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yer
我的朋友而良今年三十歲。在朋友圈里,每提及他,大家都會這么說:“而良那個家伙都三十歲了,還做著十三歲少年的夢,把時間都揮霍在不著邊際的事情上?!?/p>
朋友們口中說而良“不著邊際”,是因為在如今以身價定義成功的年代,他依然一事無成,更嚴重地說,他的生活處于一種流浪狀態(tài):二十歲的時候,而良休學(xué)去學(xué)了吉他,從黑龍江一路唱到了西藏,等他從西藏回來時他的同學(xué)已經(jīng)畢業(yè),他年至24歲。
26歲的他到了一家24小時開放的書店做起了店員。而他的周圍圍繞的是幾乎小他一輪的兼職學(xué)生。在那家書店里,而良值晚班,他說:“我可以‘如饑似渴地閱讀?!庇捎跁甑男剿粔蚨季S持溫飽,他大多時候在書店的休息室睡覺,晚上猶如書店的貓頭鷹一樣,眼睛熠熠生輝,而良在書店做了兩年,朋友們說他:又浪費了兩年的大好年華。
朋友圈里哀嘆著28歲的而良的未來,他身上沒有半點積蓄,工作沒有半分經(jīng)驗,在別人用時間來“掙命”的時刻,他肆意揮霍著他的時間。28歲的而良從書店辭職,沒有依照朋友們好心的安排,而是到了郊區(qū)一家做木工的店里,做木匠成為28歲的而良新的目標。朋友們對于而良的“奢侈”透露著一絲絲擔憂,但是有著一種不可名狀的羨慕。
30歲的而良在生日那天發(fā)了一條朋友圈,他自己制作打磨的木椅木桌,近拙樸又不失風雅,桌前的而良手持一本線裝書,只看照片就給人帶來一種安寧與灑脫。一直為而良擔憂的朋友們在這一刻沉默了。而良真的是在浪費時間嗎?
或許約翰·列儂的一句話“所有你樂于揮霍的時間都不能算作是浪費”可以解開所有謎結(jié),那么,現(xiàn)在的你,到底有沒有在浪費自己的時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