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云廣
作為現(xiàn)存至今最古老的爬行動物,龜?shù)淖嫦茸钤缰皇窃陉懙厣匣顒印:髞?,龜中部分勇敢的先祖涉足水中,嘗試了一種全新的水棲生活。之后,經(jīng)過漫長的進(jìn)化出現(xiàn)了大部分時間都在水中生活的龜類,比如,漫游大海的海龜,比如,一種特別適應(yīng)淡水生活的稀有物種——豬鼻龜。
豬鼻龜又名飛河龜,生活在澳大利亞北部、新幾內(nèi)亞南部和印尼伊里安查亞南部的河流或湖泊中,因其鼻部加長前突,酷似豬鼻子而得名。成年豬鼻龜重約20千克,背甲呈灰色,長約50厘米,接近背甲邊緣的地方還點綴著一排白色的斑點,模樣超萌,成功地打入了人類寵物的序列。
自然界中的豬鼻龜常年游弋在底部鋪有淤泥或沙礫的淡水中,只有換氣的時候才會冒出水面。豬鼻龜沒有出水曬殼的習(xí)性,其四條腿早已進(jìn)化成鰭狀肢,這些鰭狀肢雖然再也不能縮回殼中,但其游泳功能強大。淡水中的豬鼻龜不僅行動自如、游姿翩翩,而且還能秀一把倒游的絕技,可謂是名副其實的“飛河龜”。
雄性豬鼻龜一生將自己泡在水里,雌性豬鼻龜也只有在產(chǎn)卵之時才會爬出水面。當(dāng)7月至10月的旱季來臨時,順應(yīng)天時變化的豬鼻龜也進(jìn)入了繁殖季節(jié)。夜間,雌性豬鼻龜會在深沉夜色的掩映下,爬出水面攀到沙丘高處,選好地點挖出一個深度約20厘米的洞穴,把至少7枚接近圓形的龜卵排入其中,然后輕輕掩埋重回水中。
卵生動物的卵殼受到水的浸泡多半會因為內(nèi)部變質(zhì)而無法繼續(xù)孵化。與之相反,豬鼻龜?shù)穆褎t正是要等待雨水的浸泡,為此,即使胚胎早已在卵殼中發(fā)育完畢,這些小家伙們也可以在里面靜候幾個星期之久,直到大雨的到來才破殼現(xiàn)身,堪稱“忍者神龜”了。
實際上,幼龜?shù)钠茪て谂c雨季到來的時間基本重合。大雨時至,河水漲滿,卵殼中的幼龜們聽到了大自然的呼喚,于是破殼而出,并與裹挾著泥沙的洶涌水流順坡一道向下,來到從此長期安身的水中,其場面可謂是驚心動魄和壯觀。
這一時節(jié),正是小魚、小蝦和水生昆蟲開始密集活躍的時期,食量不小且又偏肉食性的幼龜自是有了充足的食物保障,這對于正處于長身體關(guān)鍵期的幼龜而言具有重要意義。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難捱的旱季里,在殼中近似蟄伏的豬鼻龜用強大的意志抑制住自己向外探視的好奇心,以極大的耐性,等待一場暴雨的降臨,只為選擇最合適的時刻“出游”,于是從食物無憂的美好時光開始,游出了自己“龜翔淺底競自由”的精彩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