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安玲
自19世紀末20世紀初始,由于以羅馬法為基礎的德國法、法國法等歐陸國家的法律制度及法學研究信息在我國的廣泛傳播,使得我國現代法律制度體系的形成基礎、我國現代法治基本理念尤其是現代私法制度規(guī)則與羅馬法之間建立了千絲萬縷的關系。羅馬法中所強調的“法是善良和公眾的藝術”、①“法律應當為人而立”②等法治理念,羅馬法中所確立的法典化及人法、物法、訴訟法的“法之三分結構”③等立法技術、羅馬法中所倡導的尊重法學家的立法編纂之核心地位的立法傳統(tǒng),不僅已經成為歐陸、拉美和亞洲各大陸法系國家的立法模式,而且對推進我國法治建設尤其是民法法典化的進程有著重要的啟迪。
意大利法在歐陸法制中是極具特點的,從18世紀法學家貝卡里亞的刑法學巨作《論犯罪與刑罰》、19世紀法學家龍布羅索的名著《犯罪學》,到民商合一立法模式的經典《意大利民法典》,對國際刑事犯罪法學研究和立法實踐均貢獻巨大。可惜,由于語言的障礙,對意大利法學研究成果的介紹、評論與研究均明顯不足。
《北方法學》本期開設了研究羅馬法和意大利法及大陸法系國家法學理論的專欄,為深入研究相關法學理論,為中國學者追溯法學理論、法律體系、法律規(guī)則的理念之源、制度價值之源、規(guī)范之源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研究、交流平臺。
本期特約刊出兩位歐洲著名的意大利羅馬法學家桑德羅·斯奇巴尼(Sadro Schpani)教授和里卡爾多·卡爾迪里(Riccardo Cardilli)教授的研究成果。
桑德羅·斯奇巴尼教授的《債的概念反思及其在體系中地位》一文,以源于羅馬法并濫殤于現代法的債之概念為分析對象、以流行于歐洲和拉美國家的“債法統(tǒng)一”學說為研究的理論基礎、以產生于20世紀初的“金磚國家”理論為研究的經濟背景,將債的概念加以重新思考。他提出,在債的概念中,其內涵不僅包括對債之當事人的約束,也包括債之當事人間的協(xié)作。因此,債的核心內容應當是約束與協(xié)作并存。該觀點的提出將對債的概念的研究推向了更高的視野,而作者從羅馬法原始文獻到德國法學巨匠的研究成果再到不同國家民法典的逐一推進式的論證,使得其觀點獲得了穩(wěn)固的理論與規(guī)則的支撐。
里卡爾多·卡爾迪里教授的《關于土地歸屬的初步討論——以大陸法系傳統(tǒng)、羅馬法和俄羅斯法為視角》一文,以羅馬法及大陸法系傳統(tǒng)為理論分析基礎,以“金磚國家”中的俄羅斯法律制度為論域,對自古以來便極具重要性和復雜性的土地歸屬問題展開研究。該研究對認識、思考我國土地法律制度同樣具有相當大的啟發(fā)。
目前,我國新一輪民法典的起草工作即將啟動,對包括羅馬法在內的法學基本理論研究則是順利進行該項重要立法工程的基礎?!侗狈椒▽W》羅馬法與意大利法研究專欄的開設不僅恰逢其時,而且將在法學研究領域產生重要影響。希望有更多、更好的法學理論研究文章出現在這個專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