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健為
在空中,攝影人面臨兩大影響拍攝的問題:一是與地心引力對抗所帶來的身心考驗,其二是與地面不同的自然條件??罩械淖匀粭l件有什么特殊性?該如何合理利用空中的自然條件?作者在這期專欄中為大家介紹了大氣透視、高空視變和由此帶來的視覺差異、光軸映區(qū)等概念和特點,并以實例說明高空拍攝如何運用好線條來構圖。朋友們可以結合我們在第三期文章中提到的光線變化、波光飾性、天地線的運用等航空攝影技法對照理解。
如何認知大氣透視
大氣透視,是航空影像表現(xiàn)空間縱深感的重要因素。航空攝影的關鍵之一便是處理好自然空間的大氣透視以及由此帶來的視覺變化。從空中俯瞰,大氣透視變化萬千,產(chǎn)生于航空運動中的距離變化和光線變化相互作用,在畫面上就形成了不同明暗關系和色彩效果。
認知大氣透視,要考慮其如下特性。距離特性:空中瞭望,景物和視點間的距離不同,明暗反差就不同,即:近處的景物暗,遠處的景物亮,最遠處的景物和天空渾然一體。反差特性:云霧、煙塵、水汽等介質(zhì)對光線有擴散作用,空氣透視的強弱取決于近景與遠景的明暗反差。近的反差較大,大氣透視強;遠的反差小,大氣透視弱。輪廓特性:近的景物透視度高、輪廓清晰,遠的景物清晰度低、輪廓模糊。色彩特性:景物的空間透視效果與空氣的厚薄有關,近則鮮亮,遠則暗淡。光向特性:物體受到不同方向的光照,出現(xiàn)深、淺和冷、暖不同的透視變化。比如,在同一架飛機由于鏡頭指向不同,出現(xiàn)因光照角度變化產(chǎn)生的不同大氣透視效果,這種明暗對比關系在逆光條件下會得到強化。景深特性:運用畫面焦點周圍的物體景深清晰范圍,借助“實則艷,虛則淡”的原理和遠小近大的透視原理,用不同焦距的鏡頭使景深范圍發(fā)生變化,從而可達到強調(diào)和弱化大氣透視的效果。氣象特性:氣象條件改變能見
度、對比度和色域范圍,也影響著空間透視效果。陰、云、雨、霧等復雜氣象,空間透視效果突出;而雨過天晴后,遠處景物清晰,大氣透視感較弱。時間特性:在不同的時間光照條件下,大氣透視效果產(chǎn)生變化。就一天而論,早晚空氣透視現(xiàn)象顯著,中午較弱。
如何適應高空視變
高空視變,就是遠距離俯瞰與正常平視的不同透視效果。高空,是指海拔7000~
15000米的高度。這其間的大氣受光照、氣象、季節(jié)等因素的影響,使透視效果和視覺感受出現(xiàn)了較大變化。
縱深的變化:高空俯視,視界開闊,視線得到極大延伸,可以感受到大地的縱深感和地球的弧度感。透視的變化:高空俯視,使由近到遠的平視距離透視感消失,使大地虛化割裂為一個個形狀各異的色塊,很容易觀察到周圍地理環(huán)境的主色調(diào)。光照的變化:高空俯視,使通常迎面照射的陽光變?yōu)橄蛳峦渡?,大地呈現(xiàn)的是太陽的反射光,攝影師會感覺到它的不同。天地線的變化:高空俯視,天地界限似乎不像地面那樣分明,視線盡頭會依稀模糊;隨著飛行狀態(tài)的變化,天地形成不同的版圖。高度差的變化:高空俯視,距離和角度把遙遙相望的地面高度差夷為平面,森林、高山、樓宇、島礁統(tǒng)統(tǒng)成為“圖
案”。
如何把握視覺差異
視覺差異,就是空中看見的景物與拍攝下來的畫面會有所不同。無論攝影器材是否達到或超過人眼的視覺捕捉能力,也無論攝影師如何努力追尋現(xiàn)場的影像真實,人的主觀愿望與機械記錄之間,空中視覺感受與相機還原之間,永遠存在一定差異。航空攝影師必須了解這些差異,以便更好地把握最終的影像結果。
