)展道路,林志鴻不負眾望,畫的較為逼真,然而面對自己最想畫的事物時,他卻一籌莫展,沒有規(guī)定的主體,便不知道畫什么;沒有實物觀察,便不知怎么畫,完全喪失了兒童純真的富有個性的想像空間,無一點創(chuàng)作能力。我常在深思,這是林志鴻的錯誤嗎?林志鴻就像我們現(xiàn)在的學生,林志鴻的這種經(jīng)歷不就是我們課堂上常見的現(xiàn)象嗎?老師們都希望學生聽自己的話,上課跟著老師的思維走,希望每一個學生都隨著老師的意愿去發(fā)展,把標準答案熟記,結(jié)果教出來的學生都是千人一面。學生們在這種教學氛圍中,變的害怕回答,完全喪失了自己的個性,每個學生變的暗淡無光。因此,在語文這門大課程中的教學中倡導個性是一種方向,那么怎么在語文課堂中真正體現(xiàn)素質(zhì)教育,實施個性化教育呢?在實踐中我潛心研究,有了自己的一點體會。
一、輕輕蹲下(放下教師架子)——讓師生在彼此的角色中互融、施展個性
陶行知說過:我們希望今后辦訓育的人要打破偵探的技術(shù),丟開判官的面具。他們應當與學生共生活、共甘苦,做他們的朋友,幫助學生在積極活動上行走。您若變成小孩子,便有驚人的奇跡出現(xiàn):師生立刻成為朋友,學校立刻成為樂園;您立刻覺得是和小孩子一般兒大,一塊兒玩,一處兒做工,誰也不覺得您是先生,您便成了真正的先生。
語文教育應當追求一種無權(quán)威的學習機制。教師應努力改變自己與學生的角色,放下架子,把自己融入學生,多扮演“合作伙伴”、“設計師”的角色。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教學過程和方法,引導運用組織、設計、分工、討論等方式開展語文學習和實踐活動,讓他們從自己有興趣的體驗里獲得知識與能力,把語文學習看成愉快而有意義的事。
1.“上”“下”互融——注重師生位置互換
在語文課中,老師應當和學生們團結(jié)在一起,成為他們中的一員??梢允莻€“領(lǐng)讀”者,而大多數(shù)時間應做個“伴讀”者,讓更多的學生有上臺表演的機會,讓他們領(lǐng)讀、表演,甚至上課。在進行課本劇表演中,老師不要把自己所編的動作迫不及待地教給學生,而是讓他們無拘無束,自編動作,這樣就會更了解他們喜歡什么,也更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和表現(xiàn)力。
教師融合在學生中,學生充當著特殊的角色,師生空間的互換促進了師生角色的融合,有效地提高了教學效率。
2.“問”“答”互融——注重師生權(quán)利互調(diào)
人生來就有求知欲望,每一個孩子都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好奇產(chǎn)生問題,創(chuàng)新始于問題。而在語文教學中,往往是由教師提出問題,學生被動地接受問題,剖析問題,解決問題。殊不知,“問題”是“教師的問題”,未必是“學生的問題”,這樣,表面看似學生解決的問題,不一定有其真正從釋疑到訓練思維的效果。
南宋著名理學家朱熹說過,“疑者覺悟之機也”,“小疑小悟,大疑大悟”。大量教學實踐證明,將提問的權(quán)利還給學生,讓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并提出問題進而解決問題,比教師主觀設計問題更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激活他們的思維。
教師將提問權(quán)下放,讓學生主動地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從根本上改變了學生等待老師傳授知識,消除學生學習上的依賴心理,使學生由一個被動接受者變?yōu)橐粋€主動探索者,把學習的潛力、動力發(fā)掘出來。同時,學生的提問可以使教師根據(jù)學生的需求及時調(diào)整教學內(nèi)容,使教學更有的放矢。
二、讓學生由“心動”變?yōu)椤靶袆印?/p>
在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中,孩子的行為往往受到老師嚴格的限制,搞得老師象沒有感情、不茍言笑的零碎知識傳播器。學生呢如一個模子印出來的,說話一個口吻,思維一個模式,更不敢說不敢問。事實上,只要是人,都希望時時生活在一種輕松和諧的環(huán)境中,擁有自由,感覺平等、尊重,小孩子就更需要自由表現(xiàn)自己的機會,還他們活潑、純潔、可愛的真面目。這就要求課堂教師應用真摯的心靈,寬闊的胸襟,信任的目光,賞識的態(tài)度營造一種安全、和諧的課堂氣氛,讓課堂充滿暖色調(diào)。學生自然就消除了顧慮“心動”起來,這時老師再表揚鼓勵一下,學生就會“行動”起來,這樣學生的個性就會得到充分的張揚。創(chuàng)造力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fā)揮。這樣就要求我們教師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1.出色的組織者
不是有這樣一句話嗎?是佛都是不大說話的,只有小鬼小仙才會喳喳叫!課堂上教師應該盡量少用語言,把說話的機會表達見解想法的時間讓給學生。多用眼神、表情、動作去暗示、組織學生,老師應該像編織彩虹的巧匠,把課堂變成七彩飛揚的彩虹橋。
2.示范者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作為教師,課堂上要能露一手。敢于并樂于對學生說:“我讀給你聽,我寫給你看,我演給你看?!毙W生正處在模仿力極強的時候,有時你分析半天,搞得心力憔悴,還不如示范那么一下,很直觀很形象,學生很容易就領(lǐng)悟了!
3.點撥者
語文教學的關(guān)鍵是能在動態(tài)的教學過程中善于抓住時機,巧妙點撥,在學生讀得入情入境、議得有滋有味時點那么一下,學生便豁然開朗,深入到文字更深沉的境界。
4.激勵者
有這樣一句很有意思的話:準備一百頂高帽子給你的學生戴,讓他們天天帶著榮譽回家去。說句大實話,沒有人不喜歡別人用賞識的目光看自己,我們成年人都那么在意別人的評價,何況小孩子呢。作為一個老師,我們應該不吝嗇自己贊賞學生的語言神態(tài)動作,一個微笑,一個溫暖人心的眼神,一句學生耳邊悄悄的贊揚的話,一行留在學生作業(yè)本上贊賞的文字,都足以能讓一個小孩激動很久,甚至影響到他今后的人生軌跡。試想,我們?nèi)绻蛐难劾镎嫘南矚g欣賞學生,他們能不掏心給你,真心信任你嗎?而師生關(guān)系和諧隨意了,這樣一種氛圍中的課堂教學,學生能不暢所欲言,個性能不得到舒展嗎?
總之,個性化的語文教學需要個性化的教師,個性化的教師需要個人獨特的視角,更需要在權(quán)威面前的自信,堅持和靈氣!就讓我們老師和孩子們一起在語文課堂上架起七色彩虹吧!
【作者單位:灌南縣小窯實驗學校 江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