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奉“大項目帶來大發(fā)展”的廣東揭陽市委原書記陳弘平,最終被大項目拉下了馬。以陳為主角的揭陽系列貪腐案近日進入開庭審理階段。公訴機關(guān)指控,2004年至2011年,陳弘平在揭陽市代市長、市長、揭陽市委書記職務上收受他人財物共計人民幣一億兩千五百三十萬元、港幣一千七百二十萬元。另據(jù)媒體披露,由于牽涉不少知名企業(yè)和大型項目,陳案核查資金流動量超過三百億元,涉案者多達七十余人,是國內(nèi)影響最大的地市“一把手”貪腐案之一。
陳的貪腐問題,自待法律判決;由其展開的反思,也應當有許多角度。而對所有身居要位的干部而言,看落馬官員這面“鏡子”,恐怕不能只看一個慘烈的結(jié)局。
陳弘平一度以“揭陽趕超進位的首席執(zhí)行官”自居,其手筆也著實不凡,據(jù)說不大到一定份上的項目,“首席執(zhí)行官”是看不上的。在對大項目的高度崇拜之下,當?shù)谿DP等指標還真的產(chǎn)生了飛躍。但人們終究發(fā)現(xiàn),飛增的GDP是“帶病”的GDP。當“首席執(zhí)行官”的“有形之手”深插其中、難以自拔地攫取私利時,再好的項目,都會變成毒瘤。
大項目是個好東西,“大項目崇拜”卻很危險,“唯大項目論”就更危險。其險就險在,也許最初只是一個簡單的心態(tài)——為官一任,誰不想招幾個“大項目”,來一番“大手筆”,最后得一個“大功勞”呢?但恰恰是這樣的心態(tài),卻可能慢慢演化為扭曲的政績觀,乃至鑄成危及政治生態(tài)的惡果。走上歧路源自好大喜功——到任何一個栽在“大項目”上的官員身上檢索,都不難獲得這樣的結(jié)論。
“好大喜功”本來也算是人之天性,但官員既然身處要職,就由不得一切任由“天性”。更何況,即便對普通人而言,不戒除這類“天性”都可能招致危險。然而,現(xiàn)實中這樣的“天性”卻遠未在官場上得到克服,甚至依舊被等閑視之。極端到陳弘平的地步,自然無處遁形,更何況那些看上去“不那么嚴重”的現(xiàn)象呢?
有人為此辯白說,領(lǐng)導干部是要“抓大放小”的。老實說,領(lǐng)導干部當然要“抓大”,中間也包括大項目。但除了大項目,“抓大”更意味著要擁有大格局、大胸懷、大視野。領(lǐng)導干部也應當“放小”,但“放”的是不該插手之“小”、是過去管得過多的“小”?!白ゴ蠓判 辈坏扔诿撾x實際,不等于眼睛盯著大項目、不看小問題,更不等于可以把“自以為是”的判斷置于群眾的需求之上。這樣的“抓大放小”,本質(zhì)上都是“好大喜功”。
不久前媒體曾有盤點,各地舉辦的“三嚴三實”專題教育中,多位省市“一把手”都批評部分干部存在著“好大喜功”的問題?!昂么笙补Α币馕吨安粐啦粚崱保幢阒皇且稽c小小的苗頭,也絕不能輕易放過。殊不知,如果縱容這樣的政績觀,等事態(tài)發(fā)展到陳弘平們的地步,困擾干部的就不只是“嚴不嚴”、“實不實”的問題了。
【選自解放網(wǎng)】