了解這些差異,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定格瞬間的能力:肉眼觀察動體很難辨清其運行軌跡、質(zhì)地結構及瞬間動態(tài)等,只有相機抓拍并使影像定格,才能清晰地觀察分析這些細節(jié)。光感的差異:人眼可以包容反差很大的光線,照相機目前卻只有一定的寬容度。因此,在飛行中拍攝光比很大的影像時,定會出現(xiàn)曝光不足或過曝的部分。動感的差異:在航空攝影高速機動中,肉眼可以凝聚運動物體,并感覺到它的速度,攝影卻很難從靜止畫面中完全表達這種動感。色彩的差異:肉眼觀察到的色彩范圍與鏡頭記錄的影像色域,存在一定色差。以前,攝影師主要用濾鏡改善影像的色彩和反差;如今,可以在后期色彩處理中調(diào)整也很方便。分辨能力的差異:當今,照相機已可拍攝超越肉眼分辨能力的照片,無論是遠距離拍攝、弱光拍攝、還是云霧中拍攝,先進的攝影器材將日趨拓寬人類目力分辨的局限。透視的差異:距離使景物產(chǎn)生諸如“近大遠小、近艷遠淡、近清遠糊”等透視變化,相機鏡頭卻會因透鏡的折射規(guī)律改變這些透視效果。比例的差異:許多景物由于俯視角度、透視距離、光影夸張等航攝要素制約,導致影像比例失調(diào)。最簡單的例子是在空中看上去很小的目標,通過長焦鏡頭拍下來,就會放得很大。
如何掌控光軸映區(qū)
掌控光軸映區(qū), 就是對地面反光介質(zhì)映照區(qū)的影像控制。航攝中經(jīng)??梢砸姷剑柟夂驮鹿獯竺娣e投射在水面、沙灘、雪野時灑下的一條光軸映區(qū),是空中俯瞰時特有的光影現(xiàn)象。
光軸的藝術效果:光軸是被攝對象反射光線時產(chǎn)生的,能強調(diào)地貌的線性結構,出現(xiàn)近似版畫效果的黑白結構輪廓,在航空攝影創(chuàng)作中有很強的藝術造型和裝飾效果。光軸的破壞因素:光軸形成的高反光帶,有時是記錄地表景物的破壞性因素。它能使景物層
次、色彩全部缺失和嚴重失真。因此,地貌紀實航攝中,必須避開光軸帶或運用偏振鏡消除反光。光軸的長寬控制:飛行高度直接影響光軸映照區(qū)的長度與寬度。高度越高,光軸就越狹窄,反之就變寬。攝影師可以利用飛行高度和取景范圍,控制光軸在畫面中的面積、
寬度、形狀和位置。光軸的亮度控制:畫面亮度直接影響光軸外延的寬度。影調(diào)越暗,光軸就越窄,反之就變寬。攝影師可以利用影調(diào)明暗控制,相對擴張和縮小光軸外延的寬度,并調(diào)整亮點表現(xiàn)光軸映區(qū)中的景物質(zhì)感。光軸的影調(diào)控制:攝影師可以通過選擇光軸在畫面中的面積大小,控制影像的黑白調(diào)性;或以光軸以外的黑色景物為主,構成低調(diào)畫面;或以光軸反光帶的白色為主,使畫面呈高調(diào)影像。
如何運用線條造型
運用線條造型,就是以線條作為航空影像的構成要素。飛行中,攝影師必須調(diào)動自己具備的美學觀念和造型意識,發(fā)現(xiàn)線條在構圖中的作用和規(guī)律,并盡量挖掘它與影調(diào)、色彩相互作用下產(chǎn)生的形式美。
觀察提煉線條:飛行中觀察分析地表景物形成的線條,通過感官提煉發(fā)現(xiàn)航空透視擴散與聚集規(guī)律,使其在鏡頭中形成有整體感、連貫的結構。塑造線條的光影:充分利用機動飛行優(yōu)勢,尋找理想的光照角度,塑造景物線型構圖??罩羞x擇線性構成時,采用側逆光居多。線條的造型特性:豎線,給人堅實莊重的視覺印象;橫線,給人開闊宏觀的視覺感受;斜線,給人活潑動感的視覺沖擊;曲線,給人靈動韻律的視覺享受。要強調(diào)的是,航空攝影中會經(jīng)常使用對角斜線,通過對角線形關系,讓畫面活潑和富于運動感。這是拍攝飛機的經(jīng)典構圖方式,為畫面帶來一種剛硬強烈的沖擊力,也能讓主體最大限度地充滿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