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志杰江西省鄱陽縣四十里街第一中學
如何幫助農村留守孩子健康成長
吳志杰
江西省鄱陽縣四十里街第一中學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每年以8%左右的增長位居世界前列。隨之而來城鎮(zhèn)化建設速度加快,人均Gdp水平在不斷提高,同時也在促使過去靠農田耕種為生的農村青壯年勞力,他們撇下未成年孩子,背井離鄉(xiāng),走向北、上、廣等一線城市或浙江、福建等沿海發(fā)達地區(qū)務工經商,告別了過去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他們在為城市發(fā)展貢獻力量的同時,也收獲了豐厚的經濟回報。他們用手中的血汗錢,在貧窮落后的鄉(xiāng)村建起令人向往已久的高樓住房,過去的瓦房逐漸被漂亮的鋼筋混凝土樓房取代,寬敞舒坦。
這些農村富余勞力,在創(chuàng)造經濟收入、改善自己生活、改變農村落后面貌的同時,新的問題也隨之而來。這些未成年的孩子,常年累月因為與父母分離,親情教育缺位、感情荒蕪、自我封閉,衍生出自卑、冷漠、散漫等不良性格,出現孤僻、內心、偏激、逃學、網戀等問題。他們學習情緒不穩(wěn)定,思想不集中,不愿意回答老師的問題,有的甚至厭學、輟學。他們的成長健康令人擔憂。
根據全國婦聯2008年2月發(fā)布的全國農村留守兒童狀況研究報告,全國農村留守兒童約有5800萬人,在一些農村勞動力輸出的大省,留守兒童占當地兒童總數的18—22%。我所在的學校四十里街一中現在校人數400余人,其中留守孩子就有268人,占67%。
這么龐大的群體,如不引起重視,對國家的未來發(fā)展,對農村的長治久安會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
作為身處農村一線的教育工作者,尤其深感責任重大。
我的學生徐平同學在《媽媽,我想對您說》一文中寫道:“每年的春節(jié)是我最開心快樂的時光,這不是因為有好吃好喝,還有新衣服穿,而是有媽媽您的陪伴!……沒有您的日子,我是多么孤獨和無助啊!受同學欺負我不敢說,被老師批評我憋在心里,多想您能永遠在我身邊陪伴我呀!”
多么懂事的孩子,讀了讓人心疼不已。
因此,走進留守孩子的內心,讓他們敞開心扉,內心感覺不再孤單是多么的重要!
那么,如何走進這些留守孩子的內心世界呢?
第一,教師特別是班主任要和留守孩子建立起平等的朋友關系。經常與他們溝通交流、促膝談心,傾聽他們的聲音,理解他們的孤單和苦悶。在生活上給予他們關心,在學習上給予他們幫助,想他們之所想,把自己變小,成為孩子的“現身父母”。用自己的正能量去影響他們、感化他們,為孩子們今后的精彩人生鋪路搭橋。
老師還要掌握了解留守孩子的家庭情況,以便有的放矢地為他們提供幫助和心靈慰藉。遇到他們有困惑或身體有恙,熱情主動伸出援手,視如己出、噓寒問暖、體貼入微,讓他們感到溫暖和愛的存在。當一個人處在困難或無助時,最容易受到感染和激動,他就會把你看做是他的親人、朋友,就會對你掏心掏肺,就會把心里的話一股腦兒的向你傾訴。有了訴說對象,他就不會感到壓抑和難受,就會積極投身于學習當中。這符合馬諾斯的需要層次理論,他認為:只有低級需要得到滿足,較高一級的需要才會出現。
第二,要利用現有的教材上的典型人物、典型事跡,對留守孩子進行理想信念教育,讓他們從小就樹立遠大的理想抱負。這就好比在茫茫大海上航行的船只,有了指南針的指引,就不會迷失方向。留守孩子就不會出現彷徨、迷惘的情況,就會拋棄所有的煩惱,全身心的撲在學習中,從而煥發(fā)出更多的學習潛能。
第三,河道淤塞,貴在疏浚。留守孩子對父母的想念合情合理,是人之常情。如何解決留守孩子對父母的思念之苦呢?
學??梢岳矛F有的遠程多媒體網絡,利用4g網絡微信平臺,定期組織留守孩子和外地務工經商的父母視頻聊天,讓這些孩子覺得父母就在身邊,“天涯若比鄰”。這樣既能滿足孩子的相思之欲望,讓他們一吐為快,也能讓外出的父母了解孩子的現狀,安心在外地工作,對孩子對父母都是一種安慰。
學校還要建立留守孩子檔案,對父母所在地址和聯系方式作登記。做到老師與家長、學生與家長及時溝通,班主任對留守孩子近期的學習、生活、思想狀況及時通報給家長,并針對這些情況向家長提出具體建議,讓家長在了解孩子的前提下有目的的進行對話,可以有效地解決留守孩子存在的問題。
第四,定期家訪。學校教育需要家長的配合,班主任工作更需要家長的信任與支持。而家訪正是獲得家長信任與支持的重要途徑,有效的家訪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學校與家庭的關系也會更加和諧。老師通過孩子監(jiān)護人的走訪,及時了解孩子在家的學習、生活等情況,及時掌握孩子的思想動態(tài),發(fā)現問題可以及時糾正。
農村孩子是中國社會發(fā)展轉型期的產物,它關乎國家的發(fā)展、民族的振興及農村社會的長治久安,是農村教育面臨的重大問題,考驗著農村一線教育工作者的能力和智慧。讓我們走進每一個農村留守孩子的內心世界,用愛的雨露滋潤他們的心田,幫助他們健康成長!讓愛的陽光照進每一個農村留守孩子的心靈,幫助他們在未來的人生路上一路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