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靜 楊培培 陶 偉河北傳媒學院國際傳播學院
淺談高職英語教學方法
梁 靜 楊培培 陶 偉
河北傳媒學院國際傳播學院
高職學生的英語學習現(xiàn)狀以及當今社會的高速發(fā)展為英語教學模式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英語教師應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不斷創(chuàng)新自己的教學模式和思路,使之不斷完善并且滿足社會發(fā)展的需要。
英語;教學方法;學生;課堂氣氛;創(chuàng)新
現(xiàn)在高職學生的英語學習現(xiàn)狀不容樂觀;大多數(shù)高職學生的英語基礎普遍較差,一部分學生甚至對英語學習完全失去了信心,許多學生承認正是英語成為自己進入高一級院校的障礙,學生這種參差不齊的英語基礎為老師的教學效果增添了一定的難度,同時又為老師的教學改革提出了新的課題:怎樣教才能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
在英語課堂上營造一個學英語的環(huán)境和氣氛非常重要。有的教師一上課就直入主題,這種授課方式很容易讓學生們一開始就處于壓抑和緊張的狀態(tài),這種精神狀態(tài)是不利于語言的學習的,故我在英語課堂上嘗試著進行一些既能活躍氣氛又能放松心情的英語活動,如“English broad cast”“My story”“Ariddle”讓學生們在參與中鍛煉自己的口語和聽力,激發(fā)學生學英語的興致,為老師下一步的教學作好準備和鋪墊。
由于這些活動都是學生課前準備的,需要老師給予一定的引導和總結。現(xiàn)在的高職學生思維活躍,在活動中有時會給老師提出一些意想不到的問題或者展現(xiàn)一些鮮為人知的場景,這就要求老師具有淵博的知識和應變的機智,需要在課余不斷補充自己的知識儲備,否則老師就會處于被動的地位。
為了提高他們的學習動力,筆者認為首先應該讓他們樹立自信心,讓他們意識到自己也能和別人一樣開口流利地講英語,因此就制定了課前演講制度:每節(jié)課前由l~2名同學做FreeTalk,內容不限,可以是對話、故事、詩歌、幽默,一學期中,所有的學生都能有至少一次的機會站在講臺前進行演講,對學生的表現(xiàn)也是多鼓勵,少批評。兩年下來,學生英語演講的膽量和能力都有所長進。另外,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幫助學生掌握一套科學的學習方法,才能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得以發(fā)揮。具體包括:培養(yǎng)學生的預習能力、掌握英語基本知識的能力、整理所學知識的能力。自學能力的提高還得益于大量的獨立的閱讀,筆者新學期開始就要求學生人人必備一本英漢詞典或朗曼詞典作為工具書,讓學生勤查字典,從中體會到自學的樂趣。
在上課時,學生喜歡有趣味的活動,長篇大論是無法吸引他們的注意力的,因此,老師除了知識點的準備之外,認真考慮設計課堂活動也很必要。對學習材料和內容的處理,一般是由易到難,使學生的思想處于一種積極的狀態(tài)。要想辦法為學生創(chuàng)設新穎有意義的情景,再由該情景過渡到課本中所展現(xiàn)的情景中。如進行學生間的對話練習,結合課本內容組織一些小范圍的調查、猜謎,或者短小的英語小品表演,以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對于較為系統(tǒng)的語法知識,只有把語法點結合到令他們感興趣的操練中,經(jīng)過多次的重復練習,才能在學生的頭腦中形成概念。
大多數(shù)學生滿足于課堂上學幾個單詞、短語、句型,而忽視了文章的整體性。教師在課堂上應從整體上把握文章,引導學生從字、詞、句層次上升到語篇層次。筆者曾經(jīng)在教學過程中,發(fā)現(xiàn)有些學生平時熱衷于記下與課文單詞相關的各種詞組短語,在應用過程中卻困難重重。通過交流告訴學生應該學習語篇的整體內容。記單詞,要放在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里會變得更加容易。比如在“The Making of a Surgeon”一文中出現(xiàn)的幾個單詞和句子中的意思都有很大的差異:dwell,意思是 “l(fā)ive in a place”,在句子 “Once I had made a considered decision,I no longer dwelt on it”中,dwell On意思是“think,write or speak a lot about”;而在句子 “I don’enjoy hot weather in summer,but we have to live with it”中,live with的意思是 “l(fā)earn to accept(sth.unpleasant)。由此可見,單純地背誦記單詞的意思,是無法理解句子的意義的。
我們在以往的教學中,往往只注重對課文和詞匯的講解,而對于訓練學生的聽說,卻花費的時間很少,甚至沒有。我們所使用的教材基本都有配套的多媒體光盤,從單詞、課文的朗讀到課外訓練,都有配套的音像資料,平時我們在語音室上課,非常方便學生的聽說訓練,也便于學生的自學。這對提高學生的聽說技能有很大幫助。另外,鼓勵學生們大聲朗讀課文,給出學生英語句式讓學生們模仿,在課堂上重復老師講過的例句等大家都能接受的方式,盡可能給更多的同學都提供當眾開口的機會。在糾正不標準發(fā)音的同時,要讓學生懂得:英語就是要勇于不斷在犯錯中學會,并且告訴大家和自己比,人人都要爭取自己的進步。
人的心理結構是有智力、意志、情感三個基本因素組成的。情感因素在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積極主動接受知識的過程中起到關鍵作用。教師應采用情感教學的一些策略:激勵性。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優(yōu)點和特長,正面誘導;支持性。給遇到困難、喪失信心、情緒低落的學生以必要的心理援助;愉悅性。相互信任、彼此融洽的師生關系,可以使教學取得更加滿意的效果。另外,教師要經(jīng)常征求學生對課堂教學,尤其是單元教學的意見,使自己對教學方法和教材處理更加科學合理,更加有利學生主動接受新知識,提出新問題。堅持這樣做一段時間后,學生會主動向教師反映上一個單元中還沒有弄清的教學內容和在新課文預習的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這樣就能做到因材施教、教學相長。
以上是我在探索英語教學模式中的一些體會,我認為在教學改革的浪潮中,作教師的應該注重自身知識的提高和更新,我們今天知道的東西,到明天就可能過時。為了培養(yǎng)高素質的學生,老師更應該廣擴渠道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改善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努力使學生在自己的課堂上樂學、想學、要學,讓自己的每節(jié)課成為學生記憶中一次愉快的經(jīng)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