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2015 總第736期
@炒骨小能手:在1996年王朔導演的電影《我是你爸爸》里,馮小剛演出一個可恥、可憐又可愛的爸爸,可惜當時的馮小剛沒有太大的名氣,影片又在國內(nèi)被禁,所以幾乎沒有產(chǎn)生任何影響力。
@Fred的夢想:驚訝于馮小剛的幾次客串,老師、黑幫大佬,每一次都惟妙惟肖。再想想張藝謀演過的農(nóng)民工,賈樟柯演過的暴發(fā)戶,演戲真的是種天賦。
中國新聞周刊編輯部微博
http://weibo.com/inewsweek
《中國新聞周刊》 ?官方微博
http://weibo.com/chinanewsweek
做了23年計生干部的韓生學在做“失獨”家庭調(diào)查時,面對失獨父母,他輕輕說:“我知道咱們都是最守法的人,當年那些個不守法的,偷偷生了也就生了?!闭叩淖冞w有歷史和現(xiàn)實的種種原因,守法但不幸失獨的父母是最無辜的。像韓生學那樣,對這個群體進行真誠的關(guān)懷和幫助,可能才是復雜現(xiàn)實底下唯一的救贖之道。(某晴)
記者手記
在看完《老炮兒》片方組織的媒體場放映之后,我不得不承認這是一次特別的觀影經(jīng)歷——觀眾在看電影時不僅能看角色本身,還能看到角色和現(xiàn)實中馮小剛的互文。
電影主人公六爺和馮小剛在性格上實在太過相似,他們都傳統(tǒng)、固執(zhí)、堅持自己認為對的一些“規(guī)矩”。在觀眾印象里,導演馮小剛似乎是“無所不能”的。他既能討好觀眾,最大程度地賺到票房,又八面玲瓏,能在安全范圍內(nèi)具備“棱角”,得到觀眾、資方和官方的三重信任。但電影《老炮兒》里的馮小剛?cè)徊煌?,他過得有點慘,生活上力不從心,缺乏尊嚴。這在某種程度上是馮小剛最近幾年的生活寫照:在《1942》和《私人定制》之后,他一度陷入事業(yè)低潮。
馮小剛以前也演過電影,但多是客串,早年主演的片子在國內(nèi)被禁。但《老炮兒》不同,它先是沖到威尼斯電影節(jié)進行首映,又在臺灣金馬獎拿到最佳男主角?,F(xiàn)在,他不僅給觀眾貢獻電影,還能貢獻公眾話題。
十幾年來,馮小剛每次在公眾視野里出現(xiàn),都能帶來大新聞。有了微博之后,心直口快的馮小剛成為公共事件積極的發(fā)言者,言論常常引發(fā)轟動。比如2011年,他曾經(jīng)連發(fā)六條微博為“高調(diào)慈善”鳴不平,語言風格是這樣的:“不捐的罵捐的裝什么孫子呀……捐少了說你摳門,捐多了說你顯擺做秀。什么……風氣?”
現(xiàn)在,除了馮氏電影獨具符號意義,馮小剛本人也成為一個符號式的人物。有時候微博上討論一些涉及法律的公共話題,網(wǎng)友們會自動配發(fā)一張馮小剛在電影《功夫》里的劇照,內(nèi)容是飾演斧頭幫幫主的馮小剛在破口大罵:“還有王法嗎?還有法律嗎?”
這樣一個人物去主演電影《老炮兒》,在整個中國電影界都算是一件破天荒的事:男一號不僅擁有特色的長相和與眾不同的演繹方法,同時他本人在中國社會又具有現(xiàn)象級的話題效應(yīng)。
無論如何,對于媒體記者來說,采訪馮小剛往往是件讓人既愛又恨的事情。他話不多、語速慢,有時候講幾句話就神游天外,常常冷場。但相比很多電影導演總是含含蓄蓄地掉書袋,他想到什么說什么,直言不諱、嬉笑怒罵,這一點實在是討人喜歡。
詳見本刊2015年12月14日出版總第73